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的日子越来越近,土豆地里的秧苗长得比人还高,绿油油的叶子下,藏着饱满的果实。
每天都有人去查看,回来时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笑,说 “这颗够大”“那颗准甜”。
公社里的气氛也越来越热闹。
有人编了新的筐子,准备装土豆;有人把储存粮食的山洞打扫得干干净净;孩子们则盼着能多吃几块烤土豆,整天围着田埂转。
这天,陈烬召集所有人到石壁前,不是因为谁犯了错,而是要商量秋收的事。
“土豆快熟了,得提前安排好。”
他指着石壁上的三约,“地是一起种的,收也得一起收,分也得按规矩分。王嫂,你把工分账再核对一遍,保证每个人的付出都记清楚。”
“好。” 王嫂点点头,手里的账本已经记得密密麻麻。
“石夯哥,你带几个力气大的,准备好锄头、筐子,到时候负责挖土豆。”
“中。” 石夯应着,已经开始盘算该谁干重活,谁干轻活。
“王伯,您经验多,到时候看着点,啥时候挖最合适。”
“放心吧,陈小哥。” 王伯拍着胸脯,“这土豆啊,得等叶子黄了再挖,那样才瓷实,压秤。”
“赵五,你和李虎负责看守,别让野兽糟蹋了。”
“没问题!” 赵五和李虎异口同声地答应,两人相视一笑,眼里再没有之前的隔阂。
周叛站在人群里,没说话,却默默记下了自己的任务 —— 负责把挖出来的土豆运到储存的山洞。
分配完任务,陈烬看着众人,突然笑了:“等收完土豆,咱们杀头猪,好好庆祝一下。”
“好!” 众人欢呼起来,小柱子甚至蹦起来,差点撞到旁边的赵五。
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陈烬想起刚来时的冷清和恐惧,心里感慨万千。
那时候,他们只有 13 个人,守着一袋土豆,不知道明天能不能活。
现在,他们有三十多口人,有了自己的地,自己的规矩,知道明天该干啥,该怎么干。
这一切的改变,不只是因为土豆,更是因为刻在石壁上的 “赤火” 二字和 “三约”,是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有了盼头,有了要守护的东西。
傍晚,夕阳把土豆地染成了金色。赵五和李虎坐在田埂上,分着吃一块烤土豆。
“你说,咱们能收多少?” 赵五问,眼里满是期待。
“肯定不少。” 李虎咬了一大口,含糊不清地说,“到时候多分你点,补补你那三天野菜汤。”
赵五笑了,笑得很灿烂:“不用多给,按规矩分就行。我现在觉得,按规矩分的,吃着最香。”
不远处,小石头正缠着陈烬教他认字,他指着石壁上的 “赤” 字,奶声奶气地问:“这个字念啥?是‘红’的意思吗?”
“不是哦。” 陈烬耐心地解释,“这个字念‘赤’,是心的颜色,是咱们公社的颜色。”
“心的颜色?” 小石头似懂非懂,却还是认真地点点头,“那我以后也要像这个字一样,红红的,暖暖的。”
陈烬站在石壁前,听着田埂上的笑声和山洞里的说话声,突然觉得这 “赤火” 的温度,不只是来自火堆,更来自每个人心里的那点热。
它能取暖,能照亮,能让这群在乱世里挣扎的人,紧紧地抱在一起,活出个人样来。
他抬手,轻轻抚过 “赤火” 二字的刻痕,粗糙的石壁硌得掌心有点疼,可心里却比任何时候都踏实。
这火,他守得住。
他们,都守得住。
夜色慢慢笼罩下来,山洞里的火堆又燃起来了,映着石壁上的字,映着每个人的脸,像个温暖的大灯笼,在这冰冷的乱世里,亮得格外显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