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玥温和但坚定地婉拒了:“夫人,您的担心我明白。”
“但我带的药材已经用完了,必须回城补充。而且离家已久,我也很思念我的家人。”
“这样吧,等嫂子临产前几日,你们可以派人到石城城门口的隋记食肆找我,我一定尽快赶过来。”
她想了想,还是又多说了几句:“另外,石城有一位姓王的稳婆,经验非常丰富,接生过无数妇人,手法极好。”
“只是她是汉人,不懂牡话,而且年事已高,不知道她是否愿意远道来牡寨接生。你们若需要,可以试着去请请看,态度诚恳些说不定能说动她。”
族长夫人一听,如同抓住了另一根救命稻草,连忙感激道:
“太好了,多谢秦大夫告知。不会牡话没关系,银花会说汉话。”
“我们一定会备上厚礼,诚心去请这位王稳婆,真是太谢谢你了。”
秦玥笑道:“夫人不必客气。”
她转头看向一旁的银花,用汉话邀请道:
“银花圣女,以后若得空来石城,一定要来我家做客。”
银花看着她,嘴角弯起明媚的笑容,也用流利而标准的汉语回应道:
“一定会的。秦郎中,路上保重。”
回程的马车上,阿土显得有些心不在焉,不像来时那样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反而时不时地撩开车帘,朝着身后渐行渐远的牡寨方向张望,眼神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怅然若失。
屠老三和苏春意将他的小动作看在眼里,互相交换了一个了然的眼神,含笑不语。
马车轱辘碾过山路,载着满车的故事和悄然滋长的情愫,朝着石城的方向驶去。
秦玥的马车驶回石城时,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夏日最后的燥热,但某些东西已经悄然不同。
她得知刘昌已经回弥州了,怔了怔,一种难以言喻的失落感悄然漫上心头,淡淡的,却挥之不去。
这种感觉,和当初孙知言离开时很像,都带着离别的不舍,却又截然不同。
和孙知言留下书信不同,刘昌没有留下任何只言片语。
直到秦玥推开自己房间的门,一股馥郁甜蜜的芬芳便温柔地包裹了她。
窗边静静地放着一盆盛开的徘徊花。
植株显然被精心照料过,叶片墨绿油亮,枝头上缀满了层层叠叠、娇艳欲滴的粉色花朵,正开得如火如荼,花香弥漫了整个房间。
秦玥走到花前,指尖轻轻拂过柔软的花瓣,刘昌那句清晰而郑重的话语仿佛又一次在耳边响起:
“玥儿,我们都要好好长大。”
她低声将这句话重复了几遍,像是在咀嚼其中深沉而克制的意味。
直到屋外传来隋安儿的呼唤,她才深吸了一口花香,将心中那点莫名的怅然压下,转身应声出门。
晚上,秦家小院里格外热闹。
秦阳和隋安儿做东,邀请了屠老三家、岩桑一家,还有王掌柜一家,四家人热热闹闹地聚在了一起。
席间,大家自然问起秦玥他们此次出行的经历。
秦玥便将佤山和牡寨的见闻细细说来,当说到阿土因口无遮拦被牡族少年堵住“教训”了一顿时,众人都笑了起来。
岩桑和阿土娘听着儿子挨揍的经历,非但没心疼,反而相视一笑。岩桑拍着大腿笑道:
“该!这小子就是欠收拾。人教人,教一百遍也学不会。事教人,一遍就刻骨铭心。看他以后还敢不敢不分场合地乱放炮。”
阿土被说得面红耳赤,挠着头嘿嘿傻笑,在众人的打趣声中,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夜深席散,星空下的少年们各自怀揣心事。
阿土下意识地就想像往常一样,用手肘碰碰身边,想和刘昌嘀嘀咕咕地说一说那个牡族圣女银花,可胳膊却碰了个空。
他侧头看着身旁那个空荡荡的位置,心里也仿佛空了一块,不由地轻轻叹了口气。
而此时,远在弥州刘家大宅的书房里,刘昌正就着明亮的烛火,仔细翻检着一本厚厚的书册。
书页间,夹着不少他精心收集的枫叶。
他拿起一片颜色最为绚烂、形状最为完美的,对着灯光细细看着,唇角微微扬起。
他打算将这片最美的枫叶好好保存起来,等下次见面时,送给那个心里惦记着的人。
石城里,阿依紧紧搂着秦玥的胳膊,眼睛亮晶晶的,缠着她再讲一遍去佤山和牡寨的故事,尤其是那些治病救人的细节,她百听不厌。
第二天天刚亮,秦玥和阿依早早起身,跟着林郎中去药铺坐堂。
周掌柜见到秦玥回来,笑着打招呼:
“秦小郎中回来了,这一趟收获不小吧?”
他顿了顿,又特意叮嘱道:
“下次再要出门行医,提前告诉我一声,我好给你把所需的药材都备齐打包好。”随后又强调道:
“你可别推辞,这可是小东家离开前再三叮嘱过的,务必办好。”
秦玥想起那盆沉默盛开的徘徊花,心中微暖,不再客套,大大方方地点头应下:
“好,那就多谢周掌柜,下次一定提前麻烦您。”
在药铺忙碌了一整天,晚上回到家,秦玥顾不得休息,立刻拿出那本记得密密麻麻的手札,去找林郎中探讨请教。
林郎中一页页仔细翻看,不时提出疑问或指出某些记录不够精准之处。
经先生一番指点,秦玥茅塞顿开,将其中几处谬误仔细修改,又增添了许多新的见解和注释,使得这份手稿愈发完善。
第二天,她又带着补充后的手札,去拜访了王稳婆。
王稳婆不识字,但看到秦玥那本写满娟秀字迹的手札,还是爱不释手。
粗糙的手指一遍遍抚过纸页,眼睛里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有欣慰,更有一种薪火相传的感动。
秦玥依偎在她身边,将自己此行所见所闻,尤其是那些怀孕妇人的各种症状、当地的做法以及自己的诊断和思考,一一说给王稳婆听。
王稳婆听得极其认真,随后打开话匣子,将自己积攒了一辈子的接生经验、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应对的法子,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