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玦大匠…真的救回来了?”南阳郡守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看着榻上虽然虚弱、但已然退烧、红斑渐褪的老匠人,声音都带着颤抖。就在一天前,他还以为要亲眼目睹一位国宝级大匠的陨落,甚至已经准备好了请罪的奏疏。
“是‘冰心玉髓丸’。”奉命前来救治的格物院医官,也是墨家出身的灵枢生,一边收拾着药箱,一边难掩激动地解释,“是腹朜巨子根据一卷古老医典,结合几种极地药材,在守护者亲自过问下,耗费数月才研制出的解毒圣药!据说能解百毒,没想到连这失传的‘赤焰蛊’也能克制!”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南阳,乃至整个联邦。恐慌被劫后余生的庆幸与对联邦力量的敬畏所取代。那些原本因商会刺杀而惶惶不安的工匠、官吏们,仿佛被打了一剂强心针。
“看到了吗?联邦没有放弃我们!”
“连这等奇毒都能解,还有什么难关过不去?”
“跟商会那些只会躲在暗处下毒的鼠辈干到底!”
民心,在经历过短暂的动摇后,反而因为这次成功的救援而变得更加凝聚。嬴政那句“不会放弃任何一位为其进步付出努力的人”,通过各级官吏和报纸,传遍大街小巷,成为了对抗商会恐怖行动最有力的武器。
东海,“归墟”秘室。
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风雨前的死寂。水镜上,联邦境内十七处重要钱庄被查封的标记刺眼无比。公输残暴躁地踱步,柳惊鸿脸色惨白地核算着损失,唯有沈无咎,依旧坐在那张黑曜石座椅上,只是指尖无意识敲击扶手的频率,微微快了几分。
“一半…我们埋在联邦境内一半的资金节点…”柳惊鸿的声音带着哭腔,“会首,损失太大了!很多生意链条断了,各地依附我们的势力已经开始动摇!”
“动摇?”公输残猛地停下,眼中戾气横生,“那就让他们知道背叛的下场!‘鳞首’,派人去把那几个跳得最欢的…”
“够了。”沈无咎淡淡开口,声音不大,却瞬间让秘室内所有杂音消失。他抬起眼,目光扫过众人,那眼神深处不再是绝对的平静,而是如同深海漩涡般的幽暗与冰冷。“杀掉几个墙头草,于事无补。嬴政这一手釜底抽薪,是要断我们的根基。”
他缓缓站起身,走到水镜前,看着那片代表着联邦广袤疆域的光影。“经济扰乱,效果不及预期;技术破坏,被迅速化解;刺杀恐吓,反而助长了对方的凝聚力…我们之前的手段,都被他一一破解了。”
他沉默片刻,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
“既然如此,那就换一种玩法。”
“一种…他嬴政,乃至整个联邦,都无法轻易破解的玩法。”
他转身,看向一直沉默立于最阴影角落的一个身影。那人身形普通,穿着与普通商会执事无异,但当他抬起头时,露出的却是一张带着几分书卷气、甚至有些憨厚的中年人脸庞。唯一特别的,是他那双眼睛,平静,深邃,仿佛能洞悉人心。
“暗星先生,”沈无咎的语气,竟然带上了一丝罕见的、近乎平等的尊重,“看来,是时候需要你,点亮这漫漫长夜了。”
被称为“暗星”的中年人微微躬身,声音温和而富有磁性:“会首言重了。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在下,只是做好分内之事。”
公输残和柳惊鸿都疑惑地看着这个看似不起眼的男人,他们从未在商会核心层见过此人。
沈无咎没有解释,只是对“暗星”道:“联邦以《大秦宪章》为基,以‘渐进升级’为旗,聚拢人心。我们要做的,不是从外部摧毁它,而是从内部…让它自行瓦解。”
“暗星”微微一笑,那笑容让人如沐春风,说出的话却令人不寒而栗:“在下明白。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思想的分化,远比刀剑更致命。请会首放心,种子,早已播下,现在…是时候让它发芽了。”
数日后,启明城,百家学宫。
这是联邦成立后,为促进诸子百家交流、探讨学问而设立的平台。往日里,这里充满了辩论之声,虽偶有争执,但总体氛围是积极向上的。然而今日,一场关于“格物之术与天道伦常”的辩论,却隐隐透出了不一样的火药味。
一名身着朴素儒袍、自称“求真居士”的中年学者,正在台上侃侃而谈:
“…格物院所为,钻营奇技淫巧,固然能提升些许效率,然则,此等行径,是否已然违背天道自然?《礼记》有云:‘毋变天之道,毋绝地之理,毋乱人之纪。’如今,改河道,易农时,甚至试图窥探星辰之力,此非‘变天’、‘绝地’为何?长此以往,人必失其敬畏之心,招致天谴!近日各地灾异频发,岂非明证?”
他的言论,引来了台下不少守旧派学者和部分被商会流言影响的民众的附和。
“荒谬!”一名墨家弟子立刻起身反驳,“格物之道,乃是认识自然、利用自然以利万民!何来违背天道之说?若按你所言,人皆茹毛饮血,岂不更合‘自然’?”
“此言差矣!”又一名道家打扮的老者捻须道,“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格物之术,过于强调‘人’之能动,已近乎‘僭越’,失了‘无为’之本真,恐非长治久安之道啊…”
争论迅速升级,从学术探讨演变成了理念的激烈冲突。支持格物院的一方强调“利民”与“进步”,反对者则高举“天道”、“自然”、“伦理”的大旗,双方针锋相对,场面一度失控。
类似的争论,并非只发生在百家学宫。在各地的书院、茶肆、甚至街头巷尾,都开始出现这种将技术发展与传统伦理、自然天道对立起来的言论。它们看似只是学术观点之争,却巧妙地利用了人们对快速变革的不安,以及对未知力量的恐惧,悄然撕裂着共识。
白虎殿,静室。
张良将一份整理好的、关于近期舆论风向变化的报告呈送给嬴政。
“守护者,情况有些不对劲。”张良眉头紧锁,“这些争论看似自发,但观点出奇的一致,传播也颇有章法。背后…似乎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推动。他们在试图将‘格物’与‘天道’对立起来,从根本上质疑我们‘渐进升级’国策的合法性。”
嬴政看着报告,目光落在“暗星”这个首次出现在情报中的代号上,眼神冰冷。“沈无咎终于把他最毒的棋子亮出来了。不再破坏器物,转而攻击思想,动摇国本。这才是他真正的杀招。”
“我们需要反击!”张良沉声道,“必须揭露其阴谋,阐明格物之道与华夏文明自强不息精神的一致性!”
“自然要反击。”嬴政放下报告,走到那幅巨大的星图前,“但不能只是被动的辩驳。他想要思想之战,朕便给他一场思想的风暴。”
他转过身,目光锐利如剑:
“传令百家学宫,三日后,举行‘天道与格物’大辩论!允许各方畅所欲言,典客司全程公开记录,刊行天下!”
“同时,以格物院名义,公开征集并解答民众关于新技术的所有疑虑与恐惧!”
“朕,要让阳光照进每一个被阴影笼罩的角落。”
“朕倒要看看,在真理与事实面前,那些藏头露尾的阴谋,能支撑几时!”
他顿了顿,对张良道:
“另外,让黑冰台盯死那个‘暗星’。朕要知道,他到底是谁,他的‘种子’,又到底播撒在了何处。”
“这场仗,已经从明枪暗箭,打到了人心向背。”
“朕,绝不会输。”
静室之外,启明城依旧喧嚣。百家学宫的争论只是一个小小的缩影,一场看不见硝烟、却更加凶险的战争,已经在思想文化的战场上悄然打响。联邦所倡导的“渐进升级”之路,迎来了自建立以来,最深刻、也最危险的挑战。而嬴政,这位文明的守护者,已然拔出了他的剑,准备迎接这场关乎未来的灵魂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