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脱粒机一搬进打谷场,就成了冬日里最热闹的“明星”。
这机器比收割机小巧,却五脏俱全——把带壳的玉米、豆子倒进去,滚筒“呼呼”一转,壳子从侧面飞出来,干净的籽粒从底下漏进木筐,连混在里面的土块、碎草都被筛网挡在一边,不用再像以前那样,顶着寒风扬场,弄得满身尘土。
“这玩意儿比我家那老石臼强十倍!”李老汉端着一筐刚脱好的玉米粒,笑得皱纹都堆在一起。
往年他脱玉米,得用棒子捶半天,手上磨得全是茧子,还总有些碎壳混在里面,喂牲口都嫌磕碜。
夏天让人把脱粒机摆在打谷场中央,谁来用都不收钱,只让大家把脱好的粮食分点给孤寡老人。
农户们乐意得很,每天天不亮就推着粮车来排队,机器“嗡嗡”转一天,场院里堆的粮食袋子能码到屋顶。
最开心的是村里的孩子们。
以前他们得帮着父母捡漏在地上的粮食,现在机器脱得干干净净,他们就在场院边堆雪人、滚铁环,时不时跑过来看看机器里“吐”出的玉米粒,像串起的金珠子。
可这清闲,却让镇上的“扬场能手”刘大爷心里不是滋味。
刘大爷扬场的手艺是祖传的,木锨一挥,借着风把杂质吹走,粮食落得又匀又净,以前谁家收了粮食都得请他去扬场,还得好酒好肉伺候着。
“机器扬的粮食,能有我扬的干净?”刘大爷背着双手,在打谷场边转悠,看着脱粒机筛出的粮食,嘴里直嘟囔,“这里面肯定有碎壳,我一摸就知道。”
他真的蹲下去,抓起一把玉米粒仔细看,又放在嘴里嚼了嚼,脸慢慢红了——别说碎壳,连土渣都没几粒,比他扬的还干净。
“刘大爷,来试试?”夏天递给他一杯热果汁,“这机器筛网能调,您看,想筛粗点还是细点,换个网就行。”
刘大爷接过杯子,看着机器里旋转的筛网,突然叹了口气:“以前我总觉得,这手艺不能丢,丢了就对不起祖宗。现在看来,祖宗要是知道有这好东西,怕是也乐意歇着。”
他主动提出要帮着看管机器,说自己眼睛尖,能看出粮食里有没有特别的杂质。
夏天求之不得,刘大爷果然尽责,有次还真发现一批豆子里混了几颗发霉的,及时挑了出来,避免了浪费。
“还是您老有经验!”夏天笑着给他递烟袋,“这机器再灵,也得有您这样的老手盯着才放心。”
刘大爷乐呵地接过来,现在他成了脱粒机的“质检员”,比以前扬场时还受人尊敬,见人就说:“这机器啊,是好帮手,但也得有好人用,不然再好的东西也白搭。”
冬天快结束时,打谷场的粮食都归了仓。
农户们算下来,今年脱粒、筛选的时间比往年省了一半,还少浪费了不少粮食。
大家凑钱给夏天买了块新牌匾,上面刻着“冬日福星”,比之前那块“功盖农桑”更接地气。
系统在夏天脑子里冒出来:【宿主,优化秋收流程,减少粮食浪费,获得积分6800,总积分。】
“分……”夏天看着窗外开始化雪的田野,“能换个播种机不?春天快到了,播种也得省点力才行。”
【……可以兑换“人力播种机”,不用牛拉,两个人就能推,播种均匀,深浅一致。】
“人力的?正好!”夏天眼睛一亮,“咱们村的牛不多,人力播种机正合适。我要让春天播种像推独轮车一样轻松,再也不用弯腰点种了!”
阿依娜笑着帮她把脱粒机擦干净,盖上油布:“先把这些筛选好的豆子装袋吧,李老汉说要拿去换些菜种,开春好种。”
脱粒机静静地待在打谷场边,身上落了层薄雪,像盖了层白被子。
夏天的快穿之旅,在冬日的暖阳和干净的粮堆里,又多了份顺应时节的从容。
至于以后还会有多少舍不得放下老手艺的人?
她才不管。
反正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老手艺的精髓是认真,新机器的好处是省力,把认真和省力凑在一起,日子才能过得又踏实又舒坦。
毕竟,不管是用手还是用机器,能把日子过好,才是最实在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