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安儿刚站起身,还没来得及迎出去,就见岩桑已经风风火火地闯进了院子,手里还提溜着好几串用坚韧的水草串起来的鱼。
那些鱼每条都有一斤上下,鳞片在阳光下闪着银光,尾巴还在有力地甩动,显然是极其新鲜。
“哈哈哈,快看看我搞来的好东西。”岩桑嗓门洪亮,脸上带着收获的喜悦和自豪。
“这可是我今儿个天不亮就爬起来,跑到城郊的鱼塘里,亲手捞上来的。”
“这个头儿的鱼,剖成两半,用我们佤寨的法子烤来吃,最是香嫩入味,下酒一绝。今晚你们都别跟我抢,看我给你们露一手!”
秦阳见状,赶紧放下手里的活计迎上去,接过那沉甸甸的几串鱼,入手还能感觉到鱼身强健的扭动,不由赞道:
“大哥,你这抓鱼的手艺可以啊,这鱼真不错。”
“那是!”岩桑毫不谦虚,大手一挥,“走,兄弟,咱俩赶紧把它们拾掇出来。”
两个男人立刻蹲到井边,就着井水开始忙活。
秦阳拿来砧板和刀,岩桑则熟练地抓起一条鱼,刮鳞、剖腹、去除内脏和鳃,动作麻利流畅,一看就是常做这些事的。
秦阳在一旁打着下手,负责将处理好的鱼用清水反复冲洗干净,沥干水分。
接着,岩桑便开始准备烤鱼的秘制佐料。
他将新鲜葱、姜、蒜、青辣椒、芫荽一一切得细细碎碎,放入碗中,又撒上适量的盐,用手充分抓拌均匀,那股混合着辛辣和清香的独特气味立刻弥漫开来。
“看好了,兄弟,这才是关键。”岩桑一边说,一边将拌好的佐料仔细地塞进每条鱼被剖开的肚子里,尽量塞得均匀饱满,然后将鱼肚子合拢。
他又拿出香茅草叶,取两三根,灵巧地将鱼捆扎好,既固定了鱼身,又能让香茅草的清香在烤制过程中渗入鱼肉。
最后,再用削薄的竹片将鱼夹紧,这样烤的时候鱼就不会散开变形。
两人配合默契,很快就将几条鱼都处理妥当,放在一旁的大盘子里备用。
接着,他们又搬来小炭炉,生了炭火,等着火候稳定下来好烤鱼。
另一边,隋安儿也没闲着。
灶上的大铁锅已经烧热,她倒入适量的油,待油热后,熟练地将姜片、蒜片、葱段、干辣椒以及八角、香叶、桂皮等香料下锅,快速煸炒。
瞬间,一股浓郁的辛香被热油激发出来,充满了整个小院。
香味出来后,隋安儿将秦阳早已斩好块的、焯好水的鹅肉倒入锅中不断翻炒。
很快,鹅肉表面开始变得微黄焦香,滋滋地冒出诱人的油脂。
她接着倒入酱油,快速翻炒,让每一块鹅肉都均匀地裹上酱色,酱香和肉香完美融合。
随后,她放入几小块冰糖提鲜增亮,再加入足量的热水,水量刚好没过所有的鹅肉。
盖上厚重的木头锅盖,大火烧开后,便转为小火,任由其在锅里咕嘟咕嘟地慢慢炖着,让鹅肉变得酥烂入味。
趁着炖鹅肉的功夫,隋安儿又手脚麻利地和了一盆玉米面,准备待会儿在铁锅边上贴上一圈金灿灿的玉米饼子。
饼子下半截浸在浓郁的汤汁里,上半截烤得焦香,想想都让人流口水。
接着,她又飞快地拌了几个爽口的凉菜,炒了几个快手小炒,灶房里香气四溢,各种味道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最令人心安的家常盛宴。
夕阳终于完全沉入了西山,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小院里灯笼亮起,温暖的光芒笼罩着忙碌而喜悦的人们。客人们也开始陆陆续续登门了。
秦玥刚跑出巷子口,想去阿土娘家叫人,就见春姨娘和阿土娘已经一人抱着一个胖娃娃,有说有笑地走了过来。
安禾和秦瑶两个小肉团子,一看见穿着漂亮新裙子的秦玥,都兴奋地挥舞着小拳头,咿咿呀呀地叫着。
秦玥心里软成一滩水,赶紧迎上去,雨露均沾,在每个娃娃粉嫩嫩的脸蛋上都“吧唧”亲了一口,逗得两个小家伙咯咯直笑。
最后到的是玉叫和岩帅,岩帅这次特意扛来了一大坛自家酿的包谷酒,叫嚣着要大醉一场。
林郎中一听岩帅的话眉毛立刻皱了起来,直接就对着岩帅一顿批评,语气严肃:
“玉叫如今有身子,最是需要人照顾的时候。你若是今晚再喝得酩酊大醉,人事不省,难不成还要让她一个孕妇来费力照顾你吗?真是胡闹!”
岩帅听不懂汉话,一脸茫然地看着林郎中。秦阳赶紧在一旁用佤话翻译给他听。
岩帅听完,非但没有生气,反而露出恍然大悟和羞愧的表情,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连连对着林郎中道谢:
“多谢林老先生提醒,是我想得不周到,光想着高兴了,忘了这茬。您老说得对,说得对,我今晚一滴酒不沾,保证好好照顾她。”
他转头看向玉叫,眼神里充满了歉意和体贴。
林郎中见他听劝,脸色才缓和下来。他又仔细地替玉叫把了脉,沉吟片刻后叮嘱道:
“脉象还算平稳。但你年纪不小了,怀胎更需格外小心。平日切记不可提重物,不可过度劳累,要好生将养着。”
“但也不能大鱼大肉进补过度,反而不好。以后每五日,务必来药房找我把脉。”
玉叫知道林郎中是真心为自己好,感激地点头应下:“哎,我记得了,一定按时去麻烦您老人家。”
林郎中又看向岩帅,继续叮嘱:“还有你,做丈夫的,不仅要管着她别劳累,更要紧的是要让她心情舒畅,开开心心的。”
“孕期最忌讳的就是郁结于心,闷闷不乐!得多陪她说说话,散散心,知道吗?”
依旧是秦阳翻译,岩帅听得极为认真,连连点头称是,拍着胸脯保证:“您放心!我一定让她天天都高高兴兴的!”
一旁春姨娘忍不住问道:“林先生,您能听懂佤话,却不会说是吗?”
林郎中点了点头:“是啊,来石城这么多年了,听的多了,大概意思能猜个七八分,勉强能听懂。但这舌头就像打了结,怎么也学不会说咯。”
他顿了顿,指着秦玥对春姨娘说,“秦玥聪明,她六七岁的时候就开始有心学各族的话了,现在不仅能听懂,还能说上不少呢。”
春姨娘惊讶的看向秦玥夸道:“玥儿真棒!熙儿也该学学。”
玉叫赶紧插话:“妹子,我会说好些族的话呢,最近我都在家,空闲多。熙儿要是想学,随时让她来我家玩,我教她。”
随后看向林郎中和秦玥说:“那个爨族小丫头能一道来最好了。”
春姨娘三人自然是高兴应下,陪着王夫人过节的秦熙和阿依却不知,自己又多了一门要学的功课。
这时,岩桑那边的烤鱼已经散发出了诱人的焦香,混合着香茅草的特殊香气,令人食指大动。
隋安儿也掀开了炖大鹅的锅盖,瞬间,浓郁的肉香和酱香涌出,锅边的玉米饼子也烤得金黄焦脆。
“开饭啦!”秦阳笑着高声招呼道。
众人纷纷笑着围拢过来,桌子上,北方的铁锅炖大鹅酱香浓郁,肉烂汤醇。西南的香茅草烤鱼辛辣鲜香,风味独特。
这一南一北两道菜,此刻却奇妙地在这个小院的餐桌上相遇了,香气交融,不分彼此。
就像围坐在桌边的这一群人一样,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过往。
却因各种机缘聚在了这里,像家人一样,在这个团圆的日子里,分享着美食,分享着喜悦,也分享着对未来的期盼。
小院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和食物的香气一起,飘向那轮渐渐升起的、又圆又亮的中秋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