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艳秋连忙走到张浩办公桌前,在资料堆里翻找出与农业相关的文件,摊开在桌上,清了清嗓子开始汇报:“领导,关于农业这块,我统计了一下,咱们鄂省人均耕地面积能达到1.82亩。”
她刚想继续说各类粮食的产能数据,就被张浩打断了:“先别报那些细项数据,就直接告诉我,平均到每个人头上,粮食有多少?主粮多少,粗粮多少?”
彭艳秋低头看着报告上的数字,手指在纸面轻轻点着,额角隐隐渗出细汗,顿了顿才回道:“主粮的话……不到150斤。其他的,基本都是杂粗粮和杂粮。”
“这些数据,是交了田亩税之后的,还是没交的?”张浩追问。
“这……这我调查,都是交过田亩税之后的。”彭艳秋的声音微微有些发紧。
张浩指尖在桌面上轻轻点着,心里默默盘算着。
他想起之前在基层调研时,有村长说过,当地每亩地能产六百斤粮食,每人能分到五百斤。
可那或许只是个别公社的情况,真要平均到整个省,数字就一下子降了这么多。
他不禁在心里感叹,江汉平原虽是产粮区,可摊到全省来看,情况也并不像想象中那么乐观。
“小彭,你继续说,我听着呢。”张浩抬抬手,示意她接着讲。
彭艳秋定了定神,开始举例说明,说到底,无非是拿省内最富裕的村子和最贫穷的村子做对比,那悬殊的数字看得人触目惊心。
张浩听完,轻轻叹了口气:“好了,农业这块的情况,我大体上有数了。”
他稍作停顿,又道,“你再说说工业方面,全省有多少家厂子?都是干什么的?涉及哪些行业?解决了多少就业?给国家缴了多少税收?”
彭艳秋抿了抿嘴,看了一眼旁边的丁一军。
丁一军立刻会意,快步走了过来,从自己手里的文件中翻出工业相关的报告,接过了话头:“领导,全省大大小小的厂子加起来有1300多家,不过解决的就业人数还不到30万。”
“你接着说,不用顾忌我。”张浩靠在椅背上,示意他继续。
丁一军便捧着报告,逐条汇报起来:“各个地方的厂子情况不太一样,比如武钢,单是那里就有好几万名工人。不过这些工人也不全是咱们鄂省本地人,里面也有不少其他省份的人……”
张浩坐在办公桌后,一边听着,一边端起桌上的水杯,抿了一口水,目光落在窗外,若有所思。
张浩看向丁一军,眉头微蹙:“小丁,我没记错的话,全省的人口大概有3500万人吧?”
“是的,领导,”丁一军立刻回应,“据最新统计,全省总人口是3500万左右。”
张浩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沉吟道:“将近3500多万人……”
他没再往下说,转而问道,“给我说说全省化肥的情况。”
丁一军连忙在资料堆里翻找起来,很快找到相关文件,汇报道:“化肥方面,截止到今年,全省的保有量大概是吨。不过这些化肥投入到耕地的比例不算高,只占了全省耕地的30%-35%。”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也就是说,全省大概有70%左右的土地还没用到化肥。这组数据是我们根据各地的产能、实际经济效益综合核算出来的。”
张浩听完,沉默片刻,指了指桌上的资料:“这样吧,这些资料我就先不细看了。你们把这些内容按大类梳理一下,给我写一个方案出来,我要看具体的规划。”
丁一军有些犹豫,连忙说道:“领导,这里面有些问题可能涉及到现行政策……”
“你先不用考虑政策怎么样,”
张浩打断他的话,语气坚定,“先按实际情况,把方案写出来。”
“这……”丁一军和彭艳秋对视一眼,虽然心里还有些顾虑,但还是应了下来,各自抱起一摞资料,转身出了办公室。
办公室里安静下来,张浩走到窗前,望着窗外远处的天际线。
他当初满怀信心地来到这里,一心想做点实事,可真当这些冰冷的数字摆在面前时,那种触目惊心的感觉,让他心里沉甸甸的。
这还是国家相对发达的省份之一,若是换了更偏远的地方,那数字恐怕只会更让人揪心。
他站在窗口,久久没有回过神来,眼眶有些发热,几乎要落下泪来。
3500多万人,一年人均两三百斤粮食,这够吃什么?难道要天天靠红薯、土豆过日子吗?
他缓缓从口袋里摸出烟盒,给自己点了一支烟,烟雾缭绕中,他的眉头锁得更紧了。
时间一晃,一周过去了。
张浩的办公室里,杨卫国、贺晴、丁一军、彭艳秋四人围坐在一起,正就那份方案展开激烈的商讨。
讨论中,丁一军和彭艳秋的意见明显偏向保守,字里行间都透着谨慎。
贺晴却截然不同,他深知张浩的背景与能力,提出的方案大胆激进。
在方案里,他明确主张要大力推广化肥,扩大化肥企业的规模,“不能再这么小打小闹下去,那些小作坊、小厂子的形式必须取缔,要搞就搞成规模化、标准化的大厂。”
丁一军当即皱起了眉,显然不认同:“贺晴同志,你这想法太冒进了。现在化肥的价格成本太高了,投入到地里,差不多要占到每年粮食总收成的百分之二十还多,这么算下来根本不划算啊。”
方案中还提到了农业改革的另一项重点——修水渠。
“沟壑水渠一定要修好,灌溉问题解决了,土地才能出更多粮食。”
这一点,张浩十分认可,频频点头。
最后,他们计划联合农业部门,共同培育高产作物。
“这是个细活,也是个慢活,急不来,但必须得做。”
杨卫国看着这一条,眼神里带着几分不确定,轻声嘀咕着不知道能不能顺利实现。
转到工业方面,贺强再次抛出重磅提议:“要多建纺织厂、制衣厂。眼下,老百姓的穿衣问题,可是咱们国家现阶段面临的大难题。”
张浩对此也深表赞同:“没错,穿衣吃饭,都是关乎民生的头等大事,得抓紧解决。”
更让人意外的是贺晴在汽车厂上的想法。
他看向张浩:“我觉得可以让上面协调一下,把山里的一家军工单位转一部分出来,成立一个民用汽车厂,搬到江城来。”
张浩抬眼看向贺强,心里暗叹:这妮子的胆子,竟然比自己还大。
四个人整整规划了一天,才将方案理顺。
傍晚时分,张浩拿着定稿的报告,径直找到了杨书记的办公室。
杨书记接过报告,仔细翻看了几页,嘴角猛地一抽,抬眼看向张浩:“你小子的胆子可真不小啊!农业方面的这些改革,倒是说到了点子上,我们也正有这方面的打算。可这工业上的改革,你这……你这步子是不是跨得太大了点?”
张浩从烟盒里抽出一支烟,递给杨书记,自己也点上一支,缓缓说道:“书记,不是我非要迈这么大的步子,是咱们鄂省现在必须迈这么一步。不然的话,老百姓的穿衣吃饭问题,什么时候才能真正解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