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冰雪消融后的土地变得松软湿润,正是耕种的好时节。李家村的村民们忙碌了起来,扛着锄头、牵着耕牛,来到田地里翻土、播种,希望今年能有个好收成。
李渔也没闲着,每天除了修炼,都会去田里帮忙。他力气大,又懂得些灵气催生的小技巧,撒下的种子成活率比别人高不少,村民们都乐意让他搭把手。
这天一早,李渔跟着林婉儿一家来到稻田。林婉儿的爹正赶着牛犁地,李渔则负责将腐熟的农家肥均匀地撒在田里,林婉儿和她娘则在一旁整理种子。
“清儿,你这撒肥的手法真均匀,比我撒得还好。”林婉儿的爹笑着说,手里的牛鞭轻轻一扬,耕牛迈着稳健的步伐往前走,身后留下一道道整齐的犁沟。
“叔叔过奖了,就是多练了几次。”李渔笑着说,手上的动作不停。他运转一丝灵气附着在肥料上,让其落地后能更快地渗入土壤,滋养土地。
林婉儿蹲在田埂上,手里捧着一把稻种,时不时抬头看看李渔,嘴角带着甜甜的笑。阳光洒在她脸上,绒毛都看得一清二楚,显得格外娇俏。
“李渔哥,你看我选的种子好不好?”林婉儿举起手中饱满的稻种,向李渔炫耀。
李渔凑过去看了看,点头道:“不错,颗粒饱满,肯定能长出好庄稼。”
“那是,这可是我和娘挑了一晚上的。”林婉儿得意地说,又低下头,小心翼翼地将种子分类,把那些干瘪的挑出来。
田地里很热闹,村民们互相吆喝着,说着笑话,偶尔还有孩子跑到田里追逐打闹,被大人笑着赶开。李渔看着这充满生机的景象,心里格外踏实。
中午时分,太阳升高了,天气变得有些热。林婉儿的娘提着一个篮子过来,里面是凉好的绿豆汤和刚蒸的菜窝窝。
“大家歇会儿,喝点水,吃点东西。”
村民们纷纷放下手里的活计,围坐在田埂上,拿起窝窝就着绿豆汤吃了起来。菜窝窝是用玉米面和野菜做的,带着淡淡的清香,绿豆汤清甜解渴,简单的食物却让人吃得格外满足。
“清儿,尝尝婶做的窝窝,里面放了荠菜,可香了。”林婉儿的娘递给李渔一个菜窝窝。
“谢谢婶,肯定好吃。”李渔接过窝窝,咬了一大口,果然清香可口。
林婉儿坐在李渔身边,小口喝着绿豆汤,忽然指着不远处的田埂说:“李渔哥,你看那是什么?”
李渔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几只色彩斑斓的蝴蝶正在花丛中飞舞,翅膀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格外好看。
“是蝴蝶。”李渔笑着说。
“好漂亮啊。”林婉儿眼睛亮晶晶的,忍不住站起身追了过去。蝴蝶似乎不怕人,在她身边绕了几圈,才慢悠悠地飞走了。
林婉儿追了几步,没追上,有些失望地回来,脸颊跑得通红。“它们飞走了。”
“没关系,等过段时间,田里的花开得更多了,蝴蝶还会来的。”李渔安慰道。
休息了一会儿,大家又投入到忙碌的耕种中。李渔负责播种,他将稻种抓在手里,均匀地撒在犁好的田沟里,动作熟练而精准。灵识扩散开来,能清晰地感知到种子落入土壤的瞬间,他甚至能隐约感觉到种子内部蕴含的微弱生机。
“真神奇。”李渔心里暗暗感叹,原来灵气不仅能用于修炼和战斗,还能与世间万物产生这样奇妙的联系。
下午,李渔被安排去帮张大爷引水灌溉。张大爷家的田在高处,需要从河里引水过来,光靠人力很费劲。李渔运用水属性法术,引来一股水流,顺着挖好的沟渠流进田里,省了不少事。
“清儿,你这法术可真管用,比我们挑水快多了。”张大爷看着汩汩流淌的清水,笑得合不拢嘴。
“举手之劳,大爷。”李渔笑着说,控制着水流的速度,确保每块田地都能浇透。
夕阳西下时,一天的耕种终于结束了。村民们扛着农具,踏着余晖往家走,虽然疲惫,脸上却带着满足的笑容。李渔的衣服上沾满了泥土,额头上全是汗水,却一点也不觉得累。
“李渔哥,你身上都是泥,快洗洗。”林婉儿递过来一块干净的布巾。
李渔接过布巾,擦了擦脸和手,笑着说:“没事,泥土是好东西,说明今天没偷懒。”
林婉儿被他逗笑了,眼睛弯成了月牙:“晚上来我家吃饭吧,我娘做了红薯稀饭和炒青菜。”
“好啊。”李渔欣然答应。
回到清风观,李渔先去打了桶水清洗了一下,换上干净的衣服,才往林婉儿家走去。晚饭很简单,红薯稀饭香甜软糯,炒青菜清爽可口,李渔吃得很香。
饭桌上,林婉儿的爹说起村里的事,说村东头的王二家的牛生病了,请了兽医来看,还没好利索。李渔听了,说明天去看看,或许能用灵气帮忙调理一下。
“那可太好了,清儿你懂法术,说不定真能治好。”林婉儿的爹高兴地说。
吃过晚饭,李渔往回走。夜色中的村庄很安静,只有偶尔传来的狗叫声和虫鸣声。他抬头看着天上的星星,心里充满了平静。
耕种虽然辛苦,却充满了希望。就像他的修行之路,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行,总能看到收获的那天。
回到清风观,玄尘道长正在打坐。李渔简单说了说今天的事,玄尘道长点头道:“万物生长皆有灵气,你能在耕种中感悟生机,对修行也是有益的。”
李渔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坐在院子里,运转心法,感受着体内缓缓流转的灵气。他觉得,今天的灵气似乎比往常更加鲜活,带着一丝春日的生机。
这个春天,注定是充满希望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