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报声炸响的时候,陈浩正把脸贴在孵化室的观察窗上,像是想用体温孵蛋。
他没动,只是眼皮跳了两下。那声音不算新鲜,生态圈里警报拉过十七回,有六次是娜娜误判老鼠闯入,还有一次是因为他自己忘了关冷冻柜门。
“又来?”他头也不回,“第几次了?”
“本次为最高优先级生物威胁警报。”娜娜的声音从头顶传来,“变种病毒突破血清屏障,三号培养皿内宿主细胞溶解率已达百分之九十一。”
他慢慢直起腰,后背发出一串脆响,像有人在掰火柴。昨天刚从低温里捞出来,今天又要跟病毒赛跑,这日子过得比食堂剩菜还馊。
“所以……原来的药,废了?”
“完全失效。”她说,“变异株外壳蛋白结构重组,抗原识别位点消失。”
他啧了一声,转身扶着操作台边缘往主控屏走。脚步有点虚,膝盖像是被谁偷偷卸了零件。走到一半,手一滑,差点把记录板甩出去。
机械臂及时伸过来,把他那只快抽筋的手托住,稳稳按在台面上。
“谢谢。”他喘了口气,“下次能不能提前打个招呼?比如‘注意,人类即将摔倒’。”
“已连续七分钟监测到你步态偏移超过安全阈值。”她说,“建议使用辅助支架。”
“我不残。”他瞪眼,“我只是……刚复活。”
他撑着台面调出数据流,眼睛扫过一排排跳动的曲线。红色的波峰一路冲顶,像极了他上周吃火锅时的心跳。
“鸡胚呢?”他问,“还能用不?”
“库存四十七枚,活性良好。”
“那就上。”他拍了下屏幕,“搞点新的抗体出来。老血清不行,咱们就现场现做——鸡蛋孵抗体,听着还挺有烟火气。”
“方案风险极高。”她提醒,“鸡胚免疫系统与人类差异显着,成功率不足百分之二十三。”
“二十三也比零强。”他咧嘴,“再说了,我考试及格率还没百分之五呢,不也混到大学毕业?”
他让娜娜调出操作流程,自己一边看一边嘀咕:“低温诱导,绿液注射,双轨并行……听着像早餐店同时煎蛋和煮豆浆。”
第一轮选了十五枚胚胎,编号01到15。他戴上手套,手指刚碰到注射器,就开始抖。
第三针扎下去,蛋壳裂了。
透明液体顺着裂缝流出来,像谁打翻了一小碗清汤。
“完了。”他盯着那摊湿痕,“我把未来的救命鸡给弄流产了。”
“剩余胚胎仅支持两次完整实验。”娜娜说,“若失败,需重新培育母体组织液,耗时至少七十二小时。”
他沉默两秒,突然把手伸进支架卡槽。
“夹紧点。”他说,“再松我就改行卖茶叶蛋了。”
机械臂缓缓收紧,把他整条胳膊固定在操作台上。他现在像个被绑在实验桌上的倒霉样本,但至少手不抖了。
“开始吧。”他吸了口气,“让我们看看,是病毒聪明,还是胖小子更狠。”
注射顺利完成。十五枚胚胎全部送入恒温舱,温度设定三十七度二,湿度百分之六十,灯光模拟自然昼夜循环。
“接下来就是等?”他问。
“前六小时最关键。”她说,“若病毒载量下降,说明抗体生成启动。”
他坐在观察窗前的小凳上,盯着舱内那一排排静静躺着的蛋。没人说话,只有设备运转的低鸣。
三小时后,监控显示病毒载量下降七成。
他猛地一拍大腿:“成了?”
“初步抑制达成。”娜娜确认,“但尚未产生中和抗体。”
“差一步也是进步。”他靠回墙边,“总比上次我打游戏连复活点都找不到强。”
他本想眯一会儿,可刚闭眼,警报又响了。
这次是黄色预警。
“检测到三枚胚胎神经管发育异常。”娜娜调出影像,“形态畸变率上升至百分之四十。”
他冲到屏幕前,看见其中几个蛋内部结构扭曲,像被无形的手拧过一圈。
“怎么回事?”他皱眉,“是不是温度太高?”
“当前舱温三十七度四,确比标准高零点八度。”
“难怪。”他翻出数据库里的禽类发育模型,“鸡胚最怕热,高一度都能长出两个脑袋。赶紧降下来。”
温度下调,他又让娜娜加入微量维生素b12溶液,通过雾化喷头均匀扩散。
“这玩意儿就像给鸡蛋补脑。”他嘟囔,“希望它别孵出个会写论文的鸡。”
接下来的十二小时,他几乎没离开过孵化室。
饿了就啃块压缩饼干,渴了喝一口常温营养液。困得眼皮打架,就拿笔戳自己大腿。
凌晨三点十七分,第一声啄壳声响起。
咔、咔、咔。
轻,但清晰。
接着是第二声,第三声。
恒温舱里,一只毛茸茸的小脑袋破壳而出,湿漉漉的羽毛慢慢蓬松起来,站得歪歪扭扭,但确实活着。
紧接着,第二只、第三只……
所有存活胚胎陆续破壳,共十二只小鸡,全部活动正常,无畸形。
“病毒载量?”他哑着嗓子问。
“降至百分之零点一。”她说,“已进入清除阶段。”
他长长吐出一口气,整个人往后一倒,靠在椅背上不动了。
“活了。”他喃喃,“真活了。”
他伸手摸了摸其中一只小鸡的脑袋,软乎乎的,带着刚出生的温热。
“你们可是救了我的命。”他说,“以后别吃虫子,吃我的剩饭就行。”
他笑了一下,然后头一歪,睡着了。
记录板还攥在手里,上面写着最后一行字:“b12有效,下次剂量减半。”
娜娜关闭高压模式,转入低功耗巡检。
她的机械眼扫过每一只新生小鸡的生命体征,数据稳定,呼吸频率正常,体温分布均匀。
她将首批抗体血清样本抽出,放入冷藏管,标签自动打印:
【代号:蛋盾-a】
【提取时间:04:17】
【适用范围:变种逆转录病毒】
她准备下一步分离血清蛋白,但动作停顿了一下。
陈浩还在睡,嘴角挂着点饼干渣,手里紧紧抓着记录板,像抓着救命稻草。
她没有叫醒他。
灯光保持常亮,孵化室的温度维持在三十六度五,刚好适合人类浅眠。
她调出后台日志,在“实验备注”栏输入一行字:
“方案成功。执行者全程未更换坐姿,进食一次,自述‘比考试还累’。”
输入完毕,她收回机械臂,静默立于操作台旁。
窗外,最后一只小鸡终于挣脱蛋壳,颤巍巍地站起身,抖了抖翅膀。
它的左脚上有一圈淡淡的褐色斑纹,不像色素沉淀,倒像是某种天然标记。
陈浩的手指忽然动了一下,把记录板攥得更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