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太位于浅水湾的私人会所,隐秘而奢华。厚重的天鹅绒窗帘隔绝了外界的喧嚣,空气中弥漫着顶级雪茄与陈年普洱的醇厚气息。这一次,在场的不仅仅是女眷,几位平日里甚少露面的先生们也赫然在列。
廖奎,以归侨商人廖月生的身份,坐在精心布置的沙发区主位对面。他的左侧是向太与其夫向少华。向少华年约五旬,身材保持得极好,穿着剪裁合体的中式褂衫,眼神锐利如鹰,沉默时自带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场,他是向氏航运帝国的真正掌舵人。
右侧则是何太与其夫何青枫。何青枫气质儒雅,戴着金丝眼镜,更像一位学者,但偶尔镜片后闪过的精光,显露出他作为地产大亨的精明与沉稳。何先生(何必)依旧坐在稍偏的位置,仿佛独立于这豪门圈子之外,气息平和而深邃。
稍远些的沙发上,坐着钱太夫妇和赵太夫妇。钱九先生体态微丰,笑容可掬,一副和气生财的模样,但手指间一枚硕大的翡翠戒指暗示着其百货业巨头的底蕴。赵悦宁先生则显得低调内敛,衣着考究但不张扬,作为珠宝业的翘楚,他的目光在评估人或物时,带着一种职业性的审视。
这场面,已远超一般的社交茶叙,更像是廖奎面临的这场危机下,香港本地力量核心层的一次非正式联席会议。
“月生,这趟出门,辛苦你了。”向太率先开口,她今日穿着一身深紫色旗袍,雍容华贵,目光扫过在场众人,最后落在廖奎身上,“外面风大雨大,能平安回来,就是最大的幸事。少华今天特意推了个会议,就是想亲自听听。”
向少华微微颔首,声音低沉有力:“廖先生,阿英(向太)和我提过你的事。魄力不小,麻烦也不小。”他用了“廖先生”这个更显正式和认可的称呼。
廖奎微微欠身,脸上带着商人惯有的、恰到好处的疲惫与凝重:“多谢向先生、向太关心。此行确实波折,但也算为‘振华’争取到了一条关键的供应链。”他再次将中东之行的凶险简化为商业博弈,并点明对手是罗斯戴尔家族。
“罗斯戴尔……”向少华轻轻哼了一声,指尖在紫檀木扶手上有节奏地敲击着,“这些鬼老,仗着资本和背后的势力,手伸得太长了。在香港的地界,还想翻云覆雨?”他看向廖奎,语气斩钉截铁:“廖先生,商业上的事情,你不用单打独斗。阿英和几位太太会支持你,我们几个老家伙,也不会看着。他们搞价格战,渠道、资金,需要的时候,打个招呼。安保方面,我再给你加派一队最得力的廓尔喀人,确保你和家人的安全。”
何青枫推了推眼镜,接口道,语气平和但分量十足:“地产和部分本地供应链方面,何家可以提供一些便利。不能让外人觉得我们香港无人。”
钱九笑眯眯地补充:“是啊,廖生,你的‘振华’产品若需要更广阔的展示窗口,我的百货公司渠道,随时欢迎。”这是实实在在的销售支持。
赵悦宁则言简意赅:“警方和部分社团的关系,如果需要斡旋,赵家可以出面。”他承诺的是解决潜在的法律和灰色地带的麻烦。
这是香港本地豪强基于地缘、利益(看好“振华”潜力及其带来的高科技产业机会)乃至一丝面对外部强势资本的同仇敌忾,所展现出的团结与底气。
廖奎心中一定,郑重向各位先生太太表示感谢。随即,他将话题引向了更深的层次,目光转向了始终沉默品茶的何必。
“何先生,”廖奎的称呼依旧,他知道这位神秘的何先生与在座的本地豪门并非一体,“此次除了解决原料问题,我们还意外获得了一些……不太一样的东西。是关于罗斯戴尔家族,在某些可能危及地区稳定与国际公约的敏感领域活动的证据。”
此言一出,在场几位本地巨富神色都凝重了几分。他们或许猜到涉及商业机密或灰色手段,但“危及地区稳定”、“国际公约”这样的字眼,显然超出了普通商业竞争的范畴。
何必抬起眼皮,深邃的目光看向廖奎,没有询问证据的具体内容,只是平静地问:“很烫手?”他的反应,与周围人的细微震动形成了对比。
“非常。”廖奎直言不讳,“它既可能是自保的盾牌,也可能是引火烧身的火种。”
何必缓缓放下茶杯,身体微微前倾,声音压得更低,确保只有近处的几人能清晰听到:“有些东西,拿在手里是祸患,但送出去,可能就是一份天大的‘人情’。”他意味深长地看着廖奎,“关键在于,在‘适当的时机’,交给‘适当的人’。这份‘礼物’足够重,足以让收到它的人,不得不考虑给予馈赠者相应的……‘关照’与‘便利’。”
他没有明说“适当的人”是谁,但在场的明眼人都心知肚明,那指向的是北方正在崛起的庞大力量。何必的意思很明确,将这份涉及国际敏感议题、足以成为重要外交或情报筹码的证据,通过他的渠道转交上去,以此换取国家层面某种形式的、非公开的认可或庇护。这并非正式的投靠,而是一种建立在共同利益和秘密交易基础上的特殊关系。
向少华、何青枫等人交换了一个眼神,都没有插话。他们明白,这一步已经超出了他们能提供庇护的范畴,涉入了更深层次的地缘政治博弈。他们尊重廖奎的选择,也知道这或许是当前破局的关键一步。
廖奎沉默了片刻。他清楚,这将是一场豪赌。赌的是北方的信誉与长远眼光,赌的是这份“礼物”的价值足以让他们愿意在罗斯戴尔家族的巨大压力下,提供某种程度的遮护。同时,这也意味着他们将与国家的某些秘密力量产生更深的羁绊。
权衡利弊,想到罗斯戴尔家族步步紧逼的商业打压和已然出现在香港的致命威胁,想到家中需要守护的妻儿与“振华”上下数百员工的生计,廖奎深吸一口气,做出了决断。
他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中,取出一个没有任何标识的牛皮纸档案袋,里面装着的是那份核走私文件的部分关键复印件(他保留了最核心的微缩胶卷等作为最后的底牌),郑重地推到了何必面前。
“何先生,您是明白人。这份‘礼物’,就劳烦您,在您认为‘适当’的时候,转交给‘适当’的人吧。”廖奎的声音沉稳,带着孤注一掷的决然。
何必没有多余的表情,只是微微颔首,伸手将档案袋收起,放入自己带来的一个加密手提箱内。
“月生放心,此事关系重大,我会妥善处理。”他给出了承诺。
盟友的选择已经做出。本地豪强的支持构筑了坚实的本土屏障,而通过何必与北方潜在联系的建立,则是在惊涛骇浪中,试图抓住一根远方的缆绳。前路是福是祸,犹未可知。
湾仔唐楼,在经历了外部风雨的洗礼后,内部正悄然进行着一场静默的蜕变。死亡的威胁与战友的牺牲,如同一把重锤,敲碎了最后一丝侥幸,让廖奎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唯有自身强大,才能守护住这方寸之间的安宁。
顶层书房,如今已不仅仅是办公场所,更成为了他们修炼与提升的密室。
夜晚,当孩子们安然入睡,仆佣也各自休息后,廖奎、萧亚轩、谢亦菲三人便会来到此处。他们无需进入依旧能量紊乱、廖奎无法主动进入的系统空间核心,仅仅是依托着那个与空间相连、已扩张寸许并触及灵泉的边缘三角区,便能感受到比外界浓郁精纯得多的能量。
三人盘膝而坐,手掌相抵,形成一个闭环。冰蓝、澹金、嫩绿,三色气感随着他们的呼吸缓缓流转,彼此交融、共鸣,在三人体内构成一个更庞大、更稳定的能量循环。灵泉的气息通过三角区丝丝缕缕地渗透进来,滋养着他们的经脉与精神。
在这种深度共鸣下,修炼效率远超独自冥想。廖奎能感觉到,自己那冰蓝色的气感更加凝练,感知场的范围虽然扩张缓慢,但精度却有所提升,如今已能大致分辨出楼下街道上行人是匆匆路过还是驻足停留,甚至能隐约捕捉到更远处那几个监视点传来的、如同针刺般的微弱敌意。
萧亚轩的进步体现在另一方面。她那锐利精准的澹金色气感,似乎能帮助她更好地梳理纷繁复杂的信息。在批阅“振华”的文件时,她往往能更快地抓住合同中的关键条款和潜在风险;在分析何先生或向太提供的零碎情报时,金色的气感仿佛能穿透迷雾,直指核心逻辑,让她对罗斯戴尔家族的商业意图和可能的后续手段,有了更清晰的预判。
谢亦菲的嫩绿色气感则充满了生机与韧性。这股力量不仅有效缓解了她攻读法律带来的精神疲惫,更让她在记忆浩如烟海的法律条文和复杂案例时,几乎达到了过目不忘的程度。她不再仅仅局限于香港本地的法律,开始主动深入研究国际法、武器贸易管制条例(ItAR)、以及涉及跨国商业纠纷和制裁的条款。她知道,未来的斗争舞台可能远超香港,提前构筑法律上的防线,至关重要。绿色的气感支撑着她,让她在枯燥艰深的法条中,依然能保持清晰的头脑和旺盛的精力。
能力的提升是冰冷的,但维系这个家的纽带,却是温暖的。
夜深人静时,三人常常会相拥着靠在沙发上,或是一起站在露台上,望着远处维港的夜景。不再需要强撑坚强,他们会分享彼此内心的恐惧——廖奎对战友牺牲的无尽自责与午夜梦回时的血腥画面;萧亚轩独自面对商业围攻时的巨大压力与如履薄冰;谢亦菲对家人安全那无法言说的、时刻萦绕的担忧。
那些脆弱、伤痛与后怕,在彼此的倾听与拥抱中,慢慢被抚平、被分担。他们互相擦拭眼泪,也互相给予力量。
“我们会挺过去的。”廖奎的声音低沉而坚定,手臂将两位妻子搂得更紧。
“无论发生什么,我们在一起。”萧亚轩将头靠在他的肩上,语气是历经风雨后的平静。
“家在这里,我们就在这里。”谢亦菲握住他们的手,嫩绿色的气感自然而然地流淌,带来安抚与守护的意念。
他们清楚,递交核文件或许能换来一时喘息,但罗斯戴尔家族的阴影绝不会轻易散去,未来的风暴只会更加酷烈。然而,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这个由爱情、亲情与共同命运构筑起的家庭堡垒,已然变得更加坚固。他们不仅是夫妻,更是并肩作战的战友,是彼此在黑暗中最温暖的光亮,和最坚实的后盾。
无论外界风雨如何变幻,这方位于湾仔的唐楼,将是他们永远守护,也守护着他们的最终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