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随即展开:宽阔的房间里,十几个穿着黄皮军装、戴着钢盔的士兵分散站立,枪口对着角落
一个留着八字胡的鬼子军官坐在凳子上,手指敲着桌面,眼神阴鸷;旁边站着个戴狗耳帽的翻译官,腰弯得像棵垂柳,满脸谄媚。
对面的两个男人,拳头攥得发白,眼神里的怒火几乎要喷出来,死死盯着军官和翻译官。
“这衣服……是倭寇!”
朱元璋一眼就认出了鬼子的军装,脸色瞬间沉了下来,手里的茶杯“哐当”砸在案上
他这辈子最恨倭寇劫掠沿海,见此场景,怒火直往上冒,可惜现在的大明海上力量不足。
其他朝代的帝王也皱起眉,虽不知“鬼子”是哪族,可那军装样式、嚣张气焰,一看就是侵略的异族。
刘邦看着两个男人愤怒却无力的样子,拳头捶在龙椅扶手上:“后世的娃们,究竟遭了多少罪?竟被外人打到这份上,连怒怼都得憋着!”
“他们两个,什么滴干活?” 鬼子军官指着对面的男人,用生硬的中文问道。
翻译官立刻转头,脸上的谄媚瞬间换成凶狠,对着两个男人吼:“太君问你们在这干嘛!老实说!”
“汉奸!” 其中一个男人咬牙切齿地骂道,声音里满是恨意。
翻译官眼神一慌,连忙转头对鬼子军官赔笑:“太君,他说……他想抽口旱烟,解解乏。”
“不行!” 鬼子军官眉头一皱,断然拒绝。
另一个男人气得发抖,对着翻译官骂:“走狗!帮着外人欺负自己人!”
翻译官“呸”了一声,转头又编瞎话:“太君,他说抽旱烟不行,还想喝点酒,毛病太多了!”
说完,还不忘弓着腰补充,“这些人就是欠收拾,太君别跟他们一般见识。”
“好个颠倒黑白的汉奸!”
李世民看得怒不可遏,对房玄龄道,“这等败类,吃着华夏的饭,帮着异族欺负同胞,千刀万剐都不为过!”
刘彻更是脸色铁青,猛地站起来对大臣们道:“朕当年对匈奴、对西域,虽也和亲、也通商,可从未让他们敢这般放肆!
后世竟被异族打到家门口,还有这等汉奸助纣为虐!传朕旨意,今后凡异族敢犯我疆土,高于车轮者全杀!
孩童集中教养,教他们儒学、明事理,天幕说了,儒学最能立心,绝不能让他们再敢觊觎我华夏!”
这时,画面里的“老幺”(其中一个男人)走到墙角,抱起一个形似大号弹弓的物件——木架上绷着粗弦,看着简陋又笨重。
他抱着物件,手指轻轻碰了碰弦,脸上满是复杂,似难过又似隐忍。
“他认识这乐器?” 鬼子军官盯着老幺手里的东西,疑惑地问翻译官。
翻译官凑过去一看,心里“咯噔”一下,这哪是什么乐器?分明是弹棉花的弓!
可他不敢说破,硬着头皮点头:“太君,认识!这叫‘单弦琴’,是咱华夏的传统乐器!”
“单弦琴?” 鬼子军官眯起眼,又确认了一遍,“他会弹?”
老幺抬起头,声音平静却带着一丝嘲讽:“俺家三代,都是弹棉花的。”
鬼子军官听不懂,又看向翻译官。翻译官心里急得冒汗,脸上却挤出惊喜的表情
对着鬼子军官大声道:“太君!他说他家是音乐世家,他是第三代传人!正宗的音乐家!”
说着,还对着老幺使眼色,示意他别拆穿。
“音乐世家?”
鬼子军官眼睛一亮,身体坐直了些,显然对“音乐家”来了兴趣,手指了指老幺手里的“单弦琴”,又指了指老幺,意思是“弹来听听”。
光屏外的帝王们瞬间看明白了
朱元璋笑得又气又乐:“好小子!把弹棉花的弓说成乐器,还敢跟倭寇装音乐家!这脑子转得快!”
刘邦也乐了:“这汉奸翻译官,怕是要吓尿了吧?一边骗倭寇,一边怕被拆穿,这滋味够他受的!”
李世民则点头道:“临危不乱,还能顺着汉奸的话往下演,这老幺,有胆有谋!就是不知道,他这‘单弦琴’,要怎么‘弹’?”
林远看着屏幕里翻译官满头大汗的样子,忍不住笑出声:“这汉奸也是绝了,弹棉花弓硬说成单弦琴,老幺还配合演‘音乐世家’,接下要弹棉花咯,嘿嘿”
各朝代的帝王们也都屏住了呼吸,盯着光屏,他们倒要看看
这“音乐世家传人”,要怎么用弹棉花的弓,给倭寇演一出好戏。
“你滴,弹一个!”
鬼子军官指着老幺手里的“单弦琴”,语气带着几分傲慢
又刻意装出“懂行”的样子,“我滴,是小学音乐教员,对乐器,很懂!”
翻译官刚要扯着嗓子喊“老幺快弹”,就被鬼子军官一眼瞪回去:“你滴,说话噪音太大!对音乐家,要温柔!”
“是是是!”
翻译官连忙收住嗓门,脸上挤出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凑到老幺身边,声音放得又软又谄媚:“老幺哥,您受累,弹一段给太君听听呗?太君可是懂音乐的,您好好露一手,咱都能少遭点罪。”
“弹你个头!” 老幺瞪着他
咬着牙低声骂,“真想拿这弓把你脑袋弹开,看看你这狗脑袋里装的是不是屎!”
鬼子军官见两人嘀嘀咕咕,脸色瞬间沉下来,狐疑地盯着翻译官:“他滴,为什么不弹?”
翻译官心里一慌,脑子飞速转着,突然眼睛一亮,转身对着鬼子军官赔笑:“太君,他在调音呢!
这‘单弦琴’特殊,得用棉花当‘琴码’,没有棉花,弹出来不好听,得找块棉花来才行!”
“用棉花?”
鬼子军官皱着眉,显然没听过乐器要靠棉花调音,可他刚自曝是“音乐教员”
又不好说自己不懂,只能硬撑着点头,“棉花,快去找!”
“好家伙!这翻译官胆子也太大了!” 朱元璋看着光屏
笑得直拍大腿,“弹棉花要棉花,他倒好,说成乐器调音要棉花,一个敢编,一个敢信,还有老幺敢配合演,这仨凑一起,比咱看的戏还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