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九日,东陵菩陀峪定东陵地宫深处,一场绝密的安葬仪式正在举行。慈禧太后的梓宫已经安置妥当,但李莲英却屏退众人,独自留在地宫中,进行着最后一道不为人知的程序。
他从怀中取出一个特制的鎏金木盒,盒内铺着明黄锦缎,上面静静躺着那枚已经碎裂的血玉镯。
尽管已经破碎,但那些碎片仍然散发着幽幽红光,仿佛有生命般微微颤动。
“老佛爷,奴才这就让这邪物永世不得超生。”
李莲英对着慈禧的梓宫叩了三个头,然后小心翼翼地将木盒放入早已准备好的暗格中。
这个暗格位于梓宫正下方,是李莲英特意命工匠设计的。
暗格内壁刻满了佛经符文,还撒满了朱砂、雄黄等辟邪之物。最厉害的是,暗格底部铺着一层厚厚的陨铁,据说能隔绝一切阴阳气息。
“但愿如此能镇住这妖物...”李莲英喃喃自语,额头上渗出细密汗珠。
就在他准备封闭暗格时,异变突生!那些玉镯碎片突然红光大盛,竟然自行飞起,想要冲出木盒!
“不好!”李莲英大惊失色,急忙取出早就准备好的符箓贴在盒盖上。
那是他从龙虎山天师那里求来的“太上镇煞符”,据说能镇压一切邪祟。
符箓贴上后,碎片果然安静下来。
但李莲英分明听到一个冰冷的声音在脑中响起:“李莲英...你以为这样就能困住我吗?待我吸尽这陵墓的阴气,就是破封之时...”
李莲英咬牙道:“妖孽!休得猖狂!这地宫乃大清龙脉所在,更有佛祖庇佑,岂容你作祟!”
他不再犹豫,迅速封闭暗格,又在上面加了三道铜锁,每道锁上都刻着镇邪经文。
完成这一切后,李莲英已是浑身湿透。他跪在慈禧梓宫前,磕了三个头:“老佛爷,奴才能做的都做了。
但愿列祖列宗保佑,将这邪物永远镇压于此。”
然而就在他准备离开时,地宫内突然阴风大作!所有烛火瞬间变成幽蓝色,墙壁上渗出滴滴血珠!
“不知死活...”那个冰冷的声音再次响起,“你以为那些小把戏能困住我?告诉你,这陵墓的每一块砖石都浸透着冤屈,正是我最好的养料!”
李莲英吓得魂飞魄散,连滚爬地冲出地宫,对守在外面的工匠大喊:“封门!快封门!”
工匠们急忙用铜汁浇灌石门缝隙。
说也奇怪,铜汁一接触石门就发出滋滋响声,仿佛在灼烧什么无形之物。更可怕的是,从门缝中竟然渗出黑色黏液,散发出刺鼻的腐臭!
“天呐!地宫里有东西!”工匠们吓得手脚发软。
李莲英强作镇定:“休得胡言!那是...那是防腐的药液!快封门!”
就在石门即将完全封闭的瞬间,所有人都清晰地听到地宫内传来一声女子的冷笑:“等着吧...很快我就会出来的...”
“轰隆”一声,石门终于完全封闭。李莲英瘫坐在地,面色惨白如纸。
回到北京后,李莲英夜不能寐。
每晚都会梦见那枚血玉镯在地宫中吸收阴气,渐渐恢复原状。
有时甚至会梦见慈禧从棺中坐起,腕上戴着那枚完好如初的血玉镯,对他冷笑:“莲英,你失算了...”
更可怕的是,东陵守陵人传来消息,说夜半常能听到地宫中传出诡异声响,有时是女子的哭声,有时是冷笑,甚至有守夜人发誓看到地宫入口有红光闪烁。
李莲英不得不秘密请来道士做法,在东陵周围布下重重结界。但每个前去做法的道士回来后都会大病一场,说什么“邪气太重,非人力可制”。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
消息传到东陵,守陵人惊骇地发现,地宫入口的石门竟然出现裂痕!那些裂痕组成一个诡异的狼头图案,与慈禧腕间的痕迹一模一样!
“要出来了...那东西要出来了...”老守陵人吓得连夜逃走。
1928年,军阀孙殿英盗掘东陵。当炸开慈禧地宫时,匪兵们都被眼前的景象吓呆了——慈禧的遗体竟然完好如初,仿佛睡着一般。
而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她的腕间有一圈清晰的红痕,正在发出微弱红光!
“妖...妖怪啊!”不少匪兵吓得扭头就跑。
孙殿英强作镇定,命人搜刮陪葬品。
但当他们想要抬动慈禧遗体时,那遗体突然睁开了眼睛!同时地宫内阴风大作,吹灭所有灯火!
“快跑!”不知谁喊了一声,匪兵们连滚爬逃出地宫。
事后清点,绝大多数陪葬品都被盗走,唯独那个装有血玉镯碎片的鎏金木盒不翼而飞。
有人说被孙殿英私藏了,有人说根本就没这个盒子,还有人说看到一道红光从地宫飞出,向东北方向去了...
更诡异的是,参与盗陵的匪兵后来大多不得好死:有的发疯,有的暴毙,有的甚至莫名自燃而亡。
孙殿英本人也屡遭厄运,最后死在战犯管理所中。
而东陵自此成为着名的“邪地”,常有怪事发生。
有人说夜半能看到慈禧的鬼魂在陵区徘徊,腕上戴着发光的红镯;有人说听到地宫中传出女子的笑声;还有人说,那枚血玉镯根本没有被镇压,而是借盗陵之机重见天日,继续寻找新的宿主...
长白山的寒风中,回荡着得意的笑声:“终于...终于自由了...下一个百年,我要换个玩法...”
大清王朝随风消逝,但百年的诅咒似乎还在继续。而那枚血玉镯的最终归宿,也成为了一个永远的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