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的一个傍晚,公社的大会议室里灯火通明。
长条桌旁,围坐着十几位年纪不一的社员,有男有女,他们大多是公社里公认的手巧之人,擅长竹编、草编、或是刺绣、剪纸等传统手艺。
诛皎坐在主位,陈大壮和公社负责生产的副主任老李分坐两侧。
会议桌上,摊开着几件精美的样品:一个编织得细密无比、花纹繁复的竹篮;一对用染色的蒲草编成的、栩栩如生的鸳鸯枕套;还有几方绣着百鸟朝凤或者青山绿水图案的绣帕,针脚细腻,配色和谐,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精湛的手工艺美感。
这些样品,是诛皎前段时间悄悄让几位老手艺人试做的,用的都是本地寻常的材料,但工艺要求极高。
“各位老师傅,巧手同志们,”诛皎开口,声音温和却带着一种让人信服的力量,“今天请大家来,是有一件关系到咱们公社集体增收的大事,想和大家商量,也需要依靠大家的手艺。”
众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带着好奇和期待。
诛皎拿起那个竹篮,轻轻摩挲着光滑的篾条。
“这些东西,在咱们看来,可能也就是个家用,或者逢年过节送个礼。但大家知道吗?在外国,在那些资本主义国家,咱们这种纯手工制作、带着咱们中国独特文化味儿的手工艺品,很受欢迎,能卖出不错的价钱。”
他顿了顿,看到下面有些人脸上露出惊讶和不可思议的神情。
“书记,这……这竹篮子,外国人真会买?他们没篮子用吗?”一位姓张的老竹编匠人忍不住问道。
诛皎笑了笑。
“张师傅,他们不是没篮子用,他们是喜欢咱们这种手艺,这种味道。这叫做……艺术价值。就像咱们看国外的油画、钟表一样,稀罕,好看。”
他放下竹篮,又拿起那对鸳鸯枕套。
“比如这个,在他们看来,这就是东方神秘的祝福,是爱情的象征,是机器做不出来的好东西。”
这么一解释,大家似乎明白了一些,纷纷点头,交头接耳地议论起来,脸上开始浮现出兴奋的光彩。
“诛书记,您的意思是,咱们组织起来,做这些东西,卖给外国人?”一位擅长刺绣的妇女主任吴婶问道。
“对!”诛皎肯定地点头,“但不是随便做。我们要成立一个‘百家镇公社手工艺品生产合作社’,在座的各位,就是合作社的技术骨干和中坚力量。”
“我们要做的,不是自家用的那种粗犷的,而是精品,是能代表咱们国家传统工艺水平的好东西!样式,我们可以一起研究,既要传统,也要符合外国人的审美。质量,必须严格把关,每一件拿出去,都不能砸了咱们‘百家镇’的牌子,更不能丢了咱们国家的脸面!”
他的语气严肃起来。
“合作社由公社集体管理,统一采购原料,统一设计样品,统一质量检验,统一联系销路。各位师傅负责带徒弟,传授手艺,确保产量和质量。做出来的合格产品,由公社通过正规渠道,卖给国家的外贸部门,换取国家急需的外汇。”
“外汇?”又有人疑惑。
“就是外国人的钱。”陈大壮在一旁粗声粗气地补充道,“国家拿了这外汇,就能从国外买回咱们急需的机器、设备、药品,好东西!”
这么一说,大家彻底明白了,情绪顿时高涨起来。
能为国家换回急需的物资,这意义可就太重大了!
“至于大家的报酬,”诛皎继续说道,“合作社实行按件计工分,加上技术补贴。做得多、做得好的,工分高,补贴也多。年底合作社有了盈余,还可以按工分和贡献给大家分红!总之一条,绝不会让出了力、露了脸的巧手同志们吃亏!”
这话更是说到了大家的心坎里。
既能发挥所长,为集体和国家做贡献,又能增加个人和家庭的收入,这可是天大的好事!
“干!书记,我们跟着您干!”张师傅第一个表态,激动得脸色发红。
“对!干!俺这手艺憋了这么多年,总算能派上大用场了!”
“俺回去就把那压箱底的花样都翻出来!”
众人纷纷响应,会议室里的气氛热烈起来。
诛皎看着大家高涨的热情,心中欣慰。
这一步棋,他谋划已久。
利用传统手工艺品创汇,在这个年代,是政策允许、甚至鼓励的事情。
这既能光明正大地为公社积累资金,又能合理合法地将他通过海外渠道获得的部分资金“洗白”,注入到公社的发展中。
更重要的是,这能真正调动起社员们的积极性,让大家看到,除了土里刨食,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同样能够创造价值,改变生活。
而且,手工艺合作社吸纳的大多是妇女和有一定年纪、不便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匠人,这等于为公社开辟了新的就业门路,进一步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
“好!”诛皎站起身,双手虚按,让大家安静下来。
“既然大家都有这个决心,那咱们这个‘手工艺品生产合作社’就算正式成立了!老李,你具体负责合作社的日常管理和原料供应。张师傅,吴婶,你们几位老师傅,这几天辛苦一下,带着大家,尽快拿出几套成熟的、能批量生产的样品图样和标准来。”
“没问题,书记!”
“放心吧,俺们保证完成任务!”
安排妥当,会议在众人充满希望和干劲的议论声中结束。
人们陆续离开,会议室里只剩下诛皎和陈大壮。
“皎哥,这法子真能成?那些外国佬,真会喜欢咱这土玩意儿?”陈大壮挠了挠头,还是有些将信将疑。
诛皎目光深远,透过窗户,仿佛看到了更远的地方。
“大壮,你要相信,真正好的东西,是能跨越国界,打动人的。咱们这不是‘土玩意儿’,这是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是文化。总有一天,全世界都会认识到它的价值。”
他拍了拍陈大壮结实的肩膀。
“眼下,这只是第一步。先把路子走通,把名声打出去。以后,咱们合作社的产品,说不定还能参加广交会,走向全世界呢。”
“广交会?”陈大壮眨眨眼,那对他来说,还是个很遥远和陌生的词汇。
“就是一个很大的,专门和外国人做生意的交流会。”诛皎简单解释了一句,没有深说。
他知道,这条路并不容易。
外贸渠道的建立,产品质量的稳定,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都是需要一步步去克服的难题。
但有桃园空间作为后盾,有超越时代的眼光指引方向,更有身边这些淳朴而智慧的乡亲们作为依靠,他有信心将这件事做成,做好。
这不仅仅是为了换取外汇,更是为了在特殊的年代里,为百家镇找到一条可持续的、充满文化自信的发展路径。
几天后,在公社腾出的几间宽敞的库房里,“百家镇手工艺品生产合作社”正式挂牌运作。
张师傅、吴婶等老手艺人带着精心挑选出来的几十个心灵手巧的年轻人,开始了紧张而有序的生产。
篾条在指尖飞舞,针线在布帛上游走。
一件件凝聚着匠心与期待的工艺品,在这些粗糙却灵巧的手中逐渐成型。
诛皎时常会过来看看,不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比如在色彩搭配上更淡雅一些,在图案设计上更突出吉祥寓意,或者在一些细节处理上更加精致。
他带来的样品图样,既有传统的纹样,也融入了一些符合现代审美的简洁元素,让老师们傅们都啧啧称奇,觉得书记的见识果然不一般。
没有人知道,这些改进的建议和图样,很多都来自于诛皎前世零散的记忆,以及对未来审美趋势的模糊把握。
他只是巧妙地将其归结为“参考了一些外面画报上的样式”或者“自己琢磨的想法”。
合作社的生产逐渐步入正轨。
诛皎也开始着手通过正式的渠道,向县里、地区的外贸部门提交样品,申请将百家镇的手工艺品纳入出口名录。
他知道,这需要一个过程,可能会遇到官僚机构的效率问题,或者是对他们这个小公社生产能力质疑。
但他有耐心,也有备用方案。
如果正规渠道暂时走不通,他会考虑通过阿荣的那条线,先将部分精品试探性地推向海外市场。
当然,那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并且需要更加谨慎的操作。
眼下,看着合作社里人们专注的神情,听着那编织和刺绣时发出的细微声响,诛皎的心中是踏实的。
这巧手编织的,不仅仅是一件件工艺品,更是百家镇通向更广阔天地的一条希望之路,是用智慧和汗水换取美好生活的坚实步伐。
外汇,终会有的。
发展的契机,也正蕴藏在这看似微不足道的针头线脑、竹篾蒲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