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檀叶的投影在竹制地砖上不安地摇曳。骤起的秋风卷着湿冷的雾气,重重撞击在古旧窗棂上,发出沉闷的声响。护本纹的镂空投影在震动中扭曲变形,融成一团剧烈晃动的暗影。
顾云深刚将传艺砚上方的射灯调整到最佳角度,沈砚辞放在案几上的手机就发出了急促的震动。屏幕上跳出的匿名邮件标题字字刺眼:\"双芯牌涉嫌技术侵权及纹样盗用\",附件图标是一枚泛着金属幽光的芯片轮廓。
\"是行业监管部门的紧急转发邮件。\"沈砚辞的指尖划过冰凉屏幕,点开附件。首页展示着双芯牌与某公司\"智能传承芯片\"的对比图,芯片封装结构的视觉重合度被标注着\"87%\"。下一页的护本纹与陌生非遗项目的纹样比对图上,红圈圈出的几个关键转角几乎如出一辙。\"发件人隐匿了身份,但附上了详尽的技术参数和纹样登记时间记录。监管部门要求48小时内提交具有法律效力的说明,否则将暂停传艺馆的非遗项目推广资质。\"
顾云深无意识地攥紧衣襟,领口的并蒂梅徽章硌得生疼。他快步走到玻璃展柜前,取出最早期的双芯牌样品凑到灯下细看。青檀木底板上,芯片巧妙嵌在天然木纹间隙中,护本纹转角深处依稀可辨刘老镌刻的\"守拙\"二字微痕——这是刘氏一脉独门的藏锋秘技。
\"纹样比对这里肯定有问题。\"顾云深迅速翻开《传艺合记》,用腊梅墨笔在1982年顾爷爷登记备案的护本纹原稿上圈出关键一处,\"你看这个转角弧度的处理,我们的设计顺应青檀木天然纹理偏斜了半毫,而对方图纸上却是生硬的直切。这明显是仿冒者没有吃透木质纹理特性的表现。\"
沈砚辞打开笔记本电脑,调出加密的技术后台数据库。双芯牌芯片的内部架构图在屏幕上展开,每处焊点旁都标注着\"问渠斋\"的专属防伪编码。\"芯片封装结构和内部排布是我带领团队自主研发的。\"他的指尖点向架构图核心的加密区域,那里隐秘地嵌着由金属丝构成的护本纹样电路纹路,\"这个'纹样导电层'设计是我们去年备案的核心专利技术。你再细看他们的对比图,恰恰少了这层最关键的结构,分明是用普通封装技术伪造的赝品!\"鼠标箭头移动到邮件发送Ip溯源记录上,地址显示在邻市——正是上个月以考察交流名义造访传艺馆的那家科技公司注册地。
\"顾老师!沈老师!\"陈念举着迷你放大镜跑进来,小手里攥着一张皱巴巴的打印纸——那是他从废纸篓里捡回来的纹样对比图。\"这个仿冒的纹样画得不对!\"孩子踮着脚,用放大镜指着对比图上被红圈标注的转角处,\"刘爷爷教我藏锋刻法时反复叮嘱,真正的护本纹精髓是'藏角露锋',可这个仿冒的纹样完全是'露角藏锋',整个都弄反了!\"他努力把放大镜凑近展柜玻璃,\"你们看真品这个转角处,是不是有个自然的小缺角?那是顺着木头天生纹理刻刀自然留下的痕迹,仿冒的图纸上这个缺角根本不存在!\"
顾云深猛然回忆起考察团来访时的细节——那个戴厚眼镜的技术员总是围着双芯牌展柜打转,最后硬要走了未标注木纹原始走向的纹样打印稿。\"是他们偷换了概念!\"顾云深的声音沉了下来。他转身从档案柜取出一个密封的樟木小盒,小心捧出顾爷爷那份纸张泛黄的纹样官方登记证书,\"他们把我们的核心纹样原图抠下来,篡改了最体现功力的刻法细节,再伪造假的登记时间记录。芯片也是拆解我们的样品进行仿制,却只仿了个外壳,完全没能仿出木纹特性与芯片结构适配的核心技术。\"
墙上的竹制挂钟敲过三下,窗外的天色阴沉得可怕。豆大的雨点开始狂暴地砸在青檀叶片上,发出密集的噼啪声。这时周院士的电话突然打入,语气比天气更加凝重:\"情况更糟了,对方不仅向监管部门举报,还联系了几家主流媒体,散布'问渠斋利用科技手段玷污传统手艺'的谣言。明天一早,记者就会到传艺馆要求采访。\"电话那头传来纸张翻动的沙沙声,\"万幸!我找到了1982年顾老纹样原始申报档案,还有你父亲与竹刻流派技术交流的完整会议记录,这些铁证足以证明护本纹一脉相承的传承脉络!我立刻亲自送过去!\"
沈砚辞刚挂断电话,就看见顾云深正举着手机,一丝不苟地拍摄双芯牌样品从竹料木纹走向到芯片封装的每一个细节。\"我要把这些影像和文献证据整理成'传承溯源电子图册'。\"顾云深抬起头,眼底的慌乱已被坚定的光芒取代,\"你负责技术专利证明和后台数据,我负责纹样历史传承谱系和工艺特征,咱们分头行动,就像当年合力修复《淳化阁帖》时那样。\"
沈砚辞大步走过去,紧紧握住顾云深冰凉的手:\"放心,我已紧急联系新加坡分基地,让他们将最早那批双芯牌工程验证样品全部空运寄回。那批样品上有最原始的刻刀痕迹和刘老亲刻的编码,是最无可辩驳的直接物证!\"
陈念搬来小木凳执拗地坐在两人中间,把自己练习时刻的迷你双芯牌模型郑重摆在笔记本电脑旁。牌面上稚嫩的\"守拙\"二字在屏幕幽光的映衬下,正对着仿冒纹样图形成无声的对比。\"我也要帮忙!\"孩子的小脸涨得通红,从书包里翻出刘老送的手绘刻刀图谱,\"刘爷爷总说'真纹不怕火炼',明天记者来了,我就在旁边现场演示刻护本纹!让他们亲眼看看真纹是怎么顺着木头天生纹路下刀的!\"
当暴雨如天河倾泻般落下时,一辆沾满泥点的轿车刺破雨幕停在传艺馆门前。周院士裹着雨衣走进馆内,怀里紧紧护着一个密封的铁皮盒。老人花白的鬓角挂着水珠,他小心地将铁皮盒放在竹制长桌上,打开盒盖,里面是几份纸张泛黄的档案和边缘磨损的纹样原始拓片。\"当年你爷爷顾老在世时,也应对过类似的质疑风波。\"周院士将一张拓片在桌面上缓缓铺开,上面的护本纹线条与展柜里的双芯牌纹样完美重合,\"他老人家说过,'手艺的真假高低,不是靠嘴皮子争出来的。真东西的真,藏在每一道顺应天成的木纹肌理里,藏在刻刀每一次落下的力道和心意里!'\"
沈砚辞俯身细看,指着拓片边缘一个极其微小的陈旧指纹油墨印记,再拿起早期双芯牌样品在放大镜下比对——两个跨越数十年的指纹印痕竟然完全吻合!那是顾爷爷当年亲手拓印纹样时,无意间留在历史凭证上的生命印记。
深夜的传艺馆内,只余一盏老式台灯散发着顾暖的橘黄色光芒。三道身影在竹制桌前忙碌着,《传艺合记》的泛黄书页、《纹样谱系图》的朱砂标记线和崭新的《技术专利证书》铺满桌面。沈砚辞将指纹比对报告复印件郑重放在所有证据最上层,与顾爷爷的珍贵拓片并排叠放;顾云深在\"传承溯源电子图册\"的最后一页,绘制了一株枝繁叶茂的青檀树——树干由顾爷爷的指纹构成,树枝是他和沈砚辞的刻痕线条,树梢的嫩绿新芽则是陈念的小手印。
陈念早已趴在桌沿沉沉睡去,小手里仍紧攥着迷你双芯牌模型,牌面上那点微弱的暖黄色LEd光芒在狂风暴雨中顽强闪烁,宛如一颗永不熄灭的星辰。
沈砚辞轻轻按下笔记本电脑的关机键。目光掠过窗外被暴雨模糊的世界时,他看见一道车灯光芒如利剑般刺破黑暗,由远及近疾速闪过——那是从新加坡加急寄送证据样品的快递车,正争分夺秒地向传艺馆全速飞驰。他紧绷的嘴角微微上扬,转身走向顾云深,低头在对方发顶留下一个饱含疲惫与无声支持的吻。
\"山雨再大,再急,咱们的根脉始终深扎在这片土壤里,谁也撼动不了分毫。\"沈砚辞低沉的声音在雨夜中响起。
顾云深缓缓抬头,目光与沈砚辞在空气中静静交汇。双芯牌台灯的光芒柔和地洒在两人紧握的手上,竹戒表面的金色纹路流转着顾润而坚韧的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