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隆国的沙漠中,两个穿着灰褐色商旅长袍的身影正猫着腰,借着风沙的掩护向沙漠内潜行。他们是灯塔国中情局的资深特工,携带的背包里藏着微型夜视相机与加密通讯器,目标是三十公里外的卫星发射场。可刚离卡隆国卫星发射基地不到五公里,领头特工的手腕突然震动——那是危险预警装置发出的信号。
抬头望去,沙丘顶端不知何时悬停着三架银灰色无人机,机腹下的红色激光正牢牢锁定他们的位置。更远处,传来履带碾压黄沙的沉闷轰鸣,五辆涂着荒漠迷彩的步兵战车正朝这边疾驰,车身上的重机枪已扬起枪口。
“是卡隆国的军人!”另一名特工脸色骤变,慌忙摸向背包里的电磁干扰器,却发现设备早已失灵——周围的电磁信号已被完全屏蔽。没等他们转身撤离,四名穿着黑色作战服的步兵已包抄过来,手中的步枪泛着冰冷的寒光,“放下武器,原地蹲下!”冰冷的指令声传来,两人只能无奈举手——他们清楚,前几批试图潜入的同伴,都是这样被遣返,连携带的设备都没能带回。但他们不能反抗,如果反抗,卡隆国的军人会直接开枪,这些事情,一些前辈早就已经验证过了。这时候乖乖配合的话,只会被遣返!
而在卡隆国首都的一家高端餐厅里,气氛却显得格外“融洽”。夏国情报人员正举杯向一名卡隆国的高级官员敬酒,眼角的余光却紧盯着对方的表情:“先生,贵国这次卫星发射震惊全球,不知道背后有没有引进国外的技术团队?毕竟航天工程可不是小事。”
这名官员握着酒杯的手顿了顿,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随即笑着摆手:“都是我们本土工程师的功劳,这些年我们一直在默默积累技术。”直到几杯烈酒下肚,他的话才多了些,压低声音凑近道:“其实……这项目由一位‘神秘顾问’说了算,连总统都不能插手具体事务,我们只负责按要求提供物资。”
情报人员心中一喜,连忙追问:“那这位顾问是哪国人?有没有具体的姓名或头衔?”可话音刚落,这名官员突然清醒,猛地将酒杯重重放在桌上,脸色瞬间严肃:“抱歉,这是国家最高机密,我不能再多说了。”此后无论如何旁敲侧击,他都只以“不清楚”“不便透露”回应,再也不肯松口。
同一时间,瑞士苏黎世的一家私人银行内,俄国联邦安全局的特工正围着银行经理,语气急切:“我们要调取编号为‘xc-792’的账户信息,这涉及跨国安全案件!”银行经理却无奈地摊开手,递过一份文件:“抱歉,这个账户三天前就按照客户的要求注销了,所有纸质记录已按要求销毁,电子数据也用军方级别的加密算法彻底删除,我们没有办法恢复。”
特工们不死心,追查账户绑定的Ip地址,却发现地址来自一个不断跳转的虚拟服务器——显然,对方早已清理了所有痕迹。
十天前,印度洋核爆的疑云还笼罩在各国心头,情报部门还在为“未知核势力”的踪迹焦头烂额;十天后,卡隆国的卫星又在全球投下新的迷雾。这个曾经连电力都要依赖国际援助的非洲小国,突然掌握了顶尖航天技术,两件事像两根缠绕的线,都指向了那个隐藏在阴影里的“未知势力”。
灯塔国五角大楼的最新分析报告里,首次明确提出“同一势力操控”的猜测:“能在核爆事件中完美隐藏他们组织的痕迹,又能让一个非洲小国在短时间内突破航天壁垒,这股力量的技术水平与资源调动能力,已远超常规国家范畴。”报告末尾的警告格外醒目——这股势力正在挑战现有的国际秩序,若不及时遏制,将严重威胁全球现有的格局。
而在卡隆国沙漠发射中心的指挥室里,夏宇正看着屏幕上各国情报人员的狼狈模样,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大屏幕上,“遮天之手”卫星的监控覆盖范围此刻已覆盖全球40%的区域——灯塔国白宫屋顶的直升机起降轨迹、夏国京城街道的车流细节、俄国克里姆林宫广场的卫兵换岗画面,都清晰地呈现在屏幕上,连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窗帘缝隙里的模糊人影,都能被精准捕捉。
“老板,第二颗和第三颗‘穹顶’卫星的核心部件已全部生产完毕,组装线已准备就绪,预计一周内就能完成总装。”工程师拿着进度报告走进指挥室,语气兴奋,“核爆实验的场地也已在沙漠无人区选定,120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已运抵现场,只要卫星组网完成,随时可以启动实验。”
夏宇接过报告,指尖划过“卫星组网进度”一栏,缓缓走到窗边。窗外,风卷着沙粒掠过银色的发射架,阳光洒在箭体上,反射出冷冽的光芒。这片曾经沉寂了数百年的沙漠,如今已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而这一切,不过是红警系统力量的冰山一角。
时间现在在站在他这一边——对他而言,每多一天,红警系统的优势就会扩大一分:地下工厂的生产线能以常规技术难以企及的速度制造精密零件和武器,士兵通过红警系统的军营模拟训练三个月就能比肩战场老兵的程度。
只要那些大国现在不贸然发动攻击,等卫星完成组网、这次的120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实验成功,“遮天之手”的威慑力将变得牢不可破。到那时,卡隆国和“遮天之手”才能真正拥有安全的发展环境,立不败之地,而属于他的时代,才会真正拉开序幕。
夏宇抬手按在窗边的金属栏杆上,指尖传来冰凉的触感,眼中却燃起坚定的光芒,对着通讯器沉声吩咐:“通知各部门,加快所有项目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