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的铃声刚落,教授捧着泛黄的讲义走进教室,目光扫过台下时,落在后排几个交头接耳的学生身上:“上次让你们谈对《淞沪停战协议》的看法,谁愿意先说说?”
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穿洋装的女生们互相递着眼色,男生们也大多低头翻书,没人愿意率先开口——这协议是五年前日军发动一·二八事变后签订的,字里行间满是妥协,提起来总让人心里憋闷。
“我来说说吧。”沈青梧的声音突然响起,不大却清晰,让全班人的目光都聚了过来。
她站起身,指尖轻轻搭在桌沿,眼神里没有寻常学生的怯懦,反倒带着几分通透的锐利:“《淞沪停战协议》看似停了战火,实则是把上海的防务权让了出去——日军可以留驻浦东、苏州河以南,而咱们的军队却要撤出上海周边。这不是和平,是用妥协换回来的喘息。”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窗外法租界的街景,语气沉了几分:“至于一·二八事变,大家只记得十九路军的抵抗,却少有人提,那些藏在租界里的日本侨民,有多少是披着商人外衣的眼线?他们盯着咱们的工厂、码头,甚至是学校,这才是比炮火更可怕的东西。”
这番话像是颗石子投进平静的湖面,教室里立刻起了骚动。
“说得对!我家在闸北的工厂,就是事变时被日军烧了的!”穿西装的男生猛地拍了下桌子,女生们也小声议论起来,眼神里多了几分认同。教授扶了扶眼镜,眼里闪过赞许:“沈同学看得很透彻,比只知死读书的学生清醒多了。”
下课铃响后,学生们围着沈青梧问东问西,有人提起学校里的“读书会”,语气里满是向往:“每周三晚上在图书馆阁楼聚,大家读进步刊物,聊时事,你要是感兴趣,我们带你一起去?”
沈青梧刚要答应,身后突然传来脚步声,有人递来一本卷边的《呐喊》:“这书你要是没读过,先拿去看,读书会的事,我也能帮你联系。”
她回头,看到个穿浅灰学生装的男生,袖口别着枚铜制钢笔,笔尖的墨水还没干,眼神清亮,笑容温和:“我叫周明勋,政治系的。刚才你说的话,我很认同。”
沈青梧接过书,指尖不经意间碰到他的手,冰凉的触感让她心里一动——这钢笔的样式很特别,笔帽内侧有个极小的凹槽,像是用来藏密信的,和她在现代见过的军统暗号笔极为相似。
就在这时,视网膜突然闪过红光,系统提示音在脑海中响起:“目标人物:周明勋。身份:圣约翰大学政治系三年级学生,疑似军统上海站外围成员,近期与租界内多个秘密据点有接触。危险等级:低,无明显敌意。”
她压下心里的波澜,笑着道谢:“多谢周同学,我正想找些进步书籍来读。”
两人并肩往图书馆走,沈青梧的余光却始终留意着身后——从校门到教室,她总觉得有双眼睛在盯着自己。
走到梧桐树下时,她故意放慢脚步,假装整理围巾,眼角的余光瞥见不远处的街角,有个穿黑褂子的男人正靠在电线杆上,帽檐压得很低,胸口隐约露出枚梅花徽章。
视网膜再次亮起红光:“检测到可疑人员,身份:青帮冯爷手下,近期多次出现在学校周边,疑似跟踪目标(沈青梧)。危险等级:中,需持续警惕。”
沈青梧不动声色地加快脚步,跟周明勋聊着读书会的事,心里却已盘算起来——青帮的人怎么会找到学校来?是冲着她来的,还是冲着周明勋?这所看似平静的教会学校,果然藏着不少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