“他嬴政…就是这么对待为他卖命之人的吗?!”
项羽的低吼在军帐中回荡,带着伤口崩裂的血腥气和一种被至亲背刺般的痛楚。那卷鎏金诏书和武安侯金印被随意丢在案几上,在昏暗的油灯光下,反射着冰冷而讽刺的光泽。他左手下意识摸向胸口——那里贴身藏着虞姬的丝帕,指尖传来的熟悉触感,让他翻腾的怒火稍稍平复了几分。
项庄和医官噤若寒蝉,不敢接话。帐内只剩下项羽粗重压抑的喘息声,和他因愤怒而攥紧拳头时骨节发出的咯咯声。
肋下和背部的伤口不再是单纯的物理疼痛,更夹杂着一种被信任之人从背后捅刀子的、钻心刺骨的寒意。这股寒意甚至压过了格物院伤药带来的微弱暖意,让他浑身发冷。但他脑海中闪过虞姬的笑脸——她若在,定会劝他冷静,而非沉溺于愤怒。
就在这时,帐外传来亲兵恭敬的通报:“项侯爷,典客尚书张良大人到了,奉守护者之命,前来探望。”
张良?嬴政派来安抚的说客?项羽眼中戾气一闪,猛地抓起案几上的金印,就想砸出去,但动作到一半,却又硬生生停住。他死死盯着那金印,胸膛剧烈起伏,最终,只是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让他进来。”他不能像以前那样冲动,虞姬的仇还没报,他需要保持清醒。
帐帘掀开,张良缓步而入。他依旧是一身素雅青衫,面容清癯,眼神澄澈平和,仿佛外界的一切纷扰都与他无关。他先是看了一眼案几上那显眼的诏书和金印,又看向榻上脸色难看、气息不稳的项羽,微微叹了口气。
“项将军…不,现在该称武安侯了。”张良的声音温和,带着一种奇异的安抚力量,“守护者听闻侯爷伤势反复,特命良带来太医院秘制的‘九转还阳丹’,对内腑伤势有奇效。”说着,他从袖中取出一个精致的玉瓶,轻轻放在案几上,与那金印并排。
项羽看都没看那丹药,虎目逼视着张良:“子房先生是来替嬴政当说客的?那就直说吧!老子听着!”
面对项羽毫不客气的质问,张良并未动怒,只是轻轻摇头,自顾自地在榻边的矮凳上坐下,仿佛一位来看望老友的故人。“项侯爷误会了。良此番前来,一为探病,二为解惑,三…或许也能为侯爷解开心结。”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项羽身上厚厚的纱布,语气带着真诚的感慨:“北疆一战,项侯爷与风雷骑将士之勇悍,确乃世所罕见。钉死蛮族退路,扭转战局,此功,联邦上下,无人能否认。守护者赐侯封爵,亦是酬此殊勋,更是昭告天下,联邦不负功臣。”
“不负功臣?”项羽嗤笑一声,指着那金印,“用这玩意儿,换老子兄弟们的命?换老子一手带出来的风雷骑?!”他想起那些为掩护他突围而牺牲的弟兄,想起虞姬,心中的不甘与愤怒再次翻涌,却又被他强行压下。
“侯爷可知,如今朝野上下,是如何议论您与风雷骑的?”张良话锋一转,语气依旧平和,却带着一丝凝重,“‘功高震主’、‘尾大不掉’、‘项羽之后,谁可制之?’…此类言论,并非空穴来风。侯爷您性情刚直,不屑权谋,然朝堂之上,并非只有战场上的明刀明枪。守护者暂收风雷骑兵权,由黑冰台整训,或许…亦有保全之意。一则,风雷骑折损惨重,确需时间休整重建;二则,暂避锋芒,可消弭许多无谓的猜忌与攻讦,于侯爷,于风雷骑,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这番话,说得比之前更加直白,几乎点明了嬴政此举背后复杂的政治考量。张良以他“谋圣”的智慧,将冰冷的权术包装成了某种意义上的“保护”,试图引导项羽从另一个角度看待问题。
项羽沉默了下来,眉头紧锁。他不是完全听不懂,只是内心极度排斥这种算计。他追求的,是马踏联营、戟定乾坤的痛快,是君臣相得、毫无保留的信任!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立下赫赫战功,却要像做错了事一般,被迫“暂避锋芒”!但他看着胸口的丝帕,心中渐渐清明——愤怒解决不了问题,唯有忍耐,才能等待复仇的时机。
“保全?呵…”他声音低沉,带着浓浓的自嘲与不甘,“老子项羽,何时需要如此窝囊的保全?!”
张良看着他眼中挣扎的痛苦,知道心结非一日可解。他不再多言,起身拱手:“侯爷重伤未愈,还需静养。良言尽于此,望侯爷三思。无论侯爷作何想,守护者与联邦,都需要您这把能够斩破一切迷雾的利刃。只是…利刃也需懂得何时藏锋,方能永葆锋芒。”
送走张良,项羽躺在榻上,望着帐顶,心中如同翻江倒海。张良的话,像一根根冰冷的针,刺破了他一直以来赖以生存的信念壁垒。他开始意识到,这个世界,远比他想象的复杂和残酷。一股前所未有的迷茫和无力感,混杂着愤怒与委屈,几乎要将他吞噬。但他轻轻抚摸着胸口的丝帕,虞姬的笑容仿佛就在眼前——他不能倒下,沈无咎还在逍遥法外,他必须变得更强,不仅是武力,更是心智。
与此同时,启明城,萧何府邸书房。
烛火摇曳,映照着萧何略显疲惫却依旧沉稳的面容。他面前堆满了北疆战事的后续账目、抚恤清单、以及风雷骑重建的初步预算草案,还有各地呈报上来的、因项羽封侯而引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的奏报。
“父亲,各地诸侯和军中将领的反应似乎比预想的要大。”萧瑟(萧何次子,在度支部任职)站在一旁,低声汇报,“不少人都暗中议论,认为项侯爷封赏过重,担心此例一开,日后赏功的标准难以把握。关中几家大姓,更是联名上书,虽未明指项侯爷,但字里行间都在强调‘礼制’、‘均衡’。”
萧何揉了揉眉心,深深叹了口气。作为“治世能臣”,他比任何人都清楚维持帝国运转所需的微妙平衡。项羽的功劳确实惊天动地,重赏是必须的,否则寒了将士之心,后果不堪设想。但赏赐带来的巨大财政压力,以及由此引发的政治生态扰动,也是他必须面对的棘手难题。
“告诉下面,所有阵亡将士的抚恤,必须第一时间足额发放,不得有任何克扣拖延!伤残者的安置,由度支部专人督办,确保他们后半生无忧!”萧何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至于风雷骑重建的款项…先从陛下的内帑和我度支部的应急储备中调拨,确保不断炊。其他的…我再想办法。”
他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沉重:“功高不赏,是为君者大忌;然赏之过厚,亦可能动摇国本。守护者此举,是不得已而为之,亦是…一步险棋啊。”
他回想起自己当年在沛县,慧眼识韩信,力荐给刘邦的往事。那时,他看重的是韩信的才华,希望他能助刘邦平定天下。如今,他身处联邦中枢,辅佐的是志在重塑文明的嬴政,需要考虑的已不仅仅是个人的才华与功劳,更是整个庞大帝国的稳定与未来。这份深谋远虑与务实沉稳,让他甘居人后,默默为帝国稳固后方,保障粮草,成为联邦不可或缺的基石。他也深知,在某些时候,必须懂得藏锋与退让,方能长久。
“希望项侯爷…能慢慢明白这个道理吧。”萧何低声自语,语气中带着一丝期待,也有一丝担忧。
东胡边境,联邦新设立的“五市监”临时衙署。
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刘邦翘着二郎腿,坐在主位上,看着下面几个东胡部落首领和联邦商贾为了皮毛、战马的价格争得面红耳赤,他脸上却乐开了花,手里还把玩着慕容拓刚刚送来的一柄镶嵌着宝石的西域宝刀。
“吵!使劲吵!”他压低声音对身旁的陈平笑道,顺手将宝刀递给陈平,“平子,瞧瞧,好东西!这慕容拓,现在是越来越上道了!他嬴政在启明城玩他的权术,搞什么平衡制约,老子在这边塞搂咱们的实惠!等咱们把东胡这条线彻底攥在手里,兵强马壮,钱粮充足,嘿嘿…”
陈平接过宝刀,手指拂过冰凉的刀身,微笑道:“沛公英明。如今项侯爷被封武安侯,看似尊荣,实则兵权被夺,正是我等暗中积蓄力量的大好时机。依平之见,不妨再让利一分给段无涯,将此番交易所得,分出部分,以‘劳军’之名,暗中资助他在东胡军中培植亲信。同时,对楼兰月那边,也可适当放松监控,甚至…‘无意中’泄露一些联邦内部对项羽封侯不满的消息给她…”
刘邦的小眼睛顿时亮了起来,拍手道:“妙啊!平子!你这是一石三鸟!既拉拢了段无涯,又麻痹了楼兰月,还能给启明城那边再添把火!让他们斗去!咱们稳坐钓鱼台!”
陈平含笑点头,心中计议已定。他善用奇谋,更懂趋利避害,深知在嬴政和项羽的角力中,正是他们这些“边缘”势力左右逢源、壮大自身的最佳时机。他要辅佐刘邦,在这乱世棋局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西线,韩信大军驻地。
中军大帐内,韩信站在巨大的西域舆图前,手中的朱笔在上面勾勒出几条新的进军路线和预设战场。他的神情专注而平静,仿佛外界的一切纷扰都与他无关。
副将李左车拿着一份来自启明城的邸报走进来,低声道:“总管,朝中因项侯爷封赏之事,似乎颇多议论…”
韩信头也没抬,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继续在地图上标注着:“舆重都尉孔熙的粮草到何处了?斥候统领傅宽对鄯善国周边地形勘探得如何?告诉他,我要的是精确的水源和绿洲分布图,不是大概。”
李左车愣了一下,连忙回答:“孔都尉的粮草已过玉门,傅统领的勘探图预计三日后可送达。”
“传令下去,各部加快休整,五日后,兵分两路,一路由李左车你率领,佯攻车师,吸引西域联军注意力;另一路由我亲自率领,直插楼兰与精绝之间,断其联络。”韩信放下朱笔,语气没有丝毫波澜,仿佛在陈述一件与吃饭喝水一样平常的事情。
他对启明城的波澜毫无兴趣,也不关心项羽是封侯还是被夺权。他的世界,只存在于这方寸舆图之上,存在于敌我双方的兵力调动与地形利用之间。这份极致的专注,成就了他“兵仙”的算无遗策,却也让他对政治的危险信号视而不见。他就像一把最为锋利也最为纯粹的剑,只为战争而生,却不懂剑鞘的重要性。
冰窟深处。
沈无咎面前的水镜中,依次闪过项羽帐中的愤懑与迷茫、萧何书房里的沉重与权衡、刘邦衙署中的得意与算计、以及韩信军帐中的纯粹与漠然…人间百态,权力浮沉,尽收眼底。
他优雅地端起一杯如同血液般粘稠的幽蓝液体,轻轻摇晃,嘴角勾起一抹愉悦而冰冷的弧度:
“看啊…”
“愤怒的猛虎,开始舔舐权术的伤口…”
“忧虑的基石,努力维系着脆弱的平衡…”
“得意的狐狸,在阴影里编织着野心之网…”
“而那天真的兵仙,依旧沉醉于他的沙盘推演…”
“多么…动人心魄的乐章。”
他仰头,将杯中液体一饮而尽,感受着那冰冷与灼热交织的诡异能量在体内流转,发出满足的叹息:
“猜忌的种子已然播下,野心的藤蔓正在疯长…”
“嬴政,你试图用冰冷的权柄束缚澎湃的人心…”
“却不知,这本身就是最烈的催化剂…”
“我期待着…”
“期待着你这座看似坚固的殿堂…”
“从内部…绽放出最绚烂的…毁灭之花!”
他的低语,在灼热而诡异的冰窟中回荡,仿佛为这场席卷整个联邦的暗流,奏响了愈发急促的序曲。
而北疆军帐中,项羽抚摸着身上依旧作痛的伤口,望着那枚冰冷的武安侯金印,第一次清晰地感受到,成长的道路,布满了荆棘与背叛的寒霜。他那颗纯粹的“霸王”之心,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煎熬与蜕变——他不再是只知冲锋的莽夫,而是怀揣着复仇信念、开始懂得隐忍与思考的真正强者,虞姬的牺牲,终将化为他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