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官阵列中,许多人早已对方氏新政心生不满。
今日借机发难,实为表达对“重技轻儒”的不满。
而武将之中,常茂旗帜鲜明,支持征伐。
两股势力,泾渭分明。
文要安邦,武欲拓土。
朝堂看似争策,实则已成皇子之间角力的战场。
在场诸人,目光交错,心思翻涌。
皇子皇孙队列中,气氛悄然紧绷。
朱允炆嘴角微扬,眉宇间掠过一丝难以掩饰的欣喜。这场无声的较量,他早已洞悉其中玄机。
局势正朝着对他极为有利的方向倾斜!
方孝孺字字铿锵,声如洪钟,在大殿之上回荡不息。连太祖皇帝也不由自主地皱起了眉头。
这话说得并无差错。
眼下,太祖陷入了沉思。
朱允炆越看越是心喜。
齐泰此举,实乃神来之笔。
练子宁、方孝孺二人,俨然成了他手中最锋利的双刃剑!
若论朝堂争辩,那位传言中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朱雄英,至今连影子都未露——他又凭何与我抗衡?
难道指望那些只知舞刀弄枪的武夫,凭着一股热血莽撞发言吗?
这一瞬,朱允炆几乎抑制不住内心的畅快,几欲仰天长笑。
就在这时——
“皇爷爷!”
一声清亮童音骤然响起,朱允炆脸上的笑意瞬间凝固。他猛地转头,望向那个突然开口的朱允熥。
只见那少年缓步上前,面容尚带稚气,却因多次随朝听政,神情已不似从前那般慌乱。
“孙儿另有见解。”
“讲。”
朱允熥目光炯炯,脑海中迅速闪过大哥此前叮嘱的每一句话。
破局之法,其实在大哥口中早已铺陈清楚。
只需稍加梳理,便能抓住要害!
“大哥先前所提两条国策,其一,正是根除北患的根本之计!”
“大军开道,商旅继进!”
“不出数月,大明北疆沿线必将因与草原互市而兴盛繁荣。届时,边地必崛起数座重镇!”
“更不必说,大哥献上的耐寒稻种。倘若真能在辽东广袤荒原上开垦出万顷良田——”
“北地将彻底摆脱贫瘠之困!”
“百姓饱食,城乡富庶,农商并举,百业兴旺!”
少年手臂一挥,气势如虹:
“如此要地,岂容外敌觊觎?卧榻之侧,安能任人酣眠!”
长久以来,朱允熥在众人眼中,始终是怯懦寡言、难当大任的模样。
曾经,大明诸多官员私下议论储位归属之时。
那时,朱雄英尚未现身。
吕氏之子朱允炆,身为太子妃所出,自然备受瞩目。
无人说得清,是他托了母亲的福,还是母亲沾了他的光。
但在洪武十五年朱雄英夭逝之后,朱允炆便成了上下公认的大明第三代继承人。
事实亦是如此。
自幼年起,他的培养规格便是最高密级,重中之重!
相较之下,朱允熥虽也曾受教于鸿儒硕学。
可惜,诸位大儒一致评断:不堪担当,性情柔弱。
在皇室寥寥无几的集会中,朱允熥的举止屡次令朱元璋与朱标眉头紧锁。
时间流转。
十载光阴悄然逝去。
朱允炆在诸孙之中,逐渐崭露头角,锋芒毕露。
而朱允熥,尽管母族势力根深叶茂,堪称大明最庞大的政治支柱,却日渐被边缘化,形同弃子。
倘若一切照旧。
多年之后,他或许仅能承袭“吴王”之位,待太祖驾崩,便难逃被朱允炆幽禁的命运。
可惜世事难料。
变数降临。
洪武二十五年四月。
距今已过去五个月。
这短短半载,命运的轨迹已被彻底扭转。
朱标自考察归来后,非但未染疾离世,反而神采焕发,体魄日益强健。
太祖也不再是史书中那位动辄杀戮、性情暴烈的君主。
相反——
他对朝臣的宽容前所未有地增长。
方才方孝孺当廷直言,言辞激烈,若换作往日,这般拂逆龙鳞之举,早已招来剥皮实草之祸。
更为关键的是——
洪武十五年那段刻骨铭心的伤痛,那场失去爱孙与皇后记忆的悲剧,似乎正在消散。
大孙不止一次现身于宫廷。
连早已仙逝的皇后,如今仍安然居于坤宁宫。
正因如此,朱元璋得以摆脱往昔悲恸的束缚,将全部心智倾注于大明未来的蓝图之中……
不再为朱允炆扫清障碍而诛除异己。
当然,这位三孙本身也已脱胎换骨。
眼前之人,哪还有昔日畏缩寡言的模样?
一举一动,皆透出不可动摇的笃定。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此语如刀,斩断犹豫。
念及此处,朱元璋目光再度投向殿内。
曾经令人烦躁的喧闹之声,此刻竟显得生机勃勃。
他忽然想起,大孙曾亲自为这三孙讲解天下大势,条分缕析,深入浅出。
或许……
这些人,真能掌控局面?
当然!
今日要务并未改变。
仍是大孙所提出的那个宏图伟略——
【文教兴国、百工振业!】
看情形,今日便是拍板之时。
想到这里,老爷子重新挺直脊背,以主宰者的姿态,俯视群臣。
“狂妄之言!”
方孝孺猛然站起,声震屋瓦,直指朱允炆所言荒谬绝伦。
初闻时震惊于其气质迥异于旧日印象中的三皇孙,但转瞬即厉声驳斥:
“农为国本,设重地自当谨慎稳固。”
“然商业重地!”
“若抬高商贾地位,久之必致北疆人心浮动,唯利是图!”
“今日许其互市牛羊皮毛,明日是否便可贩卖兵械?后日竟敢窃取军器监火器图样?”
话音落下,满殿皆惊。
他双目圆睁,宛如怒狮咆哮,凛然不可侵犯。
他竟开始质疑那套所谓“一绝北境永患”的策略。
“陛下,北元残部并不愚昧。”
“大军开路,商旅随行,用牛羊换取草原百姓的马匹,这看似可行。”
“可也难保有人铤而走险,在互市之中,将我大明的铁器偷偷售出。”
“臣敢断言,北元残部必会动此心思,尤其见识过军器监火炮之威后。”
“利字当头,商人逐利,怎会无人动心?”
未等太祖开口,朱允熥已然接话:“难道闭市就能杜绝走私?”
“只要提前设防,列明禁物,严控交易品类即可。”
“再加重刑,谁敢轻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