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初透,问渠斋的木门槛上还氤氲着薄雾。顾云深利落地踩着吱呀作响的木梯,伸长手臂探向房梁深处的暗格。昨夜从档案馆归来,备案表上那句\"雷纹拓片背面藏暗格钥匙\"一直在他心头萦绕。此刻,他迫不及待地拉上沈砚辞,一同翻检爷爷留下的珍贵拓片。
指尖在暗格深处触到一个冰凉坚硬的物件——是个小巧的锦盒,盒面上绣着的腊梅纹样虽已褪色,却依稀可见当年奶奶精湛的手艺。
\"小心些,这梯子不大稳当。\"沈砚辞稳稳扶着梯脚,目光紧随着顾云深手中的锦盒,指尖下意识地攥紧口袋里那把冰凉的雷纹钥匙——那是昨日老周特意送来的\"配套钥匙\"。据老周说,当年顾爷爷打造这暗格时心思缜密,特意将唯一的钥匙一分为二,一半藏于雷纹拓片背面,另一半交由沈家世代保管。
顾云深捧着锦盒小心爬下木梯。他深吸一口气,屏息掀开盒盖,盒中之物瞬间晃了他的眼——并非预想中泛黄的宣纸拓片,而是一张流淌着淡蓝光泽的琉璃拓片。繁复神秘的雷纹如同被永恒冻结的璀璨星河,深深嵌在剔透的琉璃之中。他谨慎地将拓片平放在修复台上,指尖触及边缘时,敏锐地察觉到纹路深处隐藏着极其细微的墨点,绝非天然形成。
\"这绝非寻常拓片。\"沈砚辞立刻凑近,举起放大镜仔细端详,\"琉璃材质......当年'鸠鸟'费尽心机想要仿造都未能成功。我爸的日记里提过,顾爷爷当年特意远赴苏州,请老匠人秘密制作了三张,留下'琉璃藏秘,墨隐其中'的话。\"
顾云深脑海中灵光一闪,忆起爷爷手札中记载的\"顾氏修复术?隐墨篇\":\"琉璃拓片,需以陈年松烟墨调雪水敷之,待墨色渗入纹路,隐墨自显。\"他毫不迟疑,转身从抽屉深处翻出爷爷珍藏的松烟墨块,又快步走到院中,从那株绽放的腊梅枝头小心取来尚带冰晶的积雪——昨夜一场小雪悄然降临,融化的雪水带着清冽的淡淡花香。
墨块在素白瓷碗中缓缓化开,淡黑色的墨汁裹挟着雪水的清冽。顾云深用一支柔软的羊毛笔,蘸取特制墨汁,极其轻柔地扫过琉璃拓片上的雷纹凹槽。起初,纹路只是颜色微微加深。然而随着墨汁持续渗透,淡蓝色的琉璃深处竟如被点亮的星图,陡然浮现细密字迹:\"城郊云台山寺,藏经阁第三层,藏顾家最后三本宋刻本,需以顾氏修复术'飞托法'启之。\"
\"云台山寺!\"沈砚辞声音里充满惊喜,他迅速调出地图。云台山寺,距离城区仅三十公里的千年古刹。\"难怪李警官上周透露,'鸠鸟'的余孽近期在云台山一带活动频繁。\"
顾云深的目光依旧锁定在拓片上。墨汁仍在缓慢渗入,又一段更小的字迹悄然显露,那笔锋苍劲有力,正是爷爷的手笔:\"砚辞儿若见此拓,需护故儿周全。顾氏修复术非独传之技,亦需沈家'辨纹术'相助,二者相合,方得古籍真容。\"
\"'沈家辨纹术'?\"顾云深愕然抬头,眼中满是困惑。
\"辨纹术......\"沈砚辞心头巨震,父亲昔日教授他\"古籍纹路辨识法\"的情景骤然清晰。儿时只觉是枯燥无用的技艺,直至此刻才豁然开朗——父亲常说\"沈家辨纹,顾家修本,本是同根,护文共魂\",原来两家祖传的技艺自起始便是相辅相成!他立刻从帆布包里翻出父亲留下的\"辨纹手册\",急切翻开,其中一页赫然画着与眼前琉璃拓片完全一致的雷纹图案,旁边还有父亲的亲笔批注:\"雷纹分'天、地、人'三格,天格藏坐标,地格藏技法,人格藏守护之人。\"
\"原来这拓片上的雷纹暗含三格划分!\"顾云深重新审视琉璃拓片,凝神细看,果然发现繁复的雷纹被无形线条巧妙分割:天格处显现云台山寺的精确坐标;地格内记录着\"飞拓法\"的具体技法口诀;而在人格的位置,爷爷与沈父的签名并排深镌于纹路最核心之处,宛如两枚并肩而立、无声守护的印章。\"爷爷和沈伯父......他们早已将一切都安排妥当了。\"
院门外传来熟悉的脚步声,是老周。他提着古朴的木盒朗声道:\"刚想起件要紧事!顾老爷子当年制作这琉璃拓片时,特意嘱咐我打造了一套专用的'拓片显影工具'。\"老周打开木盒,里面的工具摆放一丝不苟,最底层压着一张泛黄纸条,上面是爷爷熟悉的字迹:\"周兄,若故儿与砚辞见此拓,烦请助他们一臂之力,护古籍归位。\"
顾云深拿起木盒中那支特制的山羊毛笔,笔杆温润,一端刻着遒劲的\"顾\"字,旁边还有一个同样清晰但稍小些的\"沈\"字——显然是沈父后来添上的。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他忽然明白,这张琉璃拓片绝不仅仅是一条冰冷的线索。它是前辈匠人们用毕生心血、家族信任与深厚情谊共同编织成的一张网,将顾家的修复术、沈家的辨纹术、老周巧手打造的工具,都紧紧维系在\"护文共魂\"的赤诚初心之中。
\"我们明天一早就动身去云台山寺。\"顾云深语气坚定,小心翼翼地将琉璃拓片重新收进锦盒,又将松烟墨块和显影工具仔细收入修复包,\"用顾氏修复术和沈家辨纹术,把最后那三本宋刻本完完整整地找回来。\"
沈砚辞用力点头,接过锦盒稳妥地放进顾云深的帆布包,又检查了一遍随身携带的辨纹手册:\"我已联系了李警官,他会安排人手提前在云台山寺周围布控。\"他看着顾云深专注整理工具的身影,想起拓片上爷爷那句沉甸甸的嘱托,指尖下意识地轻轻碰了碰顾云深的手背,声音低沉而郑重,\"放心,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会一直在你身边。\"
顾云深的耳尖悄然染上微红,他低下头继续整理工具。窗外的雪不知何时已停歇,初晴的阳光穿透古朴的木窗棂,温柔地洒落在盛放琉璃拓片的锦盒上。淡蓝色的光泽流转,映照在并肩而立的两人身上,仿佛为他们披上了一层柔和而坚韧的光晕。
夜深人静,顾云深将琉璃拓片轻轻安放在枕畔。清冷的月光透过窗棂,静静流淌在拓片之上,那雷纹的脉络仿佛被唤醒,幽幽地泛着淡蓝色的微光。他忆起爷爷手札末页那行力透纸背的字迹:\"修复古籍,亦是修复人心;守护传承,亦是守护彼此。\"
刹那间,琉璃拓片所承载的终极秘密豁然开朗——那深藏于纹路中的坐标固然重要,但更珍贵的,是深植于两代人心灵深处、那份矢志不渝的\"共护之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