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苍梧风起,伏羲归天
苍梧之野的风,从来都是带着三分草木的清苦,可这一日,风里却裹着化不开的沉郁。女娲站在伏羲常坐的那棵古柏下,指尖拂过树干上他刻下的八卦纹路——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每一道刻痕都还留着他指尖的温度,可那个总爱笑着说“阿娲,你看这天地规律,原是这般有趣”的人,却再也不会回来了。
“母神。”身后传来人族长老苍伯的声音,他花白的胡须上沾着晨露,手里捧着一件素色麻衣,“伏羲大神归天三日了,族里的人都在灵前守着,您……也该歇息片刻。”
女娲没有回头,目光落在远处云雾缭绕的九嶷山。伏羲是在昨夜子时走的,走时手里还攥着半块他亲手打磨的玉版,上面刚画完坎卦的最后一笔。他说要把八卦补全,好让人族能依着天象辨时节、避灾祸,可终究是没来得及。“他总说,人族还小,要多护着。”女娲的声音很轻,像是怕惊扰了林间的魂魄,“如今他走了,这担子,便得我接着。”
苍伯叹了口气,将麻衣递上前:“族里的年轻人都在说,要跟着母神,把伏羲大神的心愿做完。只是神农那边……昨日派了信使来,说姜水流域闹了蝗灾,族里的粟米眼看要绝收,想要求助咱们人族。”
女娲接过麻衣,指尖触到粗糙的麻布,忽然想起伏羲曾为了让人族有衣穿,带着族人剥麻织布,手把手教少女们捻线。她轻轻拢了拢衣襟,转身看向苍伯:“伏羲在时,最看重神农。他说神农尝百草、教农耕,是在为天下生灵谋生机。如今神农有难,咱们不能不管。”
“可母神要守丧,还要暂代伏羲理事,族里的人手本就紧……”苍伯面露难色。伏羲归天后,人族的大小事都压在了女娲身上,祭祀、农耕、部族纷争,桩桩件件都需她定夺,若是再分派人手去助神农,怕是会顾此失彼。
女娲走到灵堂前,伏羲的灵位前摆着他常用的蓍草和玉版,烛火在风里轻轻摇曳。她弯腰整理了一下灵前的祭品,缓缓道:“守丧在心,不在形。伏羲若在,也会让我这么做。你去挑五十个精壮的族人,再带上二十石粟种和一些捕蝗的工具,明日一早就出发去姜水。告诉神农,人族与他同气连枝,难关总能过去。”
苍伯应声退下,灵堂里只剩下女娲和跳动的烛火。她坐在伏羲常坐的蒲团上,拿起那半块玉版,指尖沿着刻痕慢慢摩挲。风从窗缝里钻进来,吹得烛火忽明忽暗,恍惚间,她好像又听见伏羲的声音:“阿娲,你看这坎卦,象征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像人族的生计,要好好护着才是。”
女娲闭上眼,将玉版贴在胸口,泪水终于落了下来。
二、族中议事,暂理万机
第二日清晨,人族的议事堂里挤满了人。除了各族的长老,还有负责农耕、狩猎、祭祀的首领,每个人脸上都带着肃穆——这是伏羲归天后的第一次议事,所有人都在等着女娲拿主意。
女娲穿着素色麻衣,坐在原本属于伏羲的主位上。她看着堂下的众人,目光沉静:“今日叫大家来,一是说伏羲大神的丧仪安排,二是要定接下来族里的行事章程。”
负责祭祀的巫祝首先起身:“母神,伏羲大神乃人族始祖,丧仪当依最高规格。我已让人砍伐了桐木,准备做一口大棺,再在苍梧之野修一座灵台,让大神的魂魄有归处。只是灵台需耗时三月,期间族里的祭祀活动,是否要暂停?”
女娲摇了摇头:“祭祀不可停。伏羲在时,每到月初都会带领族人祭天,祈求风调雨顺,这是人族的规矩,不能断。你让人在灵堂旁设一个简易的祭台,每日的祭祀照常,只是仪式从简,以示对伏羲的敬重。”
巫祝点头应下,站在一旁的农耕首领石叔又站起身:“母神,眼下正是播种的时节,可伏羲大神走后,族里有些年轻人心思不定,地里的活计都慢了下来。还有,去年储存的粟米,一部分要给神农送去,剩下的怕是不够吃到秋收,这可如何是好?”
石叔的话让堂下顿时议论起来。人族的生计全靠农耕,若是误了播种,或是粮食不够,今年怕是要闹饥荒。女娲抬手压了压,堂下立刻安静下来:“播种的事,我亲自去地里督促。明日起,我每日辰时到田间,教年轻人耕种的技巧,谁也不许偷懒。至于粮食,我已让人去山林里采摘野果、捕猎野兽,补充粮食储备。另外,让负责纺织的族人加快进度,织出更多麻布,到时可以和周边的部族交换粮食,总能撑过去。”
石叔放下心来,刚坐下,狩猎首领虎子又站了起来。虎子年轻力壮,脸上带着几分焦急:“母神,昨日咱们的狩猎队在西山遇到了熊罴部族的人,他们抢了咱们的猎物,还说西山是他们的地盘,不许咱们再去狩猎。伏羲大神在时,熊罴部族不敢这么放肆,如今他们怕是觉得咱们没人做主了!”
堂下的长老们顿时怒了,纷纷说要去找熊罴部族算账。女娲却很冷静:“熊罴部族一向蛮横,可他们也缺粮食。伏羲在时,曾和他们定下约定,西山的猎物两家平分,如今他们毁约,怕是也遇到了粮食危机。你先派人去熊罴部族传话,说我想和他们的首领谈谈,若是他们愿意遵守旧约,咱们可以分一些野果给他们。若是他们执意要闹,咱们再做打算。”
“母神,这会不会太软弱了?”虎子有些不服气。
女娲看着他,缓缓道:“伏羲常说,以和为贵。人族如今正是多事之秋,能不打仗就不打仗,毕竟每一场仗,都会有人失去亲人。咱们先礼后兵,若是他们不识抬举,再集合族人,也不迟。”
虎子虽还有些不满,但也知道女娲说得有道理,只好点头应下。
议事一直持续到午时,族里的大小事一一敲定。散会后,女娲没有休息,直接带着几个族人去了田间。地里的粟种刚播下不久,需要浇水松土,几个年轻人正坐在田埂上发呆。女娲走过去,拿起锄头,亲自示范松土的技巧:“伏羲大神教咱们耕种,是想让咱们有饭吃,不饿肚子。如今他走了,咱们更要好好种地,不能让他的心血白费。”
年轻人看着女娲额头上的汗珠,又想起伏羲往日的教诲,纷纷站起身,拿起锄头跟着干了起来。阳光洒在田地里,女娲的身影在田间穿梭,那身素色麻衣,成了田埂上最温暖的风景。
三、姜水传信,灾荒未已
日子一天天过去,女娲每日忙着处理族里的事,还要去田间督促农耕,夜里则守在伏羲的灵堂前,整理他留下的蓍草和玉版。苍伯看她日渐消瘦,劝她多休息,她却总说:“伏羲还有很多事没做完,我得替他扛着。”
这日傍晚,女娲刚从田间回来,就看到一个浑身是土的信使跪在议事堂前。信使见到女娲,立刻爬起来,声音沙哑地说:“母神,我是从姜水来的,神农大神让我来向您求救!”
女娲心里一紧,连忙扶他起来:“别急,慢慢说,姜水那边到底怎么了?”
信使喝了口水,喘了口气说:“蝗灾比咱们想的还严重,咱们带去的五十个族人帮着捕蝗,可蝗虫太多了,根本捕不完。如今地里的粟米全被蝗虫啃光了,族里的人已经开始吃树皮了。更糟的是,有几个族人吃了不知名的野菜,中毒了,神农大神试了很多草药,都没能治好他们……”
女娲的脸色沉了下来。她知道神农尝百草,为了救人,常常以身试毒,如今族人中毒,他肯定又在冒险试药。“你先下去休息,明日一早,我亲自带些人去姜水。”
信使连忙磕头:“多谢母神!神农大神说,若是没有您的帮助,姜水的族人怕是撑不过这个月了。”
信使走后,苍伯忧心忡忡地说:“母神,您若是去了姜水,族里的事怎么办?还有伏羲大神的丧仪,眼看灵台就要修好了,还需要您主持。”
女娲走到窗前,看着天边的晚霞,缓缓道:“族里的事,就交给你和几位长老。灵台的事,让巫祝主持,我相信你们能办好。至于我,必须去姜水。伏羲曾说,神农是天下的恩人,若是看着他的族人受难而不救,我对不起伏羲,也对不起人族。”
苍伯知道女娲的性子,一旦决定的事,就不会改变,只好点头:“那母神多带些人手和粮食,再让巫祝准备一些解毒的草药,以防万一。”
当晚,女娲就让人收拾行李,准备了三十石粟米、一些解毒的草药,还有五十个精壮的族人。第二日天还没亮,她就带着队伍出发了。临行前,她去了伏羲的灵堂,对着灵位深深鞠了一躬:“伏羲,我去姜水帮神农了,等我回来,再陪你说话。”
队伍沿着江水一路前行,越靠近神农部族的聚居地,景象就越凄惨。田地里光秃秃的,只剩下被蝗虫啃光的禾秆,路边随处可见饿死的野兽尸体,偶尔能看到几个面黄肌瘦的神农族人,正拖着疲惫的脚步寻找食物。
“母神,你看那边!”一个族人指着不远处的山洞,山洞外围着几个神农族人,神色焦急。女娲连忙走过去,只见山洞里躺着几个面色发紫的族人,神农正蹲在一旁,手里拿着一株草药,眉头紧锁。
“神农!”女娲喊了一声。
神农抬起头,看到女娲,眼中闪过一丝惊喜,随即又露出愧疚的神色:“女娲,又要麻烦你了。我试了很多草药,都没能解他们的毒,实在没办法了,才又向你求救。”
女娲走到山洞里,查看了一下中毒族人的情况,又拿起神农手里的草药闻了闻:“这是断肠草,有毒,不能用。我带来了一些解百毒的草药,你让人赶紧熬了,给他们灌下去。”
神农连忙让人去熬药,女娲又让人把带来的粟米分给神农族人。看着族人终于有饭吃,神农感激地说:“女娲,多谢你。若是没有你,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女娲摇了摇头:“咱们都是为了人族,不用谢。如今蝗灾还没解决,咱们得想个办法,彻底除掉蝗虫,不然明年还是会闹灾。”
神农叹了口气:“我也想过,可蝗虫太多了,捕又捕不完,烧又怕烧到山林,实在没辙。”
女娲看着田地里的禾秆,忽然眼前一亮:“我有个主意。咱们可以把田地里的禾秆收集起来,堆在蝗虫聚集的地方,然后点火烧了。蝗虫怕火,肯定会四处逃散,到时候咱们再让人在周围设下网,把蝗虫捕起来,既能除蝗,又能把蝗虫当成食物,补充粮食。”
神农眼前一亮:“这主意好!我怎么没想到呢?咱们现在就动手!”
四、共抗蝗灾,情谊更深
接下来的日子,女娲和神农一起带领族人抗击蝗灾。女娲让人收集禾秆,堆在蝗虫密集的田地里,神农则带着族人在周围设网。等到风小的时候,女娲亲自点火,禾秆燃烧起来,浓烟滚滚,蝗虫吓得四处飞散,正好撞进了族人设下的网里。
一开始,神农族人还不敢吃蝗虫,觉得蝗虫恶心。女娲笑着拿起一只烤好的蝗虫,递给神农:“你尝尝,蝗虫其实很好吃,而且富含蛋白质,能补充体力。”
神农犹豫了一下,接过蝗虫咬了一口,顿时眼前一亮:“还真不错!”
有了神农带头,族人们也纷纷尝试,发现蝗虫确实美味。就这样,不仅蝗灾得到了控制,族人们还多了一种食物来源,粮食危机也缓解了不少。
这日傍晚,女娲和神农坐在山坡上,看着田地里忙碌的族人,脸上都露出了笑容。“女娲,这次真是多亏了你。”神农看着女娲,眼中满是感激,“伏羲大神不在了,你一个人撑起人族,还来帮我,我真不知道该怎么报答你。”
女娲望着远处的苍梧山,轻声说:“伏羲在时,最看重你。他说你尝百草、教农耕,是在为天下生灵谋福祉。我帮你,也是在完成他的心愿。”
神农沉默了片刻,又说:“伏羲大神是个好人,他走得太急了。我听说你在暂代他理事,族里的事肯定很多,你要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我神农族的人,随叫随到。”
女娲笑了笑:“多谢你。如今人族和神农族同气连枝,只要咱们互相帮助,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就在这时,一个神农族人跑了过来,手里拿着一封信:“大神,母神,这是从人族传来的信,苍伯长老让我交给你们。”
女娲连忙接过信,拆开一看,眉头顿时皱了起来。信上写着,熊罴部族拒绝了和谈,还派人抢了人族的粮仓,虎子带人去阻拦,却被熊罴部族的人打伤了。苍伯让女娲赶紧回去主持大局。
“怎么了?”神农看到女娲的脸色不对,连忙问道。
女娲把信递给神农,沉声道:“熊罴部族抢了咱们的粮仓,还打伤了虎子。我得赶紧回去。”
神农立刻站起来:“我跟你一起回去!熊罴部族太过分了,我帮你教训他们!”
女娲想了想,点了点头:“好,那你带一些神农族人,和我一起回人族。”
当晚,女娲和神农就带领队伍出发了。一路上,两人都在商量对付熊罴部族的办法。女娲说:“熊罴部族虽然蛮横,但他们人少,而且缺粮食。咱们可以先把他们的退路堵住,然后派人去劝降,若是他们不投降,再动手。”
神农赞同道:“嗯,这样既能减少伤亡,又能解决问题。”
队伍日夜兼程,终于在三日后回到了人族。刚到部族聚居地,就看到苍伯带着长老们在村口等候。“母神,你可回来了!”苍伯看到女娲,激动地说,“熊罴部族的人还在咱们的粮仓附近驻扎,虎子的伤还没好,族里的人都快急死了。”
女娲点了点头,对神农说:“神农,你先带族人在村口休息,我去看看虎子,然后再商量对付熊罴部族的办法。”
神农应下,女娲跟着苍伯去了虎子的住处。虎子躺在床上,腿上缠着绷带,脸色苍白。看到女娲,他挣扎着想要起来:“母神,我没用,没能守住粮仓,还被他们打伤了。”
女娲连忙按住他:“别乱动,好好养伤。这事不怪你,是熊罴部族太过分了。你放心,我一定会把粮仓夺回来,为你报仇。”
安慰完虎子,女娲回到议事堂,召集长老和神农商量对策。经过一番讨论,众人决定按照女娲的计划,先派人堵住熊罴部族的退路,然后派使者去劝降。
第二日一早,女娲让人带领族人堵住了熊罴部族的退路,然后派苍伯去劝降。苍伯见到熊罴部族的首领黑罴,开门见山地说:“黑罴,你抢了我们的粮仓,还打伤了我们的人,如今我们已经堵住了你的退路,你若是识相,就赶紧把粮仓还回来,向我们道歉,不然我们就对你不客气了!”
黑罴却不以为意:“就凭你们?伏羲死了,你们人族就是一群没头的苍蝇,还想跟我斗?我告诉你,这粮仓我抢定了,你们要是敢动手,我就把你们的人都杀了!”
苍伯见黑罴冥顽不灵,只好回去向女娲复命。女娲听了,脸色一沉:“既然他不识抬举,那咱们就动手!”
随后,女娲和神农带领族人向熊罴部族发起了进攻。熊罴部族的人虽然勇猛,但人族和神农族的人多,而且配合默契,很快就占据了上风。黑罴见形势不妙,想要逃跑,却被神农拦住了。
“黑罴,你还想跑?”神农手持长矛,怒视着黑罴,“你抢了我们的粮食,打伤了我们的人,今天必须给我们一个交代!”
黑罴看着周围的族人一个个倒下,知道自己大势已去,只好跪地求饶:“我错了,我不该抢你们的粮仓,不该打伤你们的人,求你们饶了我吧!我愿意把粮仓还回去,还愿意赔偿你们的损失!”
女娲站在他面前,素色麻衣被风掀起一角,目光却没有半分松动:“饶你可以,但你得记住,人族与周边部族从无恶意,可也容不得他人随意欺凌。今日我放你回去,你要当着熊罴全族的面立誓,往后再不许越界抢粮、挑起争端,若有再犯,我必不轻饶。”
黑罴连连磕头:“我立誓!我立誓!往后绝不再犯,若违此誓,天打雷劈!”
神农上前一步,沉声道:“还有,你打伤了虎子,需留下十石粟米作为补偿,再让你们族里的医者,跟着我们回去为虎子治伤,直到他痊愈为止。”
黑罴不敢反驳,忙不迭地应下:“都依你们!都依你们!”
随后,黑罴让人把抢来的粮仓原封不动地送回人族聚居地,又亲自挑了族里最好的医者,带着十石粟米跟在女娲身后。看着粮仓被顺利运回,苍伯终于松了口气,对女娲道:“母神,幸好你及时回来,不然族里的粮食真要撑不住了。”
女娲点了点头,转头对神农说:“这次又多亏了你,若不是你带着族人帮忙,咱们也不会这么快解决熊罴部族的事。”
神农笑了笑:“咱们本就该互相帮衬,说这些就见外了。眼下熊罴部族的事解决了,我也该回姜水了,族里的农耕还等着我回去安排。”
女娲知道神农族里还有不少事要处理,也没有多留,亲自送他到村口:“路上小心,若是再遇到难处,随时派人来传话,人族必定倾力相助。”
神农应下,带着族人转身离去。看着他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山林间,女娲才转身回到族里。刚走到议事堂,巫祝就迎了上来:“母神,伏羲大神的灵台已经修好了,明日便是安葬的日子,一切仪式都已准备妥当。”
女娲心中一沉,连日的忙碌让她几乎忘了这件事——明日,她就要亲手将伏羲安葬在苍梧之野的灵台中,从此天人永隔。她走到灵堂前,看着伏羲的灵位,指尖轻轻拂过“伏羲”二字,泪水又忍不住涌了上来。
“伏羲,明日我就送你去灵台,那里能看到整片苍梧之野,能看到咱们人族的田地,能看到你最在意的一切。”她轻声说着,像是在和伏羲对话,“你放心,我会把人族照顾好,会帮神农完成农耕的事,会把你留下的八卦继续补全,不会让你的心血白费。”
当晚,女娲守在灵堂前,一夜未眠。她把伏羲留下的蓍草和玉版一一整理好,又把他刻在古柏上的八卦纹路,用炭笔仔细地描在了布帛上,打算日后让人刻在灵台上,让后人永远记得伏羲的功绩。
五、灵台安葬,传承遗志
第二日清晨,苍梧之野的灵台前人山人海。人族的族人全都穿着素色麻衣,手里捧着白色的野花,静静地站在灵台两侧。女娲穿着最重的丧服,手里捧着伏羲的灵位,一步步走上灵台。
巫祝站在灵台中央,手持桃木剑,口中念着祭祀的祷词:“伏羲大神,人族始祖,创八卦、教农耕、定人伦,功绩昭昭,天地共鉴。今日人族子孙,奉大神灵柩于苍梧灵台,愿大神魂归天地,佑我人族生生不息……”
祷词念完,女娲亲手将伏羲的灵位放入灵台的石龛中,又让人把他常用的蓍草、玉版和那幅描着八卦的布帛,一一摆放在灵位两侧。随后,族人们轮流上前,将手中的野花放在灵台前,对着灵位深深鞠躬。
等到所有族人都祭拜完毕,女娲站在灵台顶端,看着下方的族人,声音虽轻,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今日,咱们送伏羲大神归葬灵台。他虽走了,但他留下的规矩、他教给咱们的本事、他对人族的心意,永远都在。往后,我会暂代伏羲理事,带领大家好好种地、好好生活,不辜负伏羲大神的期望。”
族人们齐声应道:“愿随母神!不负伏羲大神!”
声音在苍梧之野回荡,惊起了林间的飞鸟,也让女娲的心中多了几分坚定。她知道,从今日起,她不仅是女娲,更是人族的支柱,是伏羲遗志的传承者,她不能再软弱,不能再流泪,只能挺直脊梁,带着人族一步步走下去。
安葬完伏羲,女娲又投入到族里的事务中。她按照伏羲留下的八卦,教族人根据天象判断时节,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收割,都一一对应起来。族人们按照她的方法耕种,地里的粟米长得比往年更加旺盛。
她还让人把伏羲刻在古柏上的八卦,刻在了人族聚居地的广场中央,让族里的孩子从小就学习八卦的道理,明白天地规律、人间秩序。每当有孩子问起八卦的来历,她都会耐心地讲解:“这是伏羲大神留给咱们的宝物,学会了它,就能看懂天地的语言,就能让咱们人族越来越好。”
日子一天天过去,人族在女娲的带领下,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农耕丰收,粮食充足,周边的部族也因为熊罴部族的教训,再也不敢随意挑衅。而姜水流域的神农族,也在神农的带领下,重新种上了粟米,蝗灾的痕迹渐渐消失。
这日,神农派人送来一封信,说姜水的粟米丰收了,想邀请女娲去姜水做客,一起商议来年推广农耕的事。女娲看着信,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她想起伏羲曾说过,要让天下的生灵都能有饭吃、有衣穿,如今,这个愿望正在一步步实现。
她让人给神农回信,说待秋收结束后,便去姜水与他相见。随后,她走到苍梧之野的灵台前,对着伏羲的灵位轻声说:“伏羲,你看,人族越来越好,神农的农耕也有了收成,咱们的愿望快要实现了。等来年,咱们就能把农耕推广到更多的地方,让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
风拂过灵台,吹动了灵台前的野花,像是伏羲在回应她的话。女娲站在灵台前,望着远方的田野,眼中满是希望。她知道,伏羲从未离开,他一直在看着她,看着人族,看着这片他用一生守护的土地。而她,会带着他的遗志,一直走下去,直到人族真正繁荣昌盛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