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本古老的《论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被林微光郑重地放在办公桌一角,像一个沉默的坐标,指向未知的探索深度,也标记着一段难以言喻的共鸣。但她没有太多时间沉浸在这份微妙的情绪中,苏氏集团掀起的专利战火,已然燎原。
法务部提交的应对策略报告厚达数十页,充满了晦涩的法律术语和复杂的专利图表。核心结论是:苏氏提交的数十项“疑似专利”,虽然无法直接攻击“普罗米修斯”的核心堡垒,但其宽泛模糊的权利要求,像一片布满荆棘的雷区,严重阻碍了任何基于“环境能量场”概念的应用开发、技术合作乃至未来的产品化路径。
“他们这是在用专利垃圾堵塞赛道。”法务部负责此案的陈律师,一位神色严峻的中年人,在视频会议中直言不讳,“常规的应对方式是逐一提起无效宣告请求,但这将是一场消耗战,耗时至少一至两年,且成本极高。”
林微光看着屏幕上那些被高亮标出的、苏氏专利中刻意模糊化的关键词——“环境能量”、“非接触式调节”、“生物亲和性”,眉头紧锁。这是一种阴谋,利用专利制度的漏洞进行战略压制。
“有没有更快的路径?”她问。
“有,但风险更大。”陈律师推了推眼镜,“寻找其专利布局中的‘核心节点’,即那些覆盖范围最广、也最可能被我们找到‘在先技术(prior Art)’予以无效的关键专利,进行精准狙击。一旦击穿节点,其构建的整个防御体系就可能动摇甚至崩塌。但前提是,我们必须找到足够强大和直接的‘在先技术’证据。”
这意味着,需要在浩如烟海的全球专利数据库、学术论文、甚至是不公开的技术报告中,找到在苏氏专利申请日之前,就已经公开披露了相同或类似技术方案的证据。
这是一场信息与时间的狩猎。
林微光立刻意识到了自己的角色。法务团队精通法律,但对“场协同”及相关前沿技术本身的理解深度,不足以独立完成这项狩猎。她必须亲自上场。
她暂停了部分外部事务,带领着伊莎贝尔以及临时抽调来的几名技术分析员,组建了一个临时的“专利破袭小组”。他们需要将苏氏那些看似包罗万象的权利要求,拆解成具体的技术特征,然后反向搜寻全球范围内的“在先技术”。
工作枯燥而艰巨,如同在巨大的迷宫中寻找一枚特定的钥匙。 days turned into nights。屏幕上充斥着各种语言的专利文献、学术pdF和古老的技术报告扫描件。伊莎贝尔负责构建技术特征比对模型,林微光则凭借她对领域内技术发展史的深刻理解,进行着直觉性的筛选和判断。
进展缓慢。苏氏的专利布局显然也经过了高手策划,刻意避开了那些容易被检索到的、明确的现有技术。
就在小组士气有些低落时,林微光的目光被苏氏一项关于“利用特定低频波动促进植物生长”的权利要求吸引。这个描述,让她脑海中电光火石般地闪过一个片段——她曾在权限提升后,浏览过集团内部一份关于早期农业温室环境控制的失败项目档案,里面似乎提到过类似的概念!
她立刻调阅L8资料库,输入记忆中的关键词,疯狂检索。终于,在一份标记为【项目终止 - 效益未达预期】的、日期远在苏氏专利申请之前的内部评估报告中,她找到了确切的描述和实验数据!虽然项目因成本过高而终止,但其技术内容,完全公开在先,足以无效苏氏的该项专利!
“找到了!”林微光几乎从椅子上站起来,将屏幕共享给小组所有人。
短暂的寂静后,团队爆发出低低的欢呼。这是第一个突破口!
然而,没等他们高兴太久,周景明带来了一个更严峻的消息:
「林小姐,苏氏采取了行动。他们向几家正在与我们接触的潜在合作伙伴发出了律师函,警告其若使用‘受苏氏专利保护的技术’,将面临法律诉讼。已有两家公司表示需要暂停洽谈。」
对手不仅在布局,更在主动出击,试图孤立“普罗米修斯”。
压力从技术层面蔓延至商业层面。林微光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窒息感。技术上的明刀明枪她不怕,但这种基于规则和法律的缠斗,让她有种有力无处使的烦躁。
她将找到“在先技术”的进展通报给法务部,并汇报了苏氏的最新动向。陈律师表示会加快准备无效宣告请求,但对于商业上的恐吓,需要更高层面的战略应对。
这意味着,又需要惊动那座冰山。
林微光起草了一份简短的报告,陈述了专利攻坚的初步进展和苏氏的商业施压行为。在发送给陆时砚之前,她犹豫了一下,目光掠过桌角那本深棕色的旧书。她深吸一口气,最终还是按下了发送键。
回复来得比她预想的要快,而且,并非通过周景明转达。
陆时砚的讯息直接出现在她的加密通讯器上,依旧简短:
「找到的节点,不够致命。」
「继续挖。方向:聚焦其‘能量场拓扑优化’相关权利要求。」
「商业干扰,不必理会。」
林微光看着这三行字,先是因他直接的否定而微微一怔,随即陷入深思。
他不仅瞬间就抓住了关键,指出了更具战略价值的目标——“能量场拓扑优化”,这确实是苏氏专利网络中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而且,他对商业干扰的轻描淡写,仿佛早已预料,并自有安排。
“不必理会”。
这四个字,带着一种绝对的掌控力。
她忽然意识到,在她带领团队在专利迷宫中艰难寻找钥匙的时候,他或许正在下一盘更大的棋。苏氏的这些动作,在他眼中,可能真的只是不足为虑的骚扰。
这种认知,并没有让她感到轻松,反而让她看到了自己与他在格局和手段上的巨大差距。
她收敛心神,将他的指示传达给小组,重新调整了搜索方向。
几天后的一个早晨,林微光刚走进办公室,周景明的通讯就接了进来,语气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讶异:
「林小姐,刚刚收到消息。那两家收到苏氏律师函的公司,以及另外几家被苏氏接触过的潜在伙伴,几乎在同一时间转变了态度,表示律师函是误会,希望继续推进与我们的合作。」
“怎么回事?”林微光惊讶地问。
「原因不明。」周景明回答,「但业内有小道消息流传,苏氏集团在欧洲的一个重要并购项目,昨晚突然遇到了意想不到的监管审查障碍。有分析认为,这可能是某种……交换。」
林微光瞬间明白了。
“不必理会”。
原来,他不是放人,而是用更高维度、更精准的反击,直接解除了对方的攻势。他动用的,是她无法触及的、真正的商业与权力资源。
她放下通讯器,走到窗前,看着楼下车水马龙。
她在这边埋头挖掘专利迷宫,而他在另一边,已然无声地移动了棋盘上的棋子,为她扫清了侧翼的威胁。
冰山之下,潜藏着怎样的力量?
而她,何时才能不再仅仅是被庇护的探索者,而是能与他真正并肩,看清并参与这整个棋局的……棋手?
她转身回到桌前,目光再次落在那本《论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上。
光的探索永无止境。
而权力的游戏,似乎也同样深邃。
她深吸一口气,重新投入了那片专利的迷宫。
这一次,她的目标更加明确——找到那把能真正刺痛对手的、名为“能量场拓扑优化”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