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那个简单的音节,像被赋予了魔力,在林薇的心头萦绕不去,为她接下来几天的生活都镀上了一层微甜的滤镜。走在校园里,看着秋日高远的蓝天和绚烂的梧桐,都觉得格外顺眼。
她不再刻意躲避可能遇到江辰的场合,甚至……会带着一丝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期待,在人群中悄悄搜寻那道挺拔的身影。虽然大多数时候依旧只是远远一瞥,但心态已截然不同。从前是恐慌,现在却变成了一种隐秘的、带着雀跃的观察。
她开始留意更多关于他的细节。比如他习惯性地微蹙着眉思考,比如他听人说话时专注的侧脸,比如他偶尔极快地掠过她所在方向的目光——虽然她不确定那是不是自己的错觉。
项目工作仍在继续。初稿通过只是第一步,根据李教授的反馈,需要深化和修改的地方还有很多。林薇负责的“消费动机”分析部分是重点修改区域。
她投入了比之前更大的热情和精力。那把黑伞和那个“嗯”字,像无形的动力,推着她想要做得更好,仿佛这样才不辜负那份沉默的“关心”,才能离他更近一点,才能……或许能换来他更多一点的认可。
周三晚上,她终于将反复修改、自认为已经臻于完善的部分报告整理成文档,深吸一口气,郑重地发到了小组群里,并特意@了江辰。
【学长,这是修改后的消费动机分析部分,请查收。】
发送成功。
心跳再次不争气地加速。这一次,除了紧张,还混杂着更多的期待。他会怎么看?会觉得有进步吗?
她盯着手机屏幕,等待着。
这一次,那个深海头像的响应速度似乎快了一些。
几分钟后,屏幕亮起。
【.】:【收到。】
依旧言简意赅,没有多余的字眼。
林薇稍稍松了口气,但更大的期待随之而来——他还没看内容。
接下来的时间变得有些难熬。她时不时地拿起手机查看,做什么都静不下心。苏晓喊她一起看新出的剧,她也看得心不在焉。
直到临睡前,手机终于再次震动。
是微信新消息的提示音,来自那个黑色的头像。
林薇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几乎是手忙脚乱地点开。
【.】:【文件.pdf】
下面跟着一条文字消息:【批注版。明天下午三点前改好发我。】
连一个标点符号都吝啬给予。
林薇看着那条冰冷的消息,刚刚升起的期待瞬间被浇灭了一半。果然……还是这样公事公办的语气。
她点开那个命名为“批注版”的文件,下载的时候,手心甚至有点冒汗。她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迎接满篇红色的、犀利的、一针见血的修改意见——就像他之前无数次做的那样。
文档加载完成。
果然,满眼的红色批注标记。
她深吸一口气,从开头开始仔细阅读。他的批注一如既往地精准、严格,逻辑缜密,毫不留情地指出她论证中的漏洞、数据解读的偏差以及理论引用不当之处。
林薇一边看,一边认真地拿笔记下需要修改的地方,心里那点小小的失落被专业的压力所取代。他果然还是那个严苛的“江考官”。
她逐字逐句地往下看,心情逐渐变得沉重。批注比她想象的还要多,看来又要熬个大夜了。
就在她看到最后几页,精神已经有些疲惫的时候,目光扫过一段关于“情感驱动型消费”的分析。
这是她花费了很多心血的部分。她尝试结合了几个具体的访谈案例,分析了大学生在孤独、压力或喜悦等情绪状态下产生的非理性消费行为。写的时候自我感觉颇有些新颖的见解,但也担心会不会过于主观,缺乏理论支撑。
她看到在这段文字的旁边,果然出现了红色的批注记号。
心里咯噔一下,已经预感到会被批评“缺乏数据支撑”或“过于臆断”。
她定睛看去。
红色的批注框里,只有简简单单的四个字:
【视角独特。】
没有指出具体问题,没有要求修改,甚至没有一个句号。
就只是这四个字。
林薇愣住了。
她几乎怀疑自己是不是因为太累而眼花了。
她揉了揉眼睛,凑近屏幕,又仔细看了一遍。
没错。
就是这四个字。
视角独特。
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猛地撞了一下,随即以一种失控的速度疯狂地跳动起来!
血液“嗡”地一声涌上头顶,脸颊瞬间变得滚烫!
视角独特?
他……这是在夸她吗?
虽然只是极其克制、极其简洁的四个字,但这……这分明是一种肯定!
不是“可以”那种对整体任务的通过性认可,而是对她个人思考角度和能力的特异性嘉许!
来自江辰的肯定!
这比之前任何一次都更让她震惊和……狂喜!
她反复地看着那四个字,仿佛要透过屏幕,确认它们真实存在,确认这真的出自那个惜字如金、要求严苛的江辰之手。
一股难以言喻的巨大喜悦和成就感,如同汹涌的暖流,瞬间冲垮了刚才积累的疲惫和压力,将她整个人淹没!
她忍不住抱着手机,在床上高兴地打了个滚,把脸埋进枕头里,发出了一声压抑不住的、小小的欢呼。
所以……她的努力,她的思考,他是看到的?而且……他是认可的?
这个认知,让她浑身都充满了干劲。
她立刻从床上爬起来,重新坐回书桌前,目光灼灼地盯着屏幕上那些红色的、犀利的批注。
此刻,这些曾经让她头皮发麻的修改意见,似乎都变得不再那么可怕了。甚至……带着一种别样的亲切感。
因为他看到了她的闪光点,所以她也更要努力去达到他的高标准!
她深吸一口气,开始逐条研究他的批注,比之前任何时候都要认真和专注。那些尖锐的批评,此刻在她眼里都成了通往“视角独特”的必经阶梯。
然而,在巨大的喜悦和动力之下,一丝熟悉的、挠人心肺的困惑又悄然探出头。
为什么……偏偏是这里?
他为什么会单独对这一段表示肯定?只是因为确实写得不错吗?
还是因为……这段关于“情感驱动”的分析,在某种程度上,微妙地触动了他?
或者……只是因为,这是她写的?
这个念头带着致命的诱惑力,让她刚刚平复一些的心跳再次失序。
她发现自己又开始不由自主地,试图从那寥寥四个字里,解读出更深层的、可能根本不存在的含义。
她看着那句“视角独特”,再看看上下文中那些冰冷严厉的批注。
一种极其复杂的情绪在心底蔓延开来。
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可以一边毫不留情地指出你所有的缺点,一边又极其吝啬地给予你一点肯定的微光。
而这微光,却又如此耀眼,足以照亮她所有的努力和期待。
这种冰与火交织的感受,让她沉迷,又让她无比困惑。
她摇了摇头,努力甩开那些不切实际的揣测,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到修改上。
无论他是出于什么原因,这份肯定,她收到了。
这就够了。
她打开一个新的文档,开始认真地修改起来。
窗外的夜色越来越深。
台灯下,她的侧脸专注而坚定。
偶尔,目光会瞥过屏幕上那四个红色的字,嘴角便会不由自主地,轻轻向上弯起。
而那个关于“为什么”的疑问,也像一颗小小的种子,在她甜涩交加的心田里,悄悄地生根发芽。
他肯定了她的视角。
那么,在他的视角里,她……又是什么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