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修厂二楼储物间改造的临时住所里,空气凝滞,弥漫着机油味和旧零件的金属气息。老周的话像一把钝刀子,割开了林森刚刚获得一丝喘息的机会。这里不安全,他必须尽快离开。但天下之大,何处是容身之所?星环科技的能量显然已经渗透到各个层面,正规渠道是死路,像“老鬼”那样的灰色路线也充满未知风险。
身体的疼痛和极度的疲惫如同潮水般反复冲击着他的意志。他靠在简陋的床板上,战术平板紧紧握在手中,这是他现在唯一的依靠,也是最大的负担。老周提供的消息表明,水淼的数据确实掀起了一些波澜,但远远不够。星环科技庞大的公关机器和法律武器已经开始运转,试图将这场曝光定性为“诽谤”,并将火引向所谓的“诽谤者”——也就是他林森。
不能让他们得逞。水淼、王闯、“牧羊人”、“观星者”……他们的血不能白流。数据已经发出,但需要更强大的力量去解读、去传播、去施加压力。他一个人做不到。
他想起了水淼最终视频里提到的目标——全球主要媒体的调查记者。也许,这才是正确的方向?不是依靠IAIo那样的秘密组织,而是将真相暴露在阳光之下,利用公众的力量。
他打开战术平板,断开了所有可能的网络连接(老周这里只有不稳定的蜂窝网络信号,他不敢用),仔细浏览那份核心数据包。除了晦涩的实验日志和生物数据,还有一个文件夹,名为“媒体联系人”,里面罗列着几十个全球知名调查记者、新闻机构的加密联系方式(主要是pGp密钥Id),以及一段水淼准备好的、概述“AxIom”项目核心伦理问题的说明文档。
这份名单是水淼精心筛选的,是她计划中的关键一环。林森需要从中选择一个或几个,将数据传递出去。选择谁?如何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完成传递?
他需要一个绝对安全的通信方式。他想到了公共图书馆的电脑,或者网吧的机器,使用一次性的匿名方式。但这同样风险极高,对方可能被监控。
就在他权衡利弊时,他的目光被名单上一个名字吸引住了——方薇,一位在国内以深度调查和敢于触碰敏感话题闻名的独立记者,曾多次获得国际奖项,也曾因此数次陷入麻烦。她不属于任何官方媒体,背景相对独立,而且有处理敏感信息的经验和渠道。
更重要的是,林森多年前在一次跨部门联合办案中,曾与方薇有过一面之缘,对她追求真相的执着和职业操守留有印象。这是一个渺茫但值得尝试的机会。
他决定冒险联系她。但不是通过网络。
他请老周帮忙,买来一部最便宜的非智能手机(老人机)和一张不记名的预付费电话卡。他仔细回忆了方薇多年前公开过的一个工作邮箱(或许已不再使用),但这是他唯一的线索。
他用新手机编辑了一条极其简短的、充满隐语的短信,反复斟酌措辞,确保即使被拦截也无法直接作为证据:
“方记者:事关‘星辰’与‘摇篮’,‘园丁’托付之物已部分显现。如需验证,三日后下午三时,‘老地方’报刊亭,买一份《环球科学》,看中缝。”
“星辰”暗指星环科技,“摇篮”隐喻非伦理的人体实验,“园丁”则代指水淼。他赌方薇如果还在关注相关领域,或许能理解其中的含义。“老地方”是指他们多年前见过一次面的市中心那家有着绿色顶棚的旧报刊亭,这是一个极度冒险的假设。《环球科学》是一本常见的科普杂志。
短信发出后,林森立刻销毁了手机卡和手机本身。他将数据复制到几个微型U盘中,藏在身上不同位置。接下来的三天,将是无比煎熬的等待。他躲在汽修厂的角落里,依靠老周偷偷带来的食物和水度日,听着收音机里关于“星环科技”风波的零星报道。舆论场上依旧波澜不惊,显然巨兽的控场能力极强。
第三天下午,林森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无法亲自去验证,只能依靠渺茫的希望。傍晚时分,老周从外面回来,脸色有些异样。他递给林森一份当天的《环球科学》杂志。
“你要的这个。卖报的老孙头说,下午真有个看起来挺知性的女人,特意来买了这本杂志,还在那儿翻了半天中缝。”老周压低声音说。
林森急忙接过杂志,翻到中缝。那里通常只有订阅信息和一些小广告。然而,在一条不起眼的“遗失声明”旁边,有人用极细的笔,画了一个小小的、抽象的沙漏图案!
这是方薇当年采访本上的个人标记!她看到了短信!她来了!并且留下了回应!沙漏,意味着时间紧迫,也意味着她愿意接触!
一股巨大的、混杂着希望和恐惧的情绪冲击着林森。联系建立了!但下一步更加危险。他需要和方薇见面,亲自将数据交给她。如何约定见面地点和时间?如何确保安全?
他再次陷入沉思。他不能再用手机联系。也许,需要通过更传统、更隐蔽的方式——死信箱。他想到了这座城市里另一个几乎被遗忘的角落,一个他们当年擦肩而过时提及过的、存放时间胶囊的老城墙砖缝。
新的冒险即将开始。与方薇的会面,将是另一场生死考验。她是否值得完全信任?会面地点会不会早已被星环科技布控?他就像在走钢丝,脚下是万丈深渊,而唯一的指引,是前方那一点微弱的、可能随时熄灭的光。
但他没有退路。他必须将这燃烧的余烬,递到下一个可能点燃火炬的人手中。
夜色渐深,林森开始规划下一次的传递。每一步,都可能是最后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