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长就是连长,他们的能力还够不上营长、团长的水准。好在许平也没自诩是什么集团军司令,更没打算把这些头目提拔成师长、旅长之类的。
说到底,在这种地方封官许愿根本没用。还不如沿用 的传统叫法,比如二当家、三当家,或者按职能分工,像什么转角梁、智多星之类的。
虽然许平早就废除了四梁八柱那套老规矩,可底下人还是习惯这么称呼。没办法,只能慢慢改造。
接下来要重点抓几项工作:情报、 、生产等等。许平决定加快进度,所以只给三天时间拟定名单,自己也好集中精力编一本情报手册用来培训。
一方面要加紧派人下山活动,另一方面还得四处搜罗人才。现在急需能独当一面的将领,万一要分散行动,总得有靠谱的人带队。
就山上这些头目,聚在一起还行,离了他这个主心骨,还能不能坚持抗日救国?能不能按时完成任务?这可真说不准!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许平心知肚明。除了从外面招揽人才,他也打算内部破格提拔几个苗子。
唉,要能发掘出赵刚那样的政委,或者像和尚、段鹏这样的猛将,再不然来个神 手、格斗高手也行啊!可惜现实摆在眼前,以前自诩军事专家,真到了这地步才知道,别说军事迷,就是把军校教授请来也抓瞎!
战斗素养的培养绝非易事,需要长期实战磨砺。只有经历过三年以上战火洗礼、多次死里逃生的老兵,才能将铁血军魂注入队伍,锻造出真正的钢铁之师。
但许平既无充足时间,也缺乏足够资源。若仅凭现有条件仓促组建队伍,在即将到来的日军大扫荡中恐怕难以取胜。
训话结束后,他发现众人仍面露困惑,内心愈发焦急。但他明白此刻更需要克制——过激的言行只会适得其反。这些从农民蜕变为战士的汉子,能完成身份转变已属不易。
\"打仗你们是好手,\"许平环视着大小头目,眉头紧锁,\"这些年与鬼子周旋,和黑云寨那帮匪徒交锋,大家都积累了丰富经验。但眼下的局势不同——我们很可能成为众矢之的!\"
\"今日楚团长特意前来示警。虽然黑云寨地势险要,可一旦遭遇飞机大炮围攻,必将损失惨重。那些在训练中稍显不足的弟兄,我们并非放弃他们,而是让他们转为暗哨耳目。\"
\"就像在柳子堆、匪窝里的布置,这次我们要构建更严密的情报网——从孩童到老者,各行各业都要发展眼线。这不是分散力量,而是战略布局!\"
许平挥动手臂强调:\"表现优异者不仅能晋升情报部门要职,待时机成熟时,这些身经百战的精锐随时可以重返前线。眼下大战在即,我们必须未雨绸缪——用更多耳目换取更少牺牲,这个道理诸位都懂吧?\"
众人这才纷纷应声。许平果断下令:\"照我的安排行事!眼下你们虽无正式编制,但必须达到黑云寨的标准。情报网急需扩充人手,十人中至少要吸纳三人,最好能达到四人,都听清楚了吗?\"
训话结束后,各头目各自去挑选人手。许平没有急着喝茶,却不禁皱起了眉头。
编写情报汇总手册对他而言并非难事,可要绘制大量插图却令他头疼。若是让他执笔撰写数万字的资料,花上三天三夜也不在话下。但绘图这事,着实让他犯难!
无奈之下,他也只能认了。毕竟寨中弟兄大多只识得图画,能认字的实在寥寥无几!
如今他在山寨推行普通话教学和识字班,成效却不尽如人意。战事多变,老兵时有牺牲。好不容易培养出一个识字的老兵,转眼就可能折损在战场上。能传授知识的老兵本就稀少,更别提懂文化的新兵了,这真是个棘手的问题!
但许平坚信,文化教育终将开花结果。除了识字扫盲,他还在盘算其他计划。眼下基础薄弱,他琢磨着要将山寨的 厂尽快转移出去。可若离开黑云寨,这些重要设施不是可能遭袭,就是容易流失,这让他一时难以决断。
正思索间,忽有哨兵来报:\"报告寨主,358团副团长到了!\"
许平眉头一挑。先前与楚云天会面时,他就猜测358团可能会派人来。若来的是那位圆框眼镜的团副,倒也有趣。上次接触时,他就觉得此人颇有才干,其麾下似乎还有个得力助手,那才是真正的人才!
这位358团副团长身边的副官,与楚云飞的孙副官截然不同。孙副官出身名门,与李云龙的魏和尚类似,但许平对这类武林高手并无兴趣。
不过许平对此自有主张。眼下哪有闲工夫考虑将来的事?当务之急是扩编队伍、精简机构。他朝报信的哨兵挥挥手:\"带他们去会客厅!\"
会客厅内,方副团长带着副官迈步而入。这位戴着圆框眼镜的白面书生,与楚云天、丁伟、孔捷那些粗犷汉子相比,显得格外斯文。
晋绥军虽属阎锡山麾下,却也不乏能人异士。阎老西虽不通文墨,却将太行山经营得如同自家后院,麾下自然聚集了不少人才。
358团楚云飞在军中颇有威名,不仅因他出身黄埔,更因他在杂牌军中敢打硬仗的作风。抗战时期,能像他这般硬气的将领屈指可数。正因如此,他深得阎锡山器重,又受 青睐,军饷装备从不短缺。
方副团长这般书生模样,想必也是军校出身,投笔从戎加入晋绥军。虽只是个团副,但以他的资历,本可担任更高职位。然而在那个年代,若无实权兵马,即便官居军长也是徒有虚名。
许平对此人并无兴趣。一来,这类书生意气之人难以说服,他们骨子里认定“ 不两立”;二来,他在楚云飞手下也不过管些后勤杂务,并无大用。
就像《亮剑》中那样,方副团长最出彩的戏份,无非是分析战局和处理那批被劫的 ——正是黑云寨谢宝庆所为,最终引发魏和尚之死,李云龙怒剿山寨的连锁反应。
如今时过境迁,许平对此人毫无兴趣。即便曾在山寨和358团见过两面,也不过是萍水相逢罢了。
许平两次接触下来,对方副团长身边那个高瘦的副官印象极为深刻。
虽然至今不知道这位副官的名字,但他的一举一动都透着职业军人的干练。在许平眼中,这人总是沉默寡言,完美履行着副官的职责。可每当许平、楚云飞或方副团长讨论战术时,只需余光一扫,就能发现那副官的眼神和表情微妙变化。
这让许平断定——此人绝对是个智勇双全的将才,若能挖来当个营长团长再合适不过。他对自己这份直觉极为自信,毕竟前世作为资深军事迷的敏锐度,正是穿越后最依仗的本事。
眼下第三次会面在即,许平暗自发愁:再不设法留下这人才,机会就溜走了。但直接要人未免荒唐,总不能说\"借你的副官用用\"?即便强行留下,难保不会成为对方安插的眼线……
乱世本不缺豪杰,从张作霖到,各地枭雄辈出。可如今抗战进入第五年,早期锐气已被消磨殆尽,战局转入胶着。在这种消耗战中,人才更显珍贵。许平盘算着:既然楚云天可能拿借地图的事做文章,不如干脆以牙还牙——你们敢借地图,我就敢开口要人!
到时候可有好戏看了!我不仅能从358团调人,新一团、新二团还有团的人马也能借到手。你们敢伸手要东西,我就敢开口要人,看谁更狠?
想到这里,许平晃着脑袋咧嘴一笑,快步迎上去:\"哎哟,方副团长!怠慢怠慢,让您久等了!快上茶!\"
\"不是我吹牛,前些日子在山上发现块宝地,能开片茶园。您猜怎么着?那地方湿气重,长出的茶叶都快赶上南方大红袍了!\"
一听\"大红袍\"三个字,方副团长圆眼镜后的眼睛顿时亮了:\"当真?早年读书时就好这口,可打仗这些年再没尝过正宗南方茶。北方茶又糙又涩,不过国难当头...\"
许平暗自翻个白眼——喝个茶还拽文,真够酸的!
上回团楚团长来的时候,端起茶碗就牛饮,连滋味都没尝明白就满嘴奉承,摆明了醉翁之意不在酒。眼前这位倒好,听说有大红袍,连正事都忘干净了。
许平热络地招呼着,顺手拍了拍旁边高瘦男子的肩:\"这位兄弟也坐?\"
那人目光炯炯地敬礼:\"属下不敢与团长同席。\"
许平冲方副团长摊手:\"您瞧瞧,喝茶还讲军纪?\"
\"传武啊,\"圆眼镜笑出褶子,\"坐下喝口茶又不耽误正事,待会你再站着执勤嘛!\"
名叫传武的汉子仍笔直挺立:\"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保护副团长是卑职本分。\"
\"这话可不对,\"许平插嘴,\"方副团长来我这儿谈军务,总不是要抓我去358团枪毙吧?\"
两人哈哈大笑。传武最终\"啪\"地并拢脚跟,分别向二人敬礼。
\"免了免了!\"许平摆手,\"我这杂牌军可受不起。论职务我顶多算方副团长手下的营长,您这位营级干部给我敬礼,折煞人了!\"
许平言语机敏,短短两句话不仅让方副团长喜形于色,连对面那个叫传武的汉子也不禁微微脸红,嘴角不经意间扬起一丝笑意。
许平挥手示意:\"茶呢?快把茶端上来!\"
小头目迅速奉上三盏茶,两盏摆在客位,一盏放在许平面前。待手下退下后,传武果然顺势入座。三人举杯浅尝,方副团长闭目回味:\"这滋味......怕是有 年未尝到了。\"
\"不过细品之下,这茶叶不似南方风味,倒带着本地山水的涩意?\"
许平抚掌笑道:\"正是此理!水土不同,若与江南茶味一般反倒稀奇。咱这儿的温度湿度,哪比得上南方茶区?能有个七八分相似已属难得。\"
方副团长眼中精光闪动:\"妙极!当真妙极!\"
\"既然喜欢,回头给您包上半斤,让楚团长也尝尝鲜。\"许平的慷慨令方副团长开怀大笑。
此前楚云飞与方副团长私下议论,皆认为许平颇有乱世枭雄之风。虽盘踞黑云寨为寇,却将山寨治理得铁桶一般。在这抗战艰难岁月,不仅能护佑乡邻,更能扩充势力抗击日寇,这般作为绝非寻常草莽所能及。
晋西北层峦叠嶂,藏兵纳寇易如反掌。各方势力盘根错节,贸然 往往得不偿失。故初时无人重视这伙山贼,更无人知晓许平取代谢宝庆成为寨主的消息。
然随着抗日战事胶着,黑云寨渐露锋芒。无论是配合三五八团阻击日军,还是协同 团各部作战,许平部总能在混战中分得一杯羹。难得的是他进退有度——若友军坚持战利品归属,他便爽快撤出绝不纠缠。
这事整得挺蹊跷,久而久之大伙儿对黑云寨和许平都生出些古怪印象,活脱脱像江湖上的豪侠!
可江湖侠客多是独行客,能带着一帮弟兄吃香喝辣还这般仗义,绝非等闲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