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善于发掘人才,将其培养为排长、连长、营长,这是分内之事,无可指摘!而非另设学校专门栽培!”
“单独办学校虽无错,但如何让军民结合、官兵同心,迸发巨大力量,才是核心所在!”
许平笑吟吟对朱传武道:“老李能带出新一团,凭的就是这本事。没这能耐,怎能让队伍斗志昂扬,杀敌卫国?空喊口号可赶不走侵略者!”
“靠的是信念!如今我们单兵仍不及鬼子,即便对方征召娃娃兵。但请记住——胜负的天平终将倾斜,抗战大业必成!”
见朱传武沉默,许平递过水壶:“天热,多喝水。”午后阳光温吞,远不及夜色浓烈。
朱传武忽然抬头:“大当家,您名义训,实则在培植抗日骨干,令人钦佩!”
“且不论黑云寨抗日真心几何,单凭这手段,您的水准当真深不可测!”
这番赞誉出自寡言之人口,许平反倒皱眉:“夸我是因愧疚吧?或是好奇?”
“你虽未必想去八路体验,但这两周在我这儿,总该有所决断。”
朱传武郑重点头,却未言语。他自觉责任难分好坏,促成黑云寨与358团合作的对错,亦难断言。
联络官只管牵线,谈判成败非他所能左右。正思索间,许平忽振袖道——
\"不过你对358团要进驻大沽镇的事怎么看?既然话说到这儿了,不如聊聊这个?\"
这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听完许平描述八路军艰苦抗战的情形,朱传武深受触动,觉得促成黑云寨与358团合作抗日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他激动地站起来想敬礼,被许平拦住:\"别这样,你虽不是客人,但好歹是联络官,坐下说。\"
\"就是闲聊而已,既然谈到这个话题,说明我们有共同的想法。\"许平接着说,\"促成358团和黑云寨合作不是不能考虑,但双方想法有差异。同样是打鬼子,对大沽镇的处理方式,楚团长可能想得有点多。\"
\"也不算多想,只能说双方有共识也有分歧。实际上黑云寨和358团区别很大。\"
朱传武叹气道:\"大当家的,实话告诉你,358团作为主力团,抗日没得说。但现在他们想扩大地盘,就因为大沽镇战略位置重要——它是连接平原和山区的咽喉要道。\"
\"如今鬼子控制着平原粮仓,让大沽镇成了鸡肋,食之无肉弃之可惜。谁占了那里确实能控制要道,但能否站稳脚跟是个问题。我虽是方副团长的副官,但没资格参与决策,只能执行命令......\"
许平笑着摆手:\"说了是闲聊嘛,你就说说个人看法。\"
他喝了口水继续道:\"眼下局势很明显,鬼子正在调兵遣将,很可能要发动大扫荡。我想方副团长和楚团长不会看不出来,这时候打大沽镇的用意就值得推敲了。\"
\"我的建议是黑云寨与358团先联手拿下大沽镇,再联合其他部队一起抢粮。之前我跟方副团长说过,希望能说服楚团长,甚至联合新一团、新二团等部队共同打击鬼子。\"
许平目光坚定地说道:“全力抢收秋粮才是关键。358团或许重视,或许不重视,但形势所迫,他们不得不重视。黑云寨和八路军虽能自给自足,可眼前就是现成的粮食,岂有不抢之理?”
“粮食留给敌人,只会壮大他们的力量,这个道理谁都懂。因此,我提议我们几方联手攻入大沽镇,不必占领,而是借助其地形优势,直插平原抢粮,得手后迅速撤离!”
“同时在大沽镇设防阻击,各自守住一门,掩护撤退。粮食到手,过冬无忧,至于鬼子如何反扑,那就与我们无关了。”
朱传武听罢,叹息摇头:“这计划虽好,但实施起来太难。各方虽同属抗日阵营,若无特殊缘由,恐怕难以协同行动。”
许平笑了笑:“所以方副团长多半觉得我这提议是天方夜谭,对吧?可眼下必须统一思想。有些话虽不中听,却是事实——鬼子的扫荡谁都躲不过。”
他顿了顿,语气认真:“我直言不讳,楚团长和方副团长若确认鬼子主力经大沽镇后,首要目标并非黑云寨或358团,而是八路军,那他们必定会抢先动手。若不便明说,就该邀我去团部详谈。”
“届时,358团与黑云寨联手夺粮,撤出大沽镇,鬼子扑空后,遭殃的便是八路军的新一团、新二团。如此一来,各方皆有利可图。”
朱传武沉默片刻,低声道:“楚团长曾言,华夏国防力量本该同心协力。可这次……难保没有借鬼子之手削弱八路军的意图。这话虽刺耳,却是实情。不知大当家有何高见?”
许平直视朱传武:“局势一目了然,我只想听听你的真实想法。”
朱传武苦笑:“大当家既已点破,我也不再遮掩。事实确如你所言,但这仅是我的猜测。方副团长和楚团长从未与我商议,我亦无权置喙。”
许平摆了摆手,“道理很简单,官兵平等。你是副官,我是寨主,若我是楚团长或方副团长,或许会有诸多顾虑和纪律约束,不能与你畅所欲言。但我不同!”
“我们并非正规军,没有番号,也不讲究那些虚名。什么大当家、二当家,或是四梁八柱的名头,在我看来毫无意义。”
“即便任命谁当连长、副官,甚至特务连连长、加强营营长,又有何用?真正的关键在于按规矩行事,严格计算。但这并非官兵平等的体现。”
“我们自有行事准则,尤其在军事行动上,会坚持自己的风格。具体细节暂且不谈,我只想强调一点——我们可以像朋友一样平等交流。”
“此刻讨论军事态势,无关你是358团副官,也无关我是黑云寨寨主,纯粹就事论事。”
朱传武叹了口气,看向许平道:“大当家对局势的了解远胜于我,我资源有限,级别不够。但您执意要听我的看法,那我只能说……”
他仍有些犹豫,许平再次摆手:“别管你是不是联络官,是不是方副团长的副官,咱们就当闲聊。你曾在东北军效力,如今又加入晋绥军,经历丰富,见解独到。”
“眼下这般局面,你有何看法尽管直言。我绝不外传,更不会向方副团长或楚团长提及。这只是你我之间的私下交流。”
这番话让朱传武鼓起勇气,点头道:“我的想法与大当家有些相似,但现实而言,您提出的集中精锐突袭大沽镇、打击日军联合作战的计划,难度极大。”
“坦白说,我从未考虑过这种方案。一方面,358团或许认为八路军虽抗日心切,但实力有限;另一方面,从当前大沽镇局势来看,抢先占据此地确实有利——进可攻,退可守。”
“日军秋季扫荡的消息已非秘密,只是具体规模和形式是否如方副团长或楚团长预料的那般精准,我无法断言。”
“以我的级别,无权知晓详情,但我预感此次扫荡来势汹汹。正因如此,进驻大沽镇尤为重要——既能固守,又能将缴获的粮食安全运回根据地,此为万全之策。”
“然而,从打击日军或应对其秋收争夺的角度来看,这一策略或许存在隐患。”
许平与方副团长途经大沽镇外围时,发现日军明显加强了岗哨和炮楼的戒备,远处公路与铁路运输频繁,显然正在为大规模行动做准备。
\"从县城到平原再到大沽镇,他们很可能在策划一次突袭。\"朱传武分析道,\"若日军已控制县城,并依托岗楼炮楼保障运输线,即便铁路不通大沽镇,公路仍可快速调兵。倘若他们在秋收前抢先占据大沽镇......\"
许平闻言轻笑,这与他早前的判断不谋而合。他之所以未向楚云天或方副团长提及,正是顾虑打击士气。如今朱传武点破此事,他示意对方继续。
\"即便日军兵力分散,连队中充斥新兵,又依赖伪军协防,\"朱传武神色凝重,\"但若此次扫荡真如我们所见的周密部署,其核心便是发挥机动优势。虽然装甲车辆难以进山,但抢占大沽镇能有效阻截我军——包括黑云寨在内的五股势力若要夺粮,必经此地。\"
他手指重重敲击桌面:\"届时日军既能围点打援,又能依托炮楼在半小时内驰援大沽镇。我们即便占镇也难全身而退,毕竟两条腿跑不过车轮子。\"
许平若有所思:\"所以你认为楚团长联合黑云寨抢占大沽镇的方案欠妥?\"
朱传武轻轻摇头道:“不,这并不冲突。日军可以抢先占据大沽镇,但我们能比他们更早一步。关键在于秋收时节是固定的,谁先控制大沽镇谁就占得先机。我估计楚团长和方副团长已经推演过,未来两周内必须做出决断。”
“但有一点很明确,绝不能把粮食留给日军壮大实力。我们358团同样面临粮草短缺的问题,现在即便是 军,在秋收时节也常出现供给不足的情况,有时甚至比不上我们晋绥军的待遇......”
许平深以为然。当前抗战已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凭借强大兵力占据了大半个中国。持久战的战略方针由南北对峙转为依托东西走向的山川河流布防——这些天然屏障能有效遏制敌军的机械化部队推进。
当时贯通南北的交通要道,除大运河外主要依靠铁路网。虽然这套铁路系统不如后世完善,但通过各路段衔接,日军仍能沿铁路干线快速南下。其摩托化部队借助公路铁路协同推进,一度长驱直入攻陷金陵,酿成惨剧。
为扭转局势,当局将指挥中心迁至陪都,依托东西两线的复杂地形展开防御。这种策略显着迟滞了日军攻势——要维持如此广阔的占领区,敌军不得不大量启用伪军协助。晋西北战场就是典型例证,大沽镇周边原先五方势力相互制衡,日军难以单独攻取。
但如今形势有变。朱传武分析指出,日军正试图构建作战网络。若其成功调集五倍兵力,就能同时对抗黑云寨、358团及 军三个主力团。不过要集结这般规模的力量,绝非易事。
鬼子秘密集结数月,各方势力虽被情报封锁,却也隐约察觉。许平看穿他们的伪装——借秋收之名行动。
358团、新一团、新二团和团都打算先发制人,抢夺粮食破坏鬼子计划。但许平向楚云天指出两种可能:一是口袋阵,二是朱传武所说的鬼子主动出击。若五方势力被诱入大沽镇,恐遭反包围。粮食问题迫在眉睫,连晋绥军358团也需储备,更别提八路武装。黑云寨虽解决大半粮草,但鬼子不会坐视不管。
许平明白这是持续八个月的大扫荡,秋收只是幌子。整个布局将战略战术结合,新任华北指挥官确实比筱冢义男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