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狮城带着尚未完全散去的旅途疲惫,以及那份与晗冰口头约定的、如同包裹着糖衣的隐形枷锁,金一诺、陆研新和元宝回到了他们位于城市一隅的“一诺珠宝工作室”。
推开工作室的玻璃门,一股熟悉的、混合着金属、蜡材和淡淡香氛的气息扑面而来。然而,在这份熟悉之中,却隐隐掺杂了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异样。并非物品摆放错乱,也非灰尘积聚,而是一种……气场上的微妙偏差,仿佛有看不见的丝线在空气中留下了被拨动过的痕迹,一种被精密仪器扫描过后的残余感。
“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金一诺放下小巧的行李箱,秀眉微蹙,环顾着这个她倾注了无数心血的地方。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地板上切割出明暗交错的光带,一切看似井然有序,却让她心头莫名发紧。
陆研新亦有同感。他作为科研人员的敏锐观察力,让他捕捉到了那些极其细微的不协调——工作台上那把他习惯性朝向特定角度的游标卡尺,角度偏差了大概两度;存放重要设计稿的加密抽屉边缘,似乎有一道几乎不可见的新鲜划痕。他看向金一诺,眼神交汇间,彼此都读懂了对方心中的那丝疑虑。这感觉,让他瞬间回想起前世在76号,每次安全屋被敌人暗中渗透后,那种如芒在背的警惕。
“呜——” 脚边的元宝喉咙里发出一声低沉得近乎呜咽的警示。它没有像往常回家那样兴奋地摇着尾巴去找自己的水碗,而是绷紧了身体,鼻翼翕动,耳朵像雷达般转动着,那双充满人性化智慧的狗眼里,锐利的光芒如同最精密的扫描仪,缓缓扫过工作室的每一个角落。它的异常,比任何高科技设备都更早地确认了众人的不安。
“元宝也感觉到了。”陆研新蹲下身,抚摸着元宝紧绷的脊背,“看来,我们不在的这几天,有‘专业客人’不请自来了。对方很小心,但终究留下了痕迹。”
加强安保,刻不容缓。此次狮城之行,亲眼目睹新加坡樟宜机场那套高效且无孔不入的生物识别安保系统,给了陆研新极大的启发。他要打造的,不是简单的防盗系统,而是一个能防住顶级商业间谍,甚至能识别伪装、防止内部渗透的“立体盾牌”。
元宝不需要更多的指令,它立刻进入了“王牌特工”模式。它开始以一种系统性的、近乎专业排爆搜查的方式,对工作室进行地毯式检查。它先是沿着墙壁慢慢行走,鼻尖几乎贴着墙脚线,仔细分辨着空气中残留的陌生气味分子。然后,它跳上工作台、茶几、书架,检查那些可能被安装微型监听或监视设备的地方——插座内部、装饰品背后、绿植的根部、灯具的缝隙……
陆研新和金一诺则开始清点重要物品。设计图纸、客户预订资料、尚未发布的“一诺金选”小程序核心架构图、以及实验室那边送来的最新一批培育钻石样本数据……所有涉及商业机密和未来计划的关键文件,都被逐一核对。
“核心资料电子版都有加密和异地备份,物理图纸……”金一诺清点着图纸,松了口气,“都在,但明显被人翻动过,虽然对方很小心地试图恢复原状。”
“看来,对方的目的是情报窃取,暂时不想打草惊蛇。”陆研新沉声道,眼神冷峻。他想起了前世在76号与敌人斗智斗勇的经历,那种被暗中窥视的感觉,跨越了时空,再次袭来。风神投资,或者其背后的隐锋,手段果然老辣。
元宝的检查持续了将近一个小时。它最终在靠近通风口的一个装饰性摆件内侧,以及会议室盆栽植物的泥土里,用爪子扒拉出了两个比指甲盖还小的、伪装成石子模样的微型窃听器。
元宝用眼神示意陆研新,陆研新会意,没有立即拆除,而是取来了信号屏蔽袋,小心地将这两个“小石子”收了进去。
“果然……”金一诺看着那两样东西,后背一阵发凉。如果不是元宝,他们所有的谈话,在对手面前都将无所遁形。
“这只是初步的物理窃听。我们必须假设对方可能采用了更先进的手段,甚至包括人员伪装。”陆研新站起身,目光锐利地扫视整个工作室,“我们需要一套更专业、更系统、更难以被突破的安保体系,要借鉴最前沿的技术,比如我们在樟宜机场看到的那种。”
接下来的几天,工作室表面上恢复了正常运营,设计、打版、与客户沟通……一切照旧。但暗地里,一场针对安保系统的颠覆性升级,在陆研新的主导、元宝的“监督”以及狮城见闻的启发下,紧锣密鼓地展开。陆研新融合了现代公安系统的安防理念、前世特工的反侦察经验以及新加坡机场的生物识别技术,打造了一套立体的“数字铁壁铜墙”。
第一道防线:智能周界与生物特征锁。
工作室所有窗户更换为防爆级别的夹层玻璃,内侧加装微震动传感器。门锁系统全部升级为最高安全等级的多模态生物特征识别锁,除了常规指纹,更引入了参考自新加坡机场的虹膜扫描识别技术。权限管理极其严格,金一诺和陆研新拥有最高权限,可通行所有区域;而像林修远这样的总助,其权限被限定在公共办公区和会议室,核心的设计室与资料室,他甚至连门锁的识别区都无法激活。每一次开门的时间、人员身份都被系统精确记录。在工作室外围不起眼的角落,安装了数个带红外夜视和轻微动态识别功能的高清隐蔽摄像头,实现360度无死角覆盖。
第二道防线:内部空间动态监控与反伪装识别。
这套系统的核心亮点在于其引入了“人码互联”及动态生物特征比对技术。不仅在存放核心资料和贵重物品的区域增加了被动红外探测器和声音采集器,更在关键通道入口(如资料室、主设计室门口)设置了隐蔽的虹膜识别仪。该系统能进行“三重”智能比对——现场捕捉的人脸、预先录入的虹膜信息以及权限名单。这主要是为了防范类似前世76号特工那样精通化妆、甚至利用轻微易容技术渗透的间谍。一旦系统检测到生物特征与权限库持续不符,或识别出未登记的虹膜信息,会在控制中心触发无声警报,并自动锁定相关区域的门禁。元宝的狗窝被安置在资料室门口,它本身就是最可靠、最敏锐的活体警报器和守卫,它的直觉是对抗高科技伪装的最好补充。
第三道防线:电子信号屏蔽与反窃听。
工作室的核心区域,安装了可定时或手动开启的无线信号屏蔽器。同时,陆研新购置了专业的非线性节点探测器,定期扫描房间。所有新发现的窃听器被小心屏蔽后,并未立即拆除,陆研新计划在必要时,可以利用它们传递一些精心准备的“信息”。
第四道防线:数据安全与最小权限访问控制。
所有电脑均采用高强度加密,并设置了基于生物特征(指纹或虹膜)的登录验证。关键数据的导出和拷贝,需要陆研新或金一诺的双重生物授权。工作室的核心网络与外部网络进行了物理隔离,部署了专业的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
第五道防线,也是最关键的一环:人员意识与应急预案。
陆研新和金一诺召集了所有员工,进行了一次简短的安保培训。强调了陌生人员接待、可疑物品识别、信息保密等基本规定。同时,他们制定了一套清晰的应急预案。培训中,陆研新特意观察了林修远的反应。
林修远在培训会上听得格外认真,不时点头,甚至还提出了一些看似合理的细节建议,比如建议在茶水间也放置一个灭火器,以防万一。他表现得无懈可击,甚至带着一种特有的积极和细致。
但元宝,始终对他保持着一种若有若无的警惕。在林修远靠近资料室,或者试图与金一诺讨论一些超出他职责范围的技术细节时,元宝总会看似无意地踱步过去,卧在不远处,耳朵微微抖动,仿佛在监听着每一句对话。当林修远的目光不经意扫过那些新安装的、伪装成烟雾报警器的虹膜识别仪时,元宝的尾巴会极其轻微地停顿一下。
安保系统升级完成的那天晚上,工作室里只剩下陆研新、金一诺和元宝。
陆研新启动了整套系统,看着控制面板上代表各区域安全的绿色指示灯依次亮起,他轻轻呼出一口气。金一诺走到他身边,看着窗外已然华灯初上的城市,眼神复杂。
“感觉像是把工作室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堡垒,甚至有点像……前沿的实验室或者机场安检区。”她轻声说,语气里带着一丝无奈,也有一丝坚定。
“树欲静而风不止。”陆研新握住她的手,感受到她指尖微凉的温度,“‘一诺金选’还未正式启动,风神投资就已经按捺不住了。晗冰……或者说她背后的隐锋,比我们想象的更急于知道我们的底牌。这座融合了生物识别的数字堡垒,不是为了封闭自己,而是为了让我们能有一个绝对安全的环境,去创造、去发展,去实现那个‘面向世界的窗’。同时,也是为了看清,黑暗中究竟是谁,在试图撬开我们的大门。”
“汪!” 元宝也应和了一声,它走到两人脚边,昂起头,眼神笃定而忠诚。有它在,有这个他们共同打造的、能识别伪装、秒级反应的“铁壁铜墙”在,无论暗处潜伏着的是化妆的间谍还是收买的内鬼,他们都有了守护梦想和承诺的底气,也有了揪出那双“眼睛”的资本。
夜色渐深,工作室在严密的安保系统守护下,如同一个散发着微弱而坚定光芒的孤岛。控制台上,代表虹膜识别系统待机的幽蓝光芒静静闪烁,等待着可能到来的、不怀好意的窥视。而岛内的他们知道,真正的商战与暗涌,才刚刚进入短兵相接的阶段。他们必须,也必将守住这片属于“一诺”的净土,直至水落石出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