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年的春天,似乎来得比往年都早些。冰雪消融,宫墙根下冒出了嫩绿的草芽。
朱高炽坐在乾清宫里,看着各地报上来的春耕奏章,眉头难得地舒展。身子爽利了,处理起政务来也顺心不少,连带着看那偶尔出现在膳桌上的清炒时蔬,都觉得顺眼了几分。
张皇后却不敢有丝毫松懈。丈夫的饮食习惯算是初步扳过来一点,但根基尚需稳固。儿子的教育更是重中之重。朱瞻基如今已是太子,出阁讲学,课程排得满满当当。张皇后除了督促他继续坚持锻炼,习练那套被她改良得愈发精炼的“养生拳法”外,更留心他的品行心性。
这日,朱瞻基下学回来,眉飞色舞地跟母亲说起今日师傅所讲的为君之道,言语间已颇有自己的见解。张皇后含笑听着,末了,才温声提点:“瞻基,为君者,自身贤明固是根本,然‘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身边人的选择,亦是关乎国运的大事,不可不慎。”
朱瞻基年岁渐长,闻言脸上微红,却还是认真地点了点头:“儿臣明白,一切但凭父皇母后做主。”
【来了来了!我基仔的官配要上线了吗?】
【是胡善祥吧?历史上的贤后啊!就是命不太好……】
【婆婆快把关!一定要选个身体好、性情好的!】
【对对对,最好也能接受养生理念,不然以后婆媳矛盾咋办?】
弹幕适时地活跃起来,将“胡善祥”这个名字推到了张皇后面前。她心中微微一动。为太子选妃,本就是新朝稳定后的一件大事。如今有这“天机”提示,她自然更要上心。
她并未大张旗鼓,只以体恤功臣、眷顾旧臣为名,开始留意起光禄卿胡荣家的情形。几番暗中考察,又借着宫中宴饮的机会,远远瞧过那胡家女儿几面。只见那姑娘生得端庄秀丽,行止沉稳,待人接物落落大方,眼神清澈,不见丝毫轻浮之态。更难得的是,听闻胡家家风清正,女儿也颇通文墨,并非那等只知享乐的娇纵之辈。
张皇后心中已有几分属意。她寻了个机会,在朱高炽面前似是不经意地提起:“陛下,如今朝局渐稳,太子的婚事也该考量了。臣妾瞧着,光禄卿胡荣家的女儿,性情温婉,知书达理,似乎是个不错的人选。”
朱高炽对皇后自是信任,闻言便道:“皇后看中的人,想必是好的。只是还需仔细查访,莫要委屈了瞻基。”
“这是自然。”张皇后应下。她自有渠道去细细查证,反馈回来的消息,都印证了胡氏女的贤名。
然而,弹幕却透露出另一层隐忧:
【胡善祥是好,就是历史上好像没生孩子?】
【是不是身体不太好?婆婆得提前给她调理调理啊!】
【对对,万一有什么隐疾,趁早发现,能调养就调养!】
“子嗣……身体……”张皇后沉吟。这倒是个问题。太子妃未来要母仪天下,子嗣传承至关重要。若真是身体有亏,确实麻烦。
她思忖再三,并未直接提出查验身体这等伤及颜面之事,而是换了个方式。不久后,宫中传出消息,皇后娘娘体恤京中贵女们久居深闺,特请了精通医理的嬷嬷,在宫中开设“养生讲席”,讲授些女子调理气血、强健体魄的常识,邀请各家适龄闺秀入宫听讲。
名义上是恩典,是关爱,实则给了张皇后一个近距离观察未来太子妃人选的机会。
胡善祥也在受邀之列。讲席之上,她听得格外认真,提问也多在调理、膳食之上,显是上了心。张皇后偶尔问及她平日起居,她对答得体,言及自己素来饮食清淡,不喜寒凉,也偶有散步活动筋骨的习惯。
张皇后暗暗点头,这生活习惯,倒与东宫的养生理念不谋而合。她又借着赏赐的名义,赐下一些温和补气血的药材和食谱给胡家,嘱咐胡夫人好生照料女儿。胡家自是感恩戴德。
经过这番不动声色的考察和“铺垫”,张皇后心中大定。她再次向朱高炽进言,细数胡氏女的种种好处,尤其强调了其性情贤淑、身体康健,必是太子良配。
朱高炽见皇后如此肯定,又亲自召见胡荣问过话,也觉得满意。洪熙元年夏,一道圣旨颁下,册封光禄卿胡荣之女胡氏为太子妃,择吉日完婚。
大婚典礼盛大而隆重。新婚第二日,太子妃胡善祥依礼至坤宁宫拜见帝后。
张皇后端坐上位,看着底下穿着大红礼服、恭敬行礼的新儿媳。少女眉眼低垂,仪态万方,行动间自带一股沉静的气韵。
“起来吧。”张皇后声音温和,带着恰到好处的威严与慈爱,“既入东宫,往后便是一家人。太子年轻,政务繁重,你需尽心辅佐,勤俭持家,更要……保重自身,为皇家开枝散叶,绵延后嗣。”
她话语中的提点,胡善祥自然听得明白,脸颊微红,却依旧沉稳应道:“儿臣谨记母后教诲,定当恪尽妇道,悉心侍奉太子殿下。”
张皇后微微颔首,赐下见面礼,又是一套上好的笔墨纸砚并几匣子温补的药材,嘱咐道:“太子平日读书辛苦,你在一旁,饮食起居上要多加留意。这些药材,可交由小厨房,按方子做些药膳汤饮,于他身子有益。”
“儿臣谢母后赏赐,定当遵照办理。”胡善祥恭敬接过,心中已明了这位婆母对“养生”二字的看重。
看着胡善祥告退的背影,张皇后轻轻舒了口气。太子妃的人选定下了,是个明理贤德的。只盼她身体真如表现出来的这般康健,日后能与瞻基琴瑟和鸣,多子多福。
【恭喜婆婆!娶到好儿媳!】
【胡善祥看着就是个稳妥的, hopefully 身体也没啥大问题。】
【婆婆以后可以带着儿媳一起养生了,婆媳联手,其利断金!】
眼前的字迹透着欢欣。张皇后揉了揉额角,解决了一桩大事,但肩上的担子并未减轻。皇帝夫君的饮食要持续盯着,太子儿子的学业德行不能放松,如今又多了个儿媳要引导……这深宫里的日子,便是在这细水长流的经营与守护中,一步步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