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陵容虽然总感觉蒲荷的解释与自己所想的有一点差别,但道理却是大差不差的。
这一世,皇上确实和华妃的关系没有那么紧张。
更没有出现华妃受到太大冷遇的情况。
即便处罚,也都是有理有据的,并不存在因为某一个人(甄嬛)的偏颇。
年羹尧就算想求情,也不能开口闭口提及私情而罔顾宫规律法。
华妃的贵妃之位虽未坐稳,但身处妃位,怎么着也算不上是亏待。
有华妃稳坐后宫,加上影响朝局动荡的借口或者说因素被削弱,年家目前确实没有理由和敦亲王勾结,叛变。
所以皇上的底气还是很足的,对待准噶尔问题,也不似上辈子那样谨慎小心,予取予求。
只是令安陵容没想到的是,这里面居然还有她的功劳!
安陵容想到自己的弘晏和上辈子那个充满算计,注定出生不了的孩子,心中感慨万千。
她的心里,未尝没有抱着一点儿不足为外人道的希冀——
如果弘晏恰巧就是那个孩子,那么这辈子,他们娘俩便也能算是重逢团聚。
她的一切不甘和怨愤,在这一辈子,都将有机会弥补,填平。
未来,可期......
不管安陵容因为准噶尔事件产生何等遐思,宫中的热闹还在继续。
安陵容深知皇后不可能只是在请安上给她添堵,拿她在一众嫔妃面前立靶子这般的小打小闹,必然还有着其他后招。
所以从蒲荷的话中,得知皇上有此变化的真相后,便也就不再关注先前的事了。
除了顶着与众不同的双封号,变得更加自在心安了些。
很快便进入到了正常的宫斗状态。
她叮嘱了永和宫众人,不能因为弘晏平安出生,就放下警惕。
皇后的所作所为,成了她明晃晃地训诫事例,让她有足够的理由敲打众人,继续维持之前的谨慎。
林秀在她坐完月子后就出了宫,这些事也就没有遮掩的必要。
大家对宫里如战场的事情心领神会,没人会觉得是安陵容在小题大做。
永和宫就这么继续保持着外松内紧,铁桶般的作风。
值得一提的是,安陵容和夏冬春的小谋划颇见其效。
夏冬春去养心殿送了一回艾草青团后,延禧宫的赏赐便迟迟不见踪迹,好似转道去了永和宫。
而夏冬春的埙声,再次在养心殿小偏殿响起,并且持续了好一段时间。
懋嫔倒是想找安陵容或者夏冬春出气,可是弘旻又生病了。
并且比起夏冬春,明显是自她开始为弘旻争宠,就和她杠上了的甄嬛,更引她注意!
说到这,就不得不说茗香和夏冬春的线人只知道甄嬛在桃树下复宠前,曾和懋嫔,齐妃她们见过面,并且不欢而散,却不知具体说了什么,这点让安陵容很是遗憾。
虽然没有再出现如同上辈子那般,甄嬛下狠手逼疯富察氏(懋嫔)的事,却也不乏甄嬛出手,和懋嫔争宠的事。
反正甄嬛将皇上喜欢的拉扯感,拿捏得亖亖的。
在这个过程中,破坏一些懋嫔的好事,简直不要太简单。
这场也算是没有“事先默契”的多方协作,让延禧宫这阵子总是鸡飞狗跳(懋嫔发火),而碎玉轩和永和宫却多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淡淡战友情谊。
私底下,这段时间甄嬛和安陵容反而并没有什么联系,连请安路上遇见了,也只是正经不过地打个招呼。
双方好像对她们的相处模式逐渐形成了默契。
就是那种互相欣赏,相互交好,但是又到不了私交甚密的地步,保持着一种不近不远的距离感。
沈眉庄这会儿,原本倒是希望她们几个的关系能再更近一些,可是被甄嬛的“皇子关系太近,皇上分配资源容易降低档次”的论调给说服,便也就对这种相处模式顺其自然了。
如果要是安陵容也听到这一番论调,怕是就得感慨,抛却情情\/爱爱,甄嬛果然不负女中诸葛之名......
一晃数月,定贵人还在筹备朝瑰公主的嫁妆,可英格可汗暴毙的消息已经传入宫中。
安陵容还是某晚,莫名其妙收到来自朝瑰公主的谢礼时,方才知晓这件事。
安陵容倒是不在乎那些金银首饰和贵重纸笔砚台,在乎的,反倒是朝瑰公主那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
信中对安陵容虽非“故意”出言,但确实让她免于降妻为妾的尴尬处境,表示感激。
分享了她即将改嫁更为年轻的新任可汗为妻的好消息。
同时提出,若是安陵容有什么在她和她的生母,能力范围内的需要,她们都不吝帮助。
这是安陵容未曾想到过的回报,毕竟当初她行“张嘴”之劳的时候,确实只是单纯希望如花一样的小姑娘不用多遭一份如此大的屈辱,成与不成,她都算是无愧于心了。
只是一时的善意,便得到如此真诚而有用的承诺,着实令安陵容心情愉快。
朝瑰这个准噶尔王妃就不说了,朝瑰生母作为一个太贵人,即便地位再低,可是生活在宫里久了,怎么都容易有些意想不到的人脉。
安陵容欣喜而又郑重地收好了这封信,同时也在朝瑰出嫁那日,送上了一份外表不显,但实际却很实用的礼物——一万两银票。
相对于皇上,皇后让定贵人给她准备的,那明显只是面子光的嫁妆,这份礼物可谓是相当有诚意了。
足够让她知道,安陵容有意与她“结交”的心意。
不提朝瑰到达草原后,发现安陵容给她准备的,真正的礼物后有多欣喜。
宫里此时却正因为她的十皇兄敦亲王戎装进殿,被御史张霖弹劾,心中不忿,下朝路上打昏张霖而掀起了轩然大波。
群臣激愤,敦亲王偏偏还装病避事,拒绝上朝,让皇上别提有多烦躁,为难了。
安陵容回想起记忆中,甄嬛向皇上做出的提议——
让太后抚养敦亲王之女,实则以其女为质,借敦亲王福晋之手,劝敦亲王上门道歉。
安陵容如今“置身事外”,却又“高枕无忧”,目光跳脱出来看待这事,却是更清楚地看明白了,甄嬛那会儿的行事并不厚道。
印象中,敦亲王福晋并不曾有愧于她,反倒对她颇有善意。
甄嬛如此做,实在有别于安陵容一直以来,对她只是有仇报仇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