晗晗音乐自习室:哥大音乐系的晗晗邀请央美的守白和她的闺蜜团(惊鸿、青提子、玻璃骨)来一场音乐与美术的跨界闲谈,一起助力今年升学的粉丝们…
晗晗调试好麦克风,指尖轻拨吉他弦弹出一段前奏,直播间弹幕瞬间刷屏。她笑着挥手:“欢迎来到‘音乐自习室’!今天特别热闹,有请央美的守白和她的闺蜜团——惊鸿、青提子、玻璃骨!”镜头转向四位女生,守白抱着速写本点头问好,惊鸿举起调色盘比了个手势,引发弹幕轻笑。
“咱们先聊大家最好奇的——学音乐和学美术,到底是亲兄弟还是陌生人?”晗晗抛出话题。
守白率先开口:“本质上都是艺术,但表现载体天差地别。美术是空间里的视觉艺术,靠点线、色彩、构图说话,比如我画速写时,线条的粗细转折就是我的‘语言’;而音乐是时间里的听觉艺术,旋律、节奏、音色才是核心,晗晗唱的每段旋律都是听觉上的‘线条’。”她翻开速写本,上面用不同笔触画着波浪线,“你看这组线条像不像舒缓的夜曲?这组短促的就像打击乐,这就是艺术语言的互通性。”
晗晗接过话头:“太对了!我们常说大调‘明亮’、小调‘暗淡’,其实是借用了美术的视觉描述;你们画高光、低光,不也参考了声音的高低特质吗?德彪西的《大海》用铜管乐器表现日出的红色,就是听觉和视觉的通感魔法。”
青提子补充道:“但创作感受完全不同。我画油画是‘静态创作’,可以反复修改色块,直到画面平衡;可音乐是‘动态流动’的,演奏时错一个音符就无法回头,就像守白说的,美术是再现性形象,画得像不像有直观标准,音乐是表现性形象,情绪传达到位才最重要。”
惊鸿拿出手机展示印象派画作:“不过核心是相通的。梵高《星夜》的旋转笔触和晗晗唱抒情歌时的气息起伏,都在传递情感;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节奏对比,和达芬奇《蒙娜丽莎》的构图平衡,都遵循着和谐的审美规律。康定斯基甚至直接把黄色比作小号,蓝色比作大提琴,说色彩本身就有音乐的精神力量。”
聊到就业,玻璃骨推了推眼镜:“美术方向其实很宽。视觉传达设计能做品牌LoGo、包装,环境设计负责室内外空间,数字媒体艺术现在超火,游戏建模、影视后期都缺人。我学姐就在做自由插画师,接绘本和广告单,时间特别灵活。”
“音乐圈也一样多元!”晗晗掰着手指细数,“除了传统的表演、作曲,录音艺术能做影视配乐,音乐教育可以去机构或学校,现在短视频平台还需要大量音乐编辑、音效设计。我认识的学长开了音乐工作室,专门帮博主做定制bGm,订单排到下个月了。”
守白补充:“不管哪个领域,跨界都越来越吃香。懂音乐的美术生做动画分镜时,对节奏的把握更精准;会美术的音乐人生成专辑封面、mV分镜时,审美门槛直接拉满。像博物馆策展、艺术机构公关这些岗位,反而更偏爱复合型艺术人才。”
弹幕有人问“升学怎么准备”,惊鸿接过话题:“美术生的作品集是关键,要体现风格连贯性,比如我主攻插画,就把不同主题的系列作品整理成集,还要参加央美附中画展这类实践活动。文化课别落下,现在名校都看综合素养。”
“音乐生的核心是专业能力展示!”晗晗强调,“器乐或声乐的演奏视频要高清,最好有音乐节、比赛的经历背书。如果想申综合类大学,除了艺考,还要提前准备乐理笔试,像哥大音乐系会加试音乐史论述题,得兼顾专业和学术。”
青提子笑着总结:“不管学音乐还是美术,先搞清楚自己是爱表演创作,还是爱设计研究。但有一点不会错——打好基础,多接触不同领域,毕竟艺术的本质都是表达,途径从来不止一条。”
晗晗弹起《春江花月夜》的旋律,守白在速写本上快速勾勒,镜头扫过画面:线条如旋律起伏,色块随节奏明暗。弹幕刷起“原来艺术真的是相通的”,这场跨界闲谈在乐声与画影中落下帷幕。
《乐画混双记》
五线谱总嫌调色盘太吵
说油彩沾了它的豆芽菜
画笔却偷扒拉琴键当跳板
蹦出个带梵高色的do re mi
音符们挤在画布上耍赖
把蓝色颜料当低音号吹
画笔气鼓鼓蘸着旋律画
画出的高音谱号挂着油彩渣
美术生说音符没棱没角
不像线条能折成小纸船
音乐生笑色块不懂流动
不如旋律能绕着耳朵转
最后调色盘和谱架拉手
让达芬奇的光影唱小调
让肖邦的夜曲涂成星空
——艺术这俩活宝
吵着吵着就混出了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