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年轻人爱用手机查东西,遇到啥不懂的,张口就是 “百度一下”,还说 “百度一下就知道”。老周凑过去看了回,有人查 “咋种玉米能高产”,出来的不是广告就是些没头没尾的话,说 “多施肥、多浇水”,可具体施啥肥、浇多少水,一句没提。老周说:“那‘百度一下就知道’是人家的广告,不是真能给你答案。”
后来又兴 AI,有人说 “用 deepSeek 查,比百度厉害”,可查 “咋开个小饭馆”,出来的还是些空话,说 “选好地址、服务要好”,没一句说到点子上。老周笑了:“不管是百度还是 AI,你真要的答案,从来就没有。就说‘咋赚钱’,这答案要是真有,还能轮着在网上随便看?要么是骗你花钱的广告,要么是说废话绕圈子的,没一个真有用。”
寻找信息这事儿,根本就是门生意。老周说:“那些搜索引擎,不是为了帮你找答案,是为了赚广告商的钱。你以为你是用户,其实你跟网上的信息一样,都是商品 —— 把你聚过来,要么骗你买东西,要么卖你的注意力,要么把你的个人资料卖给别人。你用别人教你的法子找信息,找到的不是没用的玩意儿,就是坑。”
有人说 “网上有免费知识”,老周不否认,但他说:“免费的知识,大多没用,而且得手太容易。真能创造价值的知识,早被藏起来了,轮不到普通人,更不是动动手指就能拿到的。你要是觉得没得到有用的东西,先问问自己,为这信息付出过啥?”
他想起以前村里有个老农技员,懂种果树的真本事,有人想跟他学,他说 “得跟着我下地半年,管我饭”。有人嫌麻烦,觉得 “网上也能学”,结果种的果树不结果;有人愿意学,跟着老农技员摸爬滚打,后来果树长得比谁都好。老周说:“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想轻松得到有用的东西,根本不可能。科技是发达了,但不一定能造福普通人。”
更吓人的是,你看到的信息,都是别人有意给你的。村里的小芳爱刷短视频,总刷到 “教你做手工赚钱”“在家就能轻松致富” 的内容,她以为是 “无意刷到”,后来才知道,是大数据知道她想赚钱,专门推给她的。老周说:“哪有啥无意?都是有意,甚至是不怀好意。你以为‘我看到的都是别人想让我看到的’这话平常,其实细想吓死人 —— 你根本不知道,生活里多少信息是别人故意给你的,又剩下多少是真的?”
现在打开手机信息流,老周敢打包票:“几乎所有信息都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没例外。你觉得没啥,是因为那些东西刚好是你喜欢的,你还感谢大数据懂你。可问题是,你喜欢的不一定有用,也不一定是真的。”
要是你把重心从 “我喜欢看啥” 转到 “看啥对我有用”,就会发现,根本找不到有用的东西,只有些 “看似有用” 的。老周说:“这些东西最大的用处,就是让你觉得‘我学到东西了’,满足你的求知欲。只要你满足了,大数据就赢了,至于那些信息到底有没有用,根本没人管。”
有人执着,非要找真东西,搜来搜去会发现:“全是假的,都是装模作样。就像 AI 画的图,看着像真的,其实跟照片一点不沾边,只要你信了就行,真不真不重要。”
那真正的信息从哪找?老周说:“记住一句话,简单得到的,大多没用。想得到真有用的,一定要付出代价,肯定不是免费的,不是真心想要的人,根本拿不到。”
村里很多人有 “白嫖” 心理,见了免费的东西就想要,不管有用没用;一听说要花钱,哪怕东西再好,也扭头就走。老周说:“现在的互联网,就是对付这种人的 —— 免费内容多到看不完,随便你拿。可你想啊,都免费到无限量供应了,还能有啥价值?全是重复的碎片,被翻来覆去改的文字,在这上面浪费日子,就是白嫖者的命。”
信息越泛滥,真正有用的信息越值钱,要付出的代价也越多。老周说:“你要是真想找有用的东西,就得尊重它的价值,承认它能定价,愿意花钱买,愿意跟别人交换价值。这不是浪费钱,是尊重知识,也是尊重你自己。”
要是有人一边问 “为啥我得不到有用的东西”,一边又一毛不拔,老周说:“要么是你不懂社会的规矩,要么是懂了也不想遵守。那真正的价值,自然会离你远远的。”
现实里,一点成本就能筛掉 95% 的人,一点门槛就能拦住 95% 的人。老周说:“门槛不是为了拦你,是为了留下真有决心的人。要是不想让你过去,直接砌堵厚墙就行了。能被一点门槛拦住的人,就算没门槛,也走不远 —— 不光是赚钱,做人做事都一样。”
就像村里想跟老农技员学种果树的人,嫌 “管饭半年” 麻烦的,后来啥也没得到;愿意付出的,最后都成了种果树的好手。老周说:“找信息跟学本事一样,没有捷径,你得愿意付出,才配得到真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