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荣揉了揉酸胀的眼睛,电脑屏幕的蓝光在视网膜上留下残影。办公室的挂钟指向凌晨一点十五分,整个楼层只剩下他一个人。项目截止日期临近,作为负责人的他已经连续加班两周,每天工作到深夜已成常态。
\"终于搞定了。\"他伸了个懒腰,脊椎发出不堪重负的咔咔声。保存文件,关机,收拾桌面,这些动作他已经机械地重复了无数遍。
走出公司大楼,初秋的夜风带着微凉拂过脸颊。周朝荣深吸一口气,试图驱散头脑中的混沌。胃里传来抗议的声音,他才想起晚饭只匆匆扒了几口外卖,现在早已消化殆尽。
\"吃点东西再回去吧。\"他自言自语道,掏出手机想叫个网约车,却又突然改变了主意。
半年前,他经常光顾公司后面那条小巷里的小吃店。那几家店面不大,价格实惠,味道却出奇的好。后来因为项目调整,他被临时调往城西的分公司,已经有半年没去过了。今天突然想起,竟有些怀念那些热腾腾的家常菜。
\"反正也不远,走走吧。\"周朝荣把手机塞回口袋,决定步行前往。
从公司到那条小巷大约二十分钟路程。深夜的城市褪去了白日的喧嚣,路灯在空旷的街道上投下长长的影子。周朝荣的脚步声在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偶尔有夜风吹动树叶的沙沙声作伴。
转过最后一个街角,熟悉的小巷出现在眼前。与半年前相比,这里似乎冷清了许多。记忆中灯火通明的小店,现在大多已经关门,只有零星几家还亮着灯。
周朝荣缓步前行,目光扫过一家家店铺。那家卖牛肉面的已经换了招牌,改成了一家奶茶店;以前常去的饺子馆黑漆漆的,门上贴着\"转让\"的字条;再往前,麻辣烫和烧烤摊也不见了踪影。
\"都关了啊...\"他有些失望地叹了口气,正准备转身离开,余光却瞥见小巷尽头还有一盏昏黄的灯光。
走近了才发现,那是一家他从未见过的小店,招牌上写着\"方圆小吃\"四个褪色的大字。店面不大,装修朴素,门口挂着半截蓝布帘子,在夜风中轻轻摆动。透过玻璃门,能看到里面几张木质桌椅,墙上贴着二十年前流行的明星海报。
\"奇怪,半年前有这家店吗?\"周朝荣皱眉思索,却怎么也想不起来。或许是新开的吧,他心想。
肚子又发出一阵抗议,周朝荣不再犹豫,推门走了进去。
\"欢迎光临!\"一个中年女人的声音从里间传来,随后一个系着围裙的老板娘快步走出。她约莫四十多岁,圆脸盘,扎着低马尾,眼角有几道细纹,但笑容很温暖。\"这么晚了还有客人,快请坐!\"
周朝荣点点头,选了靠窗的位置坐下。店里的温度比外面高一些,带着油烟和食物混合的气息,莫名让人感到安心。
\"想吃点什么?\"老板娘递来一张塑封的菜单,上面沾着些许油渍,边缘已经泛黄卷边。
周朝荣接过菜单,惊讶地发现价格低得离谱——小炒肉10元,鱼香肉丝9元,炒木耳5元,炒青菜3元...这价格简直像是回到了二十年前。
\"这...价格没错吧?\"他忍不住问道。
老板娘笑了笑:\"没错,我们店开了很多年,一直这个价。老顾客都知道。\"
周朝荣将信将疑,点了小炒肉、鱼香肉丝和炒木耳,外加一碗米饭。老板娘记下后转身进了厨房,不一会儿就传来锅铲碰撞的声音和食物下锅的\"滋滋\"声。
等待上菜的间隙,周朝荣环顾四周。店面虽小,但收拾得很干净。墙上除了那些过时的明星海报,还挂着几张泛黄的照片。他凑近看了看,似乎是店主一家的合影——一对年轻夫妇和一个小女孩,背景就是这家小店。照片上的女人依稀能认出是现在的老板娘,只是年轻许多;男人则戴着眼镜,看起来很斯文;小女孩约莫十来岁,扎着两个小辫子,笑容甜美。
\"您的菜来了。\"老板娘的声音打断了他的观察。她端着一个大托盘,上面摆着三盘菜和一碗米饭。
菜色看起来平平无奇,但香气却异常诱人。周朝荣迫不及待地夹了一块小炒肉送入口中,顿时瞪大了眼睛——肉质鲜嫩多汁,辣椒的香辣与肉的鲜美完美融合,比他记忆中任何一家店做的都要好吃。
\"怎么样?合口味吗?\"老板娘站在一旁,双手在围裙上擦了擦,眼中带着期待。
\"太好吃了!\"周朝荣由衷赞叹,\"这是什么秘方吗?\"
老板娘神秘地笑了笑:\"家传的,我老公研究出来的。他以前是...\"她的声音突然低了下去,眼神飘向墙上那张全家福,\"算了,不说这些。您慢慢吃,不够再加。\"
周朝荣点点头,埋头享用这意外的美食。鱼香肉丝酸甜适中,木耳脆嫩爽口,就连普通的白米饭也粒粒分明,带着淡淡的甜香。他吃得津津有味,全然没注意到老板娘站在厨房门口,用一种复杂的眼神注视着他。
吃到一半时,周朝荣突然感到一阵寒意从脊背窜上来。他抬头环顾,发现店里不知何时只剩下他一个客人。窗外夜色更深了,路灯的光线似乎被什么遮挡,显得格外昏暗。
\"老板娘?\"他试探性地喊了一声。
\"哎,来了!\"老板娘从厨房探出头,\"还要加点什么吗?\"
\"不用了,就是...现在几点了?\"
老板娘看了看手腕上老式的电子表:\"两点四十。您慢慢吃,不急。\"
周朝荣松了口气,继续吃饭。但那种被注视的感觉挥之不去,他总觉得有什么不对劲,却又说不上来。
结账时,老板娘执意只收了他二十元。\"您是新客人,给个优惠。\"她笑着说,眼角挤出几道皱纹。
\"谢谢,我下次还来。\"周朝荣掏出手机想扫码付款,却发现店里没有二维码。
\"我们只收现金。\"老板娘解释道。
周朝荣只好从钱包里找出二十元现金递给她。接过钱时,他无意中碰到了老板娘的手指——冰凉得不似活人。他猛地缩回手,老板娘却似乎没注意到他的异常,依旧微笑着。
走出店门,周朝荣回头看了一眼。\"方圆小吃\"的招牌在夜色中显得格外陈旧,蓝布帘子在风中轻轻摆动,像在向他告别。
回家的路上,那种诡异的感觉始终萦绕在心头。周朝荣加快脚步,直到回到灯火通明的公寓大楼,才松了口气。
\"大概是太累了吧。\"他自我安慰道,很快将这个小插曲抛到脑后。
接下来的一个月,项目进入关键阶段,周朝荣几乎每天都工作到深夜。每当饥肠辘辘时,他总会想起那家\"方圆小吃\"的美味。终于,在一个难得的周末下午,他决定再去光顾一次。
阳光明媚的午后,小巷与那晚截然不同。各家店铺门庭若市,食客络绎不绝。周朝荣循着记忆走到小巷尽头,却愣住了——那里根本没有\"方圆小吃\",取而代之的是一家自行车修理铺。
\"奇怪...\"他站在修理铺门前,困惑地挠头。明明记得很清楚,就是在这个位置啊。
修理铺的老板是个满脸油污的中年男人,正蹲在地上补胎。周朝荣上前问道:\"请问,这里之前是不是有家叫'方圆小吃'的饭店?\"
老板头也不抬:\"没有啊,我在这儿开了五年修理铺了,之前是家五金店。\"
周朝荣更加困惑,又问了附近几家店铺的老板,得到的回答都一样——没人听说过\"方圆小吃\"。
最后,他在巷口遇到一个推着豆花车的老大爷。老人头发花白,脸上布满皱纹,看起来至少七十多岁了。
\"大爷,您知道这条巷子里以前有家叫'方圆小吃'的饭店吗?\"周朝荣已经不抱希望了。
没想到老人浑浊的眼睛突然睁大了:\"方圆小吃?你怎么知道那家店的?\"
周朝荣心跳加速:\"我一个月前去吃过,就在巷子尽头。但今天去找,发现变成修理铺了。\"
老人放下手中的豆花勺,神色变得凝重:\"小伙子,你确定是一个月前?\"
\"千真万确!我还记得老板娘的样子,圆脸,扎马尾...\"
\"那不可能。\"老人打断他,\"方圆小吃二十年前就关门了。那家店的老板姓方,是个厨子,老板娘姓袁,所以店名叫'方圆'。后来...出了事。\"
周朝荣感到一阵寒意:\"出了什么事?\"
老人左右看了看,压低声音:\"老板怀疑老板娘有外遇,有天晚上喝醉了,用菜刀...把老板娘的头砍了下来。他们十二岁的女儿放学回家正好撞见,也被...唉,造孽啊。后来老板自己在店里上吊了。\"
周朝荣双腿发软,几乎站不稳:\"您...您确定是二十年前?\"
\"当然!当时闹得沸沸扬扬,上了报纸的。那店面空了好几年,没人敢租,后来拆了重建,现在是你看到的修理铺。\"老人摇摇头,\"小伙子,你是不是记错地方了?\"
周朝荣颤抖着掏出手机,搜索\"本地新闻 夫妻命案 二十年前\"。几秒钟后,一条泛黄的电子版新闻出现在屏幕上:《惨绝人寰!小吃店老板酒后杀妻弑女后自尽》,配图正是他记忆中那家小店的门面,只是更新一些。
照片里,警方的封锁线后,隐约能看到门口蓝布帘子的一角。
周朝荣的手机\"啪\"地掉在地上。老人关切地问:\"你没事吧?脸色这么白。\"
\"没...没事。\"他弯腰捡起手机,勉强挤出一个笑容,\"谢谢您,我先走了。\"
转身离开时,周朝荣感到一阵眩晕。他清楚地记得那晚的每一个细节——老板娘的笑容、菜品的味道、墙上的全家福...还有那冰凉的手指触感。
如果老人说的是真的,那么一个月前,他在深夜走进的是一家二十年前就不存在的店铺,而热情招待他的老板娘,是一个...鬼魂。
周朝荣加快脚步,几乎是跑着离开了那条小巷。身后,卖豆花的老人望着他仓皇的背影,叹了口气,继续叫卖:\"豆花——新鲜的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