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殿藏经阁的青石玉门又覆了层新的混沌脂,是源土子上月从盘古脊椎所化的不周山芯处采来的——这脂膏凝着盘古未散的本源气,转动门轴时,只余一缕极轻的“嗡鸣”,像洪荒初开时第一滴雨水落在青石上的声响。玄空推着门时,指尖触到门楣上的盘古阵纹,阵纹瞬间泛起淡金灵光,将他袖口沾着的玉屑融成一缕本源气——那是今早整理《祖巫修炼考》时,从冰魄发丝织就的书页上蹭下的,此刻顺着灵光飘进阁内,与穹顶源光珠洒下的银辉缠在一起,落在玄铁神木书架上。
阁内的源光珠已增至九十九颗,按“九宫八卦”排布,旧珠泛着乳白的先天光,新珠带着银亮的本源韵,两种光芒交织成网,将九丈高的阁楼照得纤毫毕现。玄铁神木书架的木纹里嵌着的星辰精金,在光线下泛着细碎的光点,像把东荒的星河揉碎了撒在木头上;架上已归位的典籍,有的是万年灵龟腹甲制成,边缘泛着黄褐色的盘古痕;有的是彩凤尾羽织就的锦缎,展开时能闻到南明离火的淡香;还有的是混合了九天息壤的玉册,指尖拂过便能触到地脉的温润——这些典籍从盘古开天记到龙汉初劫末期,每一卷都浸着亿万年的传承气,连书页间流转的本源气,都带着“守护”的道韵。
“玄空,来看这七架——再加四架,凑齐十一架。”
龙宇的声音从阁楼深处传来,不高,却穿透了典籍间的本源气,清晰地落在玄空耳中。他连忙直起身,将手中刚理好的《灵脉考》续卷轻轻靠在书架上——这卷玉册补了中洲镇岳灵脉与太微星的共振图,每个节点都用红点标着星辉注入的时辰(寅时三刻、卯时初刻),容不得半点磕碰。玄空快步走向深处,只见龙宇负手立在七架空闲书架前,玄色道袍的下摆垂在光洁的青石地面,没有沾染半分尘埃,唯有袖口绣着的鸿蒙盘纹样,在源光珠下泛着淡淡的白芒,偶尔有一缕本源气顺着纹样流转,与阁内的气息融成一片。
这七架书架皆是玄铁神木所制,高九丈,宽三丈,分九层,每层都刻着源风子按盘古阵图补的聚灵阵——阵纹能将阁内的本源气不断汇入典籍,保其亿万年不腐。此刻架上空空如也,唯有最底层摆着几叠空白载体:巴掌大的万年龟甲、三尺宽的彩凤羽锦缎、薄如蝉翼的桑皮纸、用现代树浆纸制成的线装册,还有几卷混沌丝织就的锦缎——那是源木子用悟道茶树纤维混着混沌气织的,能隔绝域外戾气。
玄空走到龙宇身侧,指尖摩挲着腰间的星辰精金玉笔——这笔尖沾着的“源墨”是源火子用先天火与本源露炼的,能在任何载体上留下不褪色的字迹,是他整理典籍时的随身物。“道尊,这七架原拟收录洪荒传承补遗,如今再加四架,是要……”他话未说完,便见龙宇抬手,指尖凝起一缕淡白色的起源力,轻轻拂过第一架书架的横梁,同时召来四架新的玄铁神木书架,无声地落在七架旁,阵纹瞬间与原有书架的聚灵阵连在一起,泛着淡淡的灵光。
“十一架,方能承起洪荒与寰宇的传承。”龙宇的声音低沉而庄重,起源力顺着木纹流转,在第一架横梁上刻下“洪荒本源补全录”六个古拙篆字,“前六架补洪荒之基,第七架承华夏之脉,新增四架纳寰宇之典——共十一架,藏尽‘守护、传承、包容、明辨’四字。”
第一架:洪荒本源补全录(承载:玉册、龟甲、混沌丝锦缎)
“此前你着的《灵脉考》,漏了‘灵脉与星辰的共振规律’和‘本源气与生灵的共生法’。”龙宇的目光落在第一架的第一层,仿佛已看到未来摆满典籍的模样,“中洲镇岳灵脉的源头在太微星,每逢月圆之夜,星辉会顺着支流渗入大地,此时若在节点种下灵植,需用‘净源露’(源水子用瑶池水与本源气炼的)浇灌,长势会快三倍——这细节要补进《灵脉考》续卷,附源土子画的‘星辉注入时序图’,每一刻的星辉浓度(寅时三刻:三成;卯时初刻:七成)都要标清。”
他抬手召来一卷空白玉册,以起源力为笔,在册上画出灵脉支流图:“还要收录《本源气提纯全法》——源水子去年用‘瑶池水+晨露+本源气’按7:2:1的比例混合,提纯出的净源露能让灵脉修复速度加快五成,采集瑶池水需寅时初刻(此时水含朝阳气),晨露要采东荒的‘启明露’(带星辰气),这些步骤要刻在龟甲上,龟甲选百年灵龟的腹甲,能镇住本源气的戾气。”
玄空连忙取下腰间的玉笔,在彩凤羽锦缎上快速记录——锦缎泛着淡赤色,是凤族残部去年送来的谢礼,质地坚韧,能保留字迹的道韵。“还要加一卷《混沌晶石运用录》。”龙宇补充道,指尖拂过书架第二层,“源风子在混沌碎界寻到的晶石,能增幅本源气,却带混沌戾气,需用‘九转聚灵阵’净化七日,每日需注入三缕本源气,净化后的晶石要按‘纯度分级’(白纹:八成纯;青纹:六成纯),刻在混沌丝锦缎上,避免后世误用。”
第二架:族群文明全志(承载:兽皮卷、彩羽锦缎、玉板)
“此前的《先天生灵名录》,只记了各族的诞生与修为,却少了‘文明细节的活态传承’。”龙宇的目光似乎穿透了书架,望向了北境巫族的祭祀台,“巫族的‘祖巫诞辰礼’,每年盘古诞辰,十二祖巫会在不周山点燃九盏‘本源灯’,吟唱的《盘古颂》共七十二句,每个音节都藏着九转玄功的入门密钥——这颂词要逐字记录,用玉板刻下音节图谱(比如‘盘’字:喉音重,带本源气震动),还要附玄冥手绘的‘本源灯摆放图’,灯距需三尺三,多一寸少一寸都会让礼典的本源气散逸。”
他抬手召来一张白泽脊背皮制成的兽皮卷——这兽皮是镇元子去年送的,质地柔软却能承载强大的道韵:“妖族的‘星象记录法’也要补全,帝俊、太一每晚观星时,用的‘星露墨’是东荒晨露混合星辰砂(太微星附近的)按5:1制成,写在龟甲上能保留星轨的流动痕,这墨的制法要画成步骤图,刻在彩羽锦缎上,锦缎染成淡蓝,像星空的颜色,让后世一看便知‘星象与墨的关联’。”
玄空点头应下,将“巫族《盘古颂》音节图谱”“妖族星露墨步骤图”记下,笔尖划过锦缎,留下淡淡的本源痕——他知道,这些细节若失传,巫族的祭祀礼、妖族的星象法,便只剩“传说”二字。
第三架:道法实操精要(承载:龟甲、玉册、桑皮纸)
“鸿钧三次讲道,传的多是‘道理’,少了‘实操的避坑细节’。”龙宇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沉吟,指尖在书架上轻轻点了点,“源七子的《悟道笔记》要全本收录,源金当年炼器时,因急于求成,将星辰精金与混沌铁强行融合(比例3:7),导致法器崩裂,差点伤了自身——这教训要附‘法器残片图’(用桑皮纸画,纸页染成黑,显崩裂痕),教后世炼器者一看便知‘材质相克的代价’。”
他抬手召来七卷万年龟甲,每卷都泛着淡褐的本源痕:“源木悟‘生机道’时,发现用‘朝露+灵泉’(7:3)滋养灵植,比单用本源气更有效,因为朝露带朝阳气,灵泉含地脉气,二者混合能生‘阴阳生机’——这配比要标清,还要附‘灵植长势对比图’(第一天:芽长半寸;第七天:叶展三寸),刻在玉册上;源火的‘丹道火候图’,炼先天培元丹时,初时文火(三缕离火)、中期武火(七缕离火)、后期温火(一缕离火),火候变化要画成时序轴,用桑皮纸录,纸页染成红,显火的道韵。”
“需在卷首注明‘各道有别,不可照搬’。”玄空补充道,笔尖在锦缎上划出一道清痕,“源火的丹道需以火为基,修水法的修士学了,只会让丹炉炸裂。”龙宇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正是。道法从无‘唯一’,只有‘适合’,这架典籍要让后世明白,悟道不是‘抄作业’,而是‘借鉴后创新’。”
第四架:劫数应对全策(承载:魔玉板、红纹玉册、桑皮纸)
“此前的《劫数警示》,多是‘劫数如何发生’,却少了‘应对的分级步骤’。”龙宇的目光变得深邃,仿佛看到了未来巫妖劫的惨烈,“龙汉初劫时,若三族能在领地布‘三才护族阵’,伤亡能减三成——这阵法的布法要写全,阵眼需用三颗‘本源珠’(天珠:采自星辰;地珠:取于地脉;人珠:聚族群精血),珠距九丈,还要用族群精血画‘护阵纹’,每道纹的粗细需半寸,多一毫少一毫都会让阵法松动,这些细节要刻在魔玉板上(源雷子从西极魔渊采的,能镇劫气)。”
他抬手召来一块泛着淡淡黑气的魔玉板:“还要收录《巫妖劫应急预案》,分‘普通生灵’‘修士’‘族群首领’三类——普通生灵躲入昆仑虚结界,入口在昆仑山东侧的‘启明石’后,按石上盘古纹三下(轻-重-轻)才能开启;修士协助布‘临时聚灵阵’,用自身本源气(每炷香注入一缕)稳住灵脉;族群首领暂弃恩怨,巫族用十二都天神煞阵护中洲,妖族用周天星斗阵挡天外魔氛——这些步骤要刻在红纹玉册上,红纹标‘紧急’,让后世一眼便知优先级。”
玄空将“昆仑虚结界开启法”“三类生灵应对步骤”记下,指尖因用力而微微发白——这架典籍,是未来洪荒生灵的“救命符”,容不得半点马虎。
第五架:人族文明进阶志(承载:桑皮纸、玉册、彩羽锦缎)
“女娲造人至今,人族已从钻木取火走到结绳记事,未来还会有更复杂的文明。”龙宇的声音里带着期许,目光落在第五架的第一层,“伏羲新演的《八卦实用篇》要收录,他用八卦推算人族部落迁徙路线,避开了三次洪水——里面的‘洪水预警卦象’(乾卦三横加离卦两点)要画成图,刻在桑皮纸上,纸页染成淡蓝,像洪水的颜色,教后世人族认清‘危险信号’。”
他抬手召来几叠桑皮纸——这是玄空去年仿照人族造纸术做的,比兽皮卷轻便:“还要收录燧人氏的《取火全录》,里面写了‘钻木取火’的改进法:钻杆用梧桐木(木质软,易起火),底座用松木(含松脂,火易旺),引火物用晒干的艾草(燃点低),步骤要像人族的‘食谱’一样细(第一步:削梧桐木成三寸粗的杆;第二步:在松木底座挖半寸深的槽),刻在玉册上,玉册染成黄,像火焰的颜色。”
玄空将“梧桐木取火步骤”“八卦洪水预警象”记下,笔尖划过桑皮纸,留下淡淡的草木气——这些人族的“生存智慧”,恰是洪荒其他族群最该学的。
第六架:域外探索指南(承载:混沌丝锦缎、玉板、龟甲)
“洪荒并非混沌唯一的世界,域外的传承也需记下。”龙宇的目光望向阁楼外,仿佛看到了混沌碎界的星辰,“这架要收录源风子的《碎界探索记》,他在碎界发现的‘混沌晶石矿脉’,位置在碎界的‘启明崖’下,需用‘本源灯’照崖壁,出现盘古纹的地方便是矿口——这位置要画成地图,标清碎界与洪荒的通道(东荒‘星陨谷’,需寅时进,卯时出,否则通道会闭合),刻在混沌丝锦缎上,锦缎能隔绝混沌戾气。”
他抬手召来一卷泛着淡白的混沌丝锦缎:“还要加《星辰族群辨识法》,友善的星辰族群眼眸是淡蓝(含星辉气),敌意的是赤红(含戾气),遇到时要先展‘无恶意道韵’——将本源气凝在掌心,呈淡白色,不可带杀伐气,这辨识法要附‘眼眸颜色图谱’(用玉板刻,淡蓝标‘安’,赤红标‘危’),还要记‘交流手势’(掌心向上:求见;掌心向前:止步),刻在龟甲上。”
玄空快速记录着,指尖的玉笔几乎不停——这架典籍,是洪荒生灵走向域外的“指南针”,少一个细节都可能让生灵殒命。
第七架:古今华夏典籍初集(本,承载:玉册、锦缎、桑皮纸、线装册)
“前六架补洪荒之基,这一架承华夏之脉——从春秋战国至现代,共一万七千本典籍,皆藏于此。”龙宇的声音变得郑重,指尖的起源力泛着五彩的人文气,在横梁上刻下“古今华夏典籍初集”,“洪荒的传承,不止是道法与灵脉,更重要的是‘人心’。这一万七千本,便是滋养人心的‘甘泉’。”
第一层:春秋战国诸子典籍(3200本)
“《论语》全本用白纹玉册,每一页附‘仁’字的演化图(甲骨文‘人二’→金文‘仁’),教后世懂得‘人与人相亲’;《道德经》分卷,‘上善若水’章用蓝染彩凤锦缎,锦缎泛着流水气,显‘包容’之意;《楚辞》用龟甲录,边缘刻屈原行吟图(源火子用先天火纹绘),图中屈原衣袂用混沌丝绣,泛着白光,显‘坚守初心’。”龙宇抬手将一卷玉册放在第一层,玉册上瞬间浮现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字迹带着儒家的温润道韵,“还要收录《墨子》‘兼爱’篇、《荀子》‘劝学’篇、《韩非子》‘法治’篇,每本附‘洪荒注’——比如《墨子》‘兼爱’注‘兼爱非无差别,而是对所有生灵的尊重’,避免后世曲解。”
第二层:汉魏六朝典籍(2500本)
“《史记》全本用九天息壤玉册,按‘本纪’‘世家’‘列传’分册,‘项羽本纪’册封面刻项羽乌江自刎图(红纹标‘悲壮’),教后世‘铭记历史’;《桃花源记》用绿染桑皮纸,纸页夹悟道茶叶片(源木子培育的),读时能闻到茶香,显‘对和平的向往’;建安七子的诗用赤羽锦缎录,曹操《短歌行》带酒气,王粲《七哀诗》带悲悯气。”
第三层:唐宋典籍(4000本)
“唐诗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李白《李太白全集》用白纹玉册(熏先天酒气),显‘豁达’;杜甫《杜工部集》用褐纹玉册(泛地脉气),显‘悲悯’;王维山水诗用绿染纸,夹灵植叶片,显‘平和’。宋词分‘豪放’‘婉约’,苏轼《东坡乐府》用青纹玉册,‘大江东去’句带江涛气;李清照《漱玉词》用粉染锦缎,显‘婉约风骨’;辛弃疾词附沙场图,显‘担当’。”
第四层:元明清典籍(5000本)
“元曲《窦娥冤》用黑纹玉册,‘六月飞雪’句带寒冰气,显‘冤屈需昭雪’;《西厢记》用红染锦缎,显‘成全情爱’。明清小说《西游记》用现代线装册,每回附寓意图(‘五行山下定心猿’图显‘悔悟’);《三国演义》附战争警示注(‘战争多生灵涂炭’);《红楼梦》用白纹玉册,显‘洞察人性’。”
第五至九层:近现代典籍(2300本)
“鲁迅《呐喊》《彷徨》用红纹玉册,《阿q正传》注‘不可自欺欺人’;茅盾《子夜》附时代图(上海繁华与危机);巴金《家》用粉染锦缎,显‘反抗腐朽’。现代文学《平凡的世界》用黄纹玉册,显‘平凡坚守’;《三体》用紫染纸,附宇宙文明注(结合《星辰族群指南》)。”
第八架:华夏典籍续编(本,承载:玉册、线装册、混沌丝锦缎)
“第七架是‘初集’,这一架是‘续编’——补华夏典籍的遗漏,共四万本,分‘经史子集补遗’‘近现代专题’两类。”龙宇的指尖在横梁上刻下“华夏典籍续编”,起源力泛着浓郁的人文气,“华夏的思想,不止于诸子与文学,还有‘经史子集’的系统与近现代的‘救亡图存’,这些都要记下。”
第一层:经部补遗(8000本)
“《十三经注疏》全本用白纹玉册,附‘经文本源痕’(每个字的先天道韵);《说文解字》用混沌丝锦缎,录每个字的演化(从甲骨文到楷书),附‘字理与洪荒的关联’(比如‘土’字,像地脉的纹路,显‘厚德载物’)。”
第二层:史部补遗(本)
“《资治通鉴》全本用褐纹玉册,按朝代分册,每册附‘历史地图’(标清当时的洪荒族群分布);《明史》《清史稿》用线装册,附‘明清与洪荒的互动记’(比如明代修士与巫族的交流)。”
第三层:子部补遗(7000本)
“《庄子》《列子》用蓝染锦缎,显‘道家自然’;《孙子兵法》用黑纹玉册,附‘兵法与阵法的结合’(比如‘知己知彼’对应‘周天星斗阵’的侦查法);《本草纲目》用绿染纸,附‘洪荒灵药对照’(比如‘人参果’对应‘草部’的‘不死草’)。”
第四层:集部补遗(5000本)
“《全唐诗》《全宋词》补编用赤羽锦缎,收录遗漏的诗人词作;《古文观止》用玉册,附‘文章道韵分析’(比如《滕王阁序》的‘雄奇’对应洪荒山川的道韵)。”
第五至九层:近现代专题(本)
“红色文献《毛泽东选集》用红纹玉册,附‘革命精神与洪荒抗争的对照’(比如‘持久战’对应‘巫妖劫应对’);科技着作《天工开物》《本草纲目》现代解读本用线装册,附‘科技与道法的结合’(比如‘冶铁’对应‘源金的器道’);儿童文学《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用粉染纸,附彩色插图(源火子用先天火纹绘),教后世孩童‘善良勇敢’。”
第九架:域外文明典籍汇(本,承载:彩羽锦缎、线装册、玉板)
“洪荒要存续,不能只守华夏之脉,还要懂寰宇之典——这一架收录国外典籍三万五千本,分‘古典文明’‘近现代文学’‘哲学与科幻’三类,教后世‘包容差异,明辨是非’。”龙宇的声音里带着开阔,指尖的起源力泛着域外的道韵,刻下“域外文明典籍汇”。
第一层:古典文明典籍(本)
“希腊罗马典籍《荷马史诗》用紫染彩羽锦缎,附‘神话与洪荒的对照’(比如宙斯对应妖族的帝俊);《理想国》用白纹玉板,附‘城邦与族群治理的对比’(柏拉图的‘理想国’对应巫族的‘圣地治理’)。两河文明《汉谟拉比法典》用黑纹玉板,附‘法律与天道规则的关联’(比如‘以眼还眼’对应洪荒的‘因果报应’);埃及《亡灵书》用黄染纸,附‘生死观与玄冥法则的对照’。”
第二层:近现代文学(本)
“欧美文学《哈姆雷特》用青纹玉册,附‘人性挣扎与洪荒生灵的对比’(哈姆雷特的‘生存还是毁灭’对应修士的‘道心抉择’);《巴黎圣母院》用红染锦缎,显‘美与丑的辩证’;《百年孤独》用紫染线装册,附‘魔幻与现实的解读’,教后世‘看清表象下的本质’。”
第三至九层:哲学与科幻(本)
“哲学着作《理想国》《纯粹理性批判》用白纹玉板,附‘哲学思想与洪荒道法的对照’(康德的‘纯粹理性’对应鸿钧的‘天道平衡’);科幻作品《三体》《基地》用线装册,附‘宇宙文明与域外族群的关联’(《三体》的‘黑暗森林’对应《星辰族群辨识法》的‘警惕’);现代诗歌《飞鸟集》用绿染纸,显‘对自然的热爱’,与源木的‘生机道’呼应。”
第十架:跨文明对照典(本,承载:玉册、锦缎、线装册)
“收录了华夏与域外的典籍,还要教后世‘如何对照理解’——这一架共一万五千本,是‘文明交流的桥梁’。”龙宇的指尖刻下“跨文明对照典”,起源力泛着交融的七彩光,“不同文明的思想,看似不同,实则有共通的‘人心’,这些对照典,便是教后世懂‘和而不同’。”
第一层:思想对照(5000本)
“《中外仁学对照》用白纹玉册,对比孔子的‘仁’与耶稣的‘博爱’、墨子的‘兼爱’,附‘本源道韵分析’(三者皆含‘尊重生灵’的道韵);《道法与哲学对照》用蓝染锦缎,对比老子的‘无为’与庄子的‘逍遥’、海德格尔的‘存在’,教后世‘不同道途,同归人心’。”
第二层:文学主题对照(6000本)
“《战争主题文学对照》用黑纹玉册,对比《三国演义》与《伊利亚特》,分析‘战争的代价’(华夏重‘义战’,希腊重‘荣誉’,却皆反对‘滥杀’);《爱情主题文学对照》用红染纸,对比《西厢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显‘情爱皆需成全’。”
第三至九层:文明工具对照(4000本)
“《中外科技史对照》用线装册,对比华夏的‘四大发明’与国外的‘工业革命’,附‘科技与道法的互补’(比如‘火药’对应‘源雷的雷霆术’);《中外历史事件对照》用玉板,对比‘龙汉初劫’与‘特洛伊战争’,分析‘劫数与战争的共性’(皆因贪念与误解)。”
第十一架:典籍护持与解读(5000本,承载:玉册、线装册、桑皮纸)
“典籍收录了,还要教后世‘如何护持、如何解读’——这一架共五千本,是‘传承的钥匙’。”龙宇的指尖刻下“典籍护持与解读”,起源力泛着守护的淡金光,“若典籍坏了、读不懂,再珍贵的传承也会断,这架便是教后世‘守好钥匙’。”
第一层:工具书(2000本)
“《现代汉语词典》《牛津词典》用线装册,附‘洪荒用语对照’(比如‘修士’对应‘先天生灵’);《百科全书》(现代版)用玉册,分‘自然’‘人文’‘科技’三类,附‘洪荒对应条目’(比如‘电力’注‘可用本源气模拟,不可过度依赖’)。”
第二层:典籍修复术(1500本)
“《玉册修复法》用白纹玉册,教后世‘如何补全玉册的裂痕’(用九天息壤混合本源气,按‘裂痕长度:息壤用量=1:3’调配);《锦缎修复法》用彩羽锦缎,教后世‘如何织补破损的锦缎’(用同源的羽毛纤维,以‘九转织阵’修复);《纸张防虫法》用桑皮纸,教后世‘如何用源雷子画的防虫符护纸’(符需贴在纸册的四角,每三个月换一次)。”
第三至九层:解读指南(1500本)
“《诸子典籍解读指南》用褐纹玉册,教后世‘如何理解《论语》《道德经》的深层道韵’;《域外典籍解读指南》用紫染纸,教后世‘如何理解《理想国》《百年孤独》的文化背景’;《儿童典籍解读本》用粉染纸,将复杂的典籍简化(比如《论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简化为‘不做自己讨厌的事’),教孩童易懂。”
终章:十一架承寰宇,万典续洪荒
龙宇转过身,目光扫过十一架书架,从“洪荒本源补全录”到“典籍护持与解读”,每一架都泛着对应的光晕——白(本源)、赤(族群)、青(道法)、黑(劫数)、黄(人族)、蓝(域外)、金(华夏初集)、褐(华夏续编)、紫(域外汇)、七彩(对照典)、淡金(护持解读),十一种光晕交织成一道璀璨的光带,将藏经阁笼罩其中,与穹顶的源光珠、架上的典籍气融成一片。
“玄空,这十一架书架,是洪荒传承的‘十一根支柱’。”龙宇的声音庄重而有力,“第一架是‘骨’,护本源不枯;第二架是‘魂’,存文明不息;第三架是‘路’,引道法不偏;第四架是‘盾’,挡劫数不伤;第五架是‘阶’,助人族成长;第六架是‘窗’,拓视野不窄;第七架是‘根’,承华夏之脉;第八架是‘干’,补华夏之缺;第九架是‘枝’,纳寰宇之典;第十架是‘桥’,连文明之异;第十一架是‘钥’,启传承之门。”
玄空单膝跪地,双手捧着记录用的彩凤羽锦缎——锦缎上已写满了十一架书架的典籍类目、载体、注解、防护,每一个字都泛着淡淡的本源气,像一片浓缩的传承星河。“弟子定不负道尊所托!”他的声音坚定,眼中闪着光,“每本典籍的分类、注解、护持,都不会出半点差错;鸿蒙宗弟子,也会代代守护这十一架典籍,让洪荒的传承,从盘古开天,续到千秋万代!”
龙宇抬手扶起玄空,指尖凝出一缕交融了本源气与人文气的光,注入他体内——这道光能护持玄空的心神,也能让他更好地理解典籍的意义。“无需多礼。”龙宇的目光望向阁外,起源殿外传来源木子培育悟道茶的轻响,源火子炼丹的药香顺着窗缝飘进来,与藏经阁内的典籍气交织在一起,“走吧,《论语》的玉册还需用儒家道韵重刻,《域外典籍汇》的注解要再核对——这十一架万典,可不能马虎。”
玄空连忙跟上,手中的锦缎泛着淡淡的光。藏经阁的青石玉门缓缓关闭,将十一架书架与无数典籍留在其中——从洪荒的本源到寰宇的文明,从道法的实操到人心的滋养,这里藏着的,是亿万年的传承,更是无数生灵的未来。
而这,只是起源殿藏经阁传承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