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屏上的标题带着股神秘的戏谑——【华夏战忽局的名场面,你看过几个?成功把老美给忽悠瘸了】。
“战忽局?”
李世民放下手里的兵书,眼里闪过好奇,“听着像个军中机构,却以‘忽悠’为旗号?还能‘扮猪吃虎’,玩弄列强于股掌?莫非是鬼谷子传下来的纵横之术?”
他打了一辈子仗,深知“兵不厌诈”的道理,却没听过靠一张嘴就能“以弱胜强”的,顿时来了兴致。
大汉的刘彻眉头微挑,手指敲击着案几:“后世网络信息发达,消息传得比飞鸽还快,凭一人之言就能蒙蔽列强?这‘局座’,莫非有通天的本事?”
他打匈奴靠的是刀枪,对这种“舌战群儒”式的交锋,既怀疑又觉得新奇。
【视频解说声带着调侃,画面切到一个身着军装、面带笑容的老者:“在我国,有个极具传奇色彩的军方单位——战忽局(战略忽悠局,网友戏称)。
他们的‘局长’张召忠,被数百万网友称为‘局座一张嘴,顶老美五个师’。这老爷子靠一张嘴,把西方忽悠了三十年,将‘扮猪吃虎’玩到了极致。”】
“一张嘴顶五个师?”
程咬金在大唐殿上差点把嘴里的酒喷出来,粗声粗气地嚷嚷,“这比秦叔宝的双锏还厉害?五个师啊!俺老程带一个师就能扫平一片,五个师……这老爷子莫非是神仙?”
李世民也忍不住莞尔:“若真有这般本事,倒省了不少刀兵。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才是上策。”
【“2009年,华夏传出研制五代机的消息,西方媒体炸开了锅。
这事儿太关键了——直接关系到老美要不要保留F22生产线。当时老美受金融危机冲击
F22造价高达2亿美元,还不能对外出售,纯属烧钱。白房子正琢磨着:要不,把生产线拆了?”】
【“可华夏要搞五代机的消息一出来,他们犹豫了。
毕竟,当时全世界能搞出五代机的,只有老美自己;其他国家顶多有几架四代机,根本不够看。
要是华夏真搞出来了,F22生产线拆了,岂不是拱手让出空中优势?”】
嬴政坐在咸阳宫,冷哼一声,眼神锐利如刀:“蠢货!当然不能让他们留着!生产线在,他们就能源源不断造飞机,迟早是华夏的祸害。必须想办法让他们拆了!”
他这辈子最懂“釜底抽薪”的道理,拆了生产线,再强的兵器也成了无源之水。
【“就在老美举棋不定时,局座在军事节目里开了腔。
他指着屏幕上的华夏战机图片,笑着说:‘这哪是五代机?就是歼10改了改,顶多算4.5代。
老美的F22花了20多年才搞出来,咱歼10刚服役多久?哪有那么快搞出下一代?’”】
【“这话一出,国内军迷心都碎了——盼了这么久的五代机,就这?
可海那边的老美一听,觉得‘这糟老头子说得对’:华夏技术底子薄,哪能跟咱比?拆!赶紧拆!”】
“哈哈哈哈!”
程咬金笑得直拍大腿,眼泪都出来了,“这招高!太高了!先把自己说得啥也不是,让人家放松警惕,然后……嘿嘿
!” 他想起自己当年诈败诱敌的战术,觉得这“忽悠”比诈败还损,还管用。
朱元璋也抚掌大笑:“妙啊!这叫‘示弱藏锋’,比咱当年‘高筑墙,广积粮’还隐蔽!老美怕是到死都想不到,自己拆的是自家的根基!”
他最欣赏这种“不声张却办大事”的智慧,觉得比喊打喊杀高明多了。
【“结果呢?老美的F22生产线刚拆利索,咱的五代机歼20就实现了首飞!更绝的是,后来国家公布歼20研发团队名单,那个‘满嘴胡话’的局座,赫然在列!”】
【“据说老美得知消息时,气得把咖啡杯都摔了——合着自己拆生产线,是被人忽悠了!这哪是4.5代?分明是正儿八经的五代机,而且进度比他们想的快多了!”】
“漂亮!”
刘彻猛地一拍案,眼里闪着光,“这才叫‘兵者诡道’!先让对手轻敌,再出其不意,比硬拼省力多了!”
他突然觉得,自己当年派张骞出使西域,不光是为了联合大月氏,或许也该派个“战忽”高手,去忽悠匈奴放松警惕。
刘邦看得眉飞色舞,对着身边的陈平道:“陈平,你瞧见没?这‘忽悠’的本事,比你当年的反间计还厉害!下次咱跟项羽对阵,你也学两手?”
陈平哭笑不得,心里却暗叹:这局座的手段,确实出神入化。
【弹幕里,网友们的评论早已刷屏,满是骄傲和调侃:
“局座:我不是针对谁,我是说在座的列强,都被我忽悠过。”
“F22生产线:我当时就觉得不对劲,可老美不听啊!”
“战忽局三大定律:局座说有,可能没有;局座说没有,肯定有;局座说不行,马上就行。”
“这哪是忽悠?这是战略级的信息战!不费一兵一卒,废了对方的杀器,高!”】
曹操摸着下巴,若有所思:“这‘信息战’,比咱的‘望梅止渴’‘割发代首’高明多了。
看不见硝烟,却能毁掉对方的根基。看来,后世的战争,不光靠刀枪,更靠脑子和嘴啊。”
李世民对房玄龄道:“玄龄,记下来。以后跟吐蕃、突厥打交道,不光要备着刀兵,也得养几个‘能说会道’的,关键时刻,一张嘴或许比十万兵还管用。”
他突然觉得,自己当年对突厥的“战而后和”,或许能更巧妙些。
林远看着视频里局座狡黠的笑容,也忍不住笑了。
战忽局的“忽悠”,从来不是瞎编乱造,而是基于对对手心理的精准把握,用“示弱”掩盖真实实力,为自己争取发展时间。这背后,是华夏“藏拙于巧”的智慧。
各朝代的帝王们,此刻都在心里琢磨着。
嬴政想着:“大秦也该养些‘辩士’,去忽悠其他国家放松警惕。”
朱元璋盘算:“回头让那些官员也学学这本事,还能‘忽悠’敌国自乱阵脚。”
刘彻则下定决心:“等搞定匈奴,就派个‘局座式’的人物去西域,把那些小国‘忽悠’得服服帖帖。”
程咬金还在念叨:“一张嘴拆了对方的生产线,这老爷子,俺老程服!”
李世民瞪了他一眼,嘴角却忍不住上扬——看来,不管是冷兵器时代还是信息时代,“智慧”永远是最锋利的武器。
而远在大洋彼岸的老美,大概永远也想不到,自己当年那个“拆生产线”的决定,会被千百年前的华夏帝王们,当成“被忽悠瘸了”的经典案例,反复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