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浩将工业与农业两方面的建议撰写完成后,长舒一口气,伸了个懒腰。他把两份报告小心翼翼地装进随身携带的包包,径直朝着袁书记的办公室走去。
袁书记接过报告,仔细研读起来,随后目光意味深长地看向张浩,说道:“张副书记啊,其实关于农业方面类似的建议,我之前就收到过。你刚到这儿,可能还没看到相关资料。”
张浩点点头,诚恳地说:“袁书记,我只是想尽自己一点微薄之力,既然已经有人提过,那自然是最好不过。”
袁书记语重心长地继续说道:“可这实施起来困难重重,阻力极大啊。这么跟你说吧,当下国家极度缺少水利方面的专家。”
而且,现在全国大面积受灾,大家首要考虑的都是吃饭问题。
当然,你报告里提到饮水灌溉、提高农业生产,方向是完全正确的。但现实情况是,时间、精力、资金以及人才都严重欠缺,真可谓是困难重重。
张浩深表理解地点点头,说道:“袁书记,这一点我非常明白。有困难我们就努力去克服。但要是眼睁睁看着老百姓受苦,我实在是于心不忍,做不到无动于衷啊。”
袁书记轻轻点头,感慨道:“张浩同志,这下我算是明白工业部为什么把你派过来了。就凭这两份报告,就能看出你不是来这儿镀金的。”
关于你工业方面的建议报告,你认为从长远来看,发电厂的建设是关键。但你觉得,上面会批准吗?
张浩摇了摇头,说道:“袁书记,如果现在就把这份报告交上去,或者您提出要扩建发电厂,上面肯定不会批,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如果我们先将其他工业逐步发展累积起来,到时候出现缺电的情况,上面就会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我们以现有的工业为基础谋求扩大发展,那个时候,上面就会认真考虑这个事情了。
此刻,办公室里的气氛凝重而又充满希望。
袁书记与张浩都深知前方困难重重,但张浩积极的态度和长远的规划,让袁书记看到了一丝曙光。
袁书记和张浩在办公室里就着张浩那份简洁的建议报告,深入探讨了足足两个小时。
他们细致地分析着报告内容的可行性,意识到保定市虽厂子数量有限,但每个厂子都应有更为宏大的发展目标,需辐射整个省乃至京城地区。
就拿印刷业来说,理应将业务拓展至周边几个省份;若日后扩建成制衣厂,同样要以周边多个省份为市场。
在交谈过程中,袁书记越听越为惊叹,张浩的学识与见识之深远,着实令他佩服不已。
袁书记不禁感慨,如此年轻却有这般卓越的见解,实属难得。
思索片刻后,袁书记语气郑重地说道:“张副市长,这样吧,这份报告由我向上面提交。签署你的名字。”
张浩点头表示赞同:“行。”
然而,袁书记心中仍有担忧,他皱着眉头说道:“张副市长,要是上面批复了,其中一些涉及军工以及像放映机这类设备的项目,咱们从哪儿获取相关技术呢?虽说上面会给予一定支持,但人家真的会把核心技术给我们吗?可别到最后咱们忙活半天,只是给别人做些粗加工,那就太得不偿失了。”
其实,张浩对此早有思考,他看着袁书记,沉稳地说道:“书记,咱们先把这事上报上去,我随后联系一下工业部那边,他们应该能给我们一些建议。”
现在是计划经济时代,只要国家的定位准确无误,咱们就有希望。
要是国家定位咱们只是负责半成品加工,那咱们就只能依靠自身力量突破技术瓶颈了,这确实相当困难。
不过,有目标总比没有强,咱们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呗。
袁书记听后,觉得此言有理,确实只能稳扎稳打,逐步推进。
随后,张浩便离开了袁书记的办公室,袁书记拿着报告,即刻向上级申请。
张浩完成报告并与袁书记商讨后,顿感浑身轻松,仿佛一直压在头顶的大山被挪走了一半。
他清楚自己并非圣人,也不是全才,所能做的,只是在有限的能力范围内,尽最大努力帮扶国家发展。
就在这天临近下班的时候,小丁突然急匆匆地跑了进来,急切地说道:“张副市长,钱市长刚才让他秘书通知说,他一会儿就过来。”
“哦?”张浩满脸疑惑,暗自思忖这钱市长找自己所为何事。
他打发走小丁,心想既然钱市长要来,那就稍作等待吧。
就在临近下班的这个点,钱市长匆匆赶到。
他敲了敲门,走进办公室后,一脸歉意地说道:“张副市长,实在不好意思,打扰你下班了。我这儿确实有点急事,想跟你商量一下。”
张浩没有多说什么,示意小丁过来给两人泡好茶。小丁很识趣,倒完茶后便退了出去。
张浩好奇地问道:“钱市长,您有啥事就直说吧。”
钱市长也不绕弯子,直截了当地说道:“张浩,我就不跟你兜圈子了。今天你是不是交了一份报告给袁书记?”
张浩点了点头,这事确实瞒不住,也没必要隐瞒,便坦然承认。
钱市长立刻说道:“是这样,那份报告现在在我手上。”
说着,钱市长从包里拿出那份报告,接着说道,“张副市长,你别误会啊,这是袁书记吩咐的,因为现在我主要负责农业这一块。”
你也清楚,这两年年景不好,咱们这边干旱得厉害。实话说,我都愁明年开春该怎么种地。
钱市长说着,无奈地叹了口气,端起茶杯喝了口水。
张浩听后,也跟着叹了口气,说道:“钱市长啊,你操心的是明年开春地怎么种,我操心的是马上北方天气就冷了,农民怎么活下去,怎么熬过这个年啊。”
两人听闻此言,都陷入了沉默。
突然,钱市长开口说道:“张浩,你这份报告里提到,要在咱们这儿建水库,引唐河、潮河以及白洋淀的水来灌溉周边,这个想法确实非常好,之前也有人提过引白洋淀的水。但你也知道,这个工程量太过浩大,咱们市里根本拿不出这笔钱来补贴。”
张浩缓缓说道:“钱市长,报告里我也提到了打井这件事。这件事刻不容缓啊。首先,我们得请地质专家过来先进行勘探,这是前期必要的准备工作。”
张浩接着说道:“我们可以利用这农闲时间,请水利部门的专家过来一趟,看看引唐河、潮河的水可行性如何。”
“我的规划是从涞县那边入手,我观察地图发现,那边地势比较高,我们可以先从那里开始开挖。”
钱市长听着张浩的描述,不禁叹了口气,说道:“张副市长,我也明白要解决粮食和干旱问题,开挖灌溉区是关键。可你想想,现在村子里的人饿得都打摆子,哪还有力气去干活呀?”
张浩其实也深知这个难题,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钱市长,这事得跟老百姓把利弊讲清楚。咱们先去找水利专家进行勘探,先着手建引水渠,像水库这种大型工程,以咱们现在的财力确实难以负担,可以先做勘探规划。”
“其次,要跟老百姓讲明白,这是为了明年的灌溉,我相信他们能理解,也能咬牙克服困难。困难肯定是存在的,咱们市委也拿出一部分资金,同时也向上面申请一些,不然的话,明年恐怕真要饿死人了。”
钱市长听了张浩这番话,深受触动,站起身来,庄重地敬了个军礼,说道:“张副市长,就冲你这份忧国忧民的心,我钱百川服你。”
“之前也有人跟我提过类似方案,但没有你说得这么详细、这么有力。我也是顾虑到农村的艰难状况,所以一直犹豫不决。今天跟你一谈,我茅塞顿开。有困难咱也得干,已经没有退路了。”
张浩见状,也连忙起身,回敬了一个军礼,说道:“钱市长,你说得太对了,现在已经到了没有活路的时候,我们不能总是指望国家的救济粮。”
“万一救济粮告急,咱们要是拿不出合理的应对方案,以后可就成了千古罪人。”
钱市长点了点头,像是下了某种坚定的决心,转身快步走出了张浩的办公室。
张浩看着钱市长雷厉风行的背影,心中满是佩服。
一看就知道钱市长是部队出身,行事干脆,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这实在是太好了。
钱市长也是一位忧国忧民的好官,他的支持无疑将为张浩未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