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澈提出建蔬菜加工厂的想法后,第二天一早就把村民们召集到大棚边的空地上商量。刚说完打算,底下就炸开了锅。
王大娘第一个开口:“加工蔬菜?咱以前没干过啊,会不会赔本?”旁边几个妇女也跟着点头,脸上满是担心。大柱却拍着大腿说:“我看行!新鲜菜不好存,做成菜干、泡菜,能放更久,还能卖给更多地方,肯定能多赚钱!”
老栓叔蹲在地上抽着烟,慢悠悠地说:“赚钱是好,但建厂子得花多少钱?场地咋弄?技术谁懂?这些都得想明白。”阿澈早就料到大伙会有顾虑,拿出提前画好的草图说:“场地我看了,村东头那片闲置的空地刚好能用,以前是老砖厂,不用再重新推平。钱的事,除了之前赚的,不够的我再去跟银行申请贷款。技术方面,小李学过农业,我让他去联系食品加工的专家,咱跟着学。”
大伙听阿澈说得有条理,心里的石头落了一半,纷纷表示愿意干。当天下午,阿澈就带着赵勇、小李去村东头的空地丈量尺寸,规划厂房布局。空地确实宽敞,就是到处是碎砖头,还有几间破旧的砖窑房得拆掉。
第二天,阿澈雇了工程队来拆旧房子、清理场地。可刚拆了一半,村西头的老周就找来了,说空地的一部分是他家以前的宅基地,不让拆。阿澈赶紧跟老周解释:“周叔,这厂子是咱全村一起建的,建成后赚钱了大伙都有份,您看能不能通融下?”老周却不松口:“不管咋说,那地是我的,除非给我补偿。”
阿澈没办法,只好召集村民开会商量。大柱说:“老周这是故意抬价,不能惯着他!”王大娘劝道:“都是一个村的,别闹僵了,要不给他补点钱?”阿澈想了想,说:“补偿可以,但得合理。我去跟老周再谈谈,实在不行就找村委会调解。”
后来,在村委会的协调下,阿澈给了老周一笔合理的补偿,老周终于同意让出土地。场地的事解决了,工程队很快就开始打地基、建厂房。阿澈每天都去工地盯着,生怕出问题。
这天,小李从外地联系到一位食品加工专家,专家说可以来村里指导,但要收一笔指导费。阿澈咬咬牙答应了,毕竟技术是关键。专家来了之后,看了厂房的规划,指出不少问题:“车间得分开,清洗区、加工区、包装区要隔离,不然容易污染。还有,得装消毒设备,符合食品生产标准。”
阿澈赶紧让工程队调整方案,增加隔离墙和消毒设备,这样一来,工期又推迟了,成本也增加了不少。赵勇有点着急:“再这么下去,钱该不够了,要不先建个简易的车间,以后再完善?”阿澈摇摇头:“不行,食品安全是大事,不能将就,万一出问题,咱之前的努力就全白费了。”
为了凑钱,阿澈又跑了几趟银行,跟工作人员详细说明情况,银行最终同意追加贷款。解决了资金问题,厂房建设顺利了不少。两个月后,厂房主体终于完工,接下来就是采购加工设备。
小李和专家一起列出设备清单,有清洗机、切片机、烘干机、包装机等等,算下来要花不少钱。阿澈对比了好几家设备厂家,选了性价比最高的一家,订了设备。可等设备运到村里,又出了新问题——安装工人说车间的电路负荷不够,没法安装大功率设备。
阿澈只好又找电工来改造电路,加装变压器。折腾了一个多星期,电路终于弄好,设备也顺利安装调试完成。看着崭新的加工设备,阿澈心里总算松了口气,想着很快就能开工生产了。
可没高兴几天,又遇到了难题。专家说要生产加工蔬菜,得先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不然就是违法生产。阿澈赶紧准备材料,去县里的市场监管局申请。工作人员检查后说:“你们的车间布局虽然改了,但通风系统还不达标,而且没有专门的检验室,得整改后再申请。”
阿澈回来后,立马安排人加装通风设备,建检验室,还买了检验仪器,请了专业的检验员。又过了一个月,再次申请,终于拿到了食品生产许可证。
开工那天,村民们都来帮忙,清洗、切片、烘干、包装,分工明确。王大娘带着几个妇女在清洗区洗菜,一边洗一边说:“咱这菜洗得比自家吃的还干净,肯定能卖好价钱!”大柱在切片机旁帮忙,看着机器快速切出均匀的菜片,笑着说:“这机器就是快,比手工切省事多了!”
第一批生产的是萝卜干和黄瓜泡菜,加工好后,阿澈带着样品去联系经销商。可跑了几家,经销商都嫌他们是新厂,没知名度,不愿意合作。阿澈没气馁,又去联系之前合作的超市,超市采购经理尝了样品后说:“味道不错,可以先少进点试试,要是卖得好,再长期合作。”
阿澈赶紧安排人把第一批产品送到超市,没想到不到一周就卖光了。采购经理又联系阿澈,要加大订货量。这下,村民们都高兴坏了,干劲更足了。
可没过多久,生产上又出了问题。有一天,检验员发现一批泡菜的酸度不达标,不能出厂。阿澈赶紧让停工,找专家来检查原因。专家分析后说:“是发酵温度没控制好,得加装温度控制系统,实时监控发酵温度。”
阿澈立马买了温度控制设备,安装在发酵车间。之后,再也没出现过产品质量问题。随着产品销量越来越大,村里的蔬菜不够用了,阿澈又跟周边村子的农户合作,收购他们的蔬菜,带动了周边村子一起致富。
这天,阿澈和赵勇、小李在办公室商量下一步计划。小李说:“现在线上销售很火,咱可以开个网店,把产品卖到全国各地。”赵勇点点头:“我看行,还能找些网红帮忙带货,提高知名度。”阿澈笑着说:“好主意,这事就交给你们俩去办,我再去联系几家大的经销商,争取把市场做得更大。”
就在这时,王大娘敲门进来,手里拿着一包刚做好的辣椒咸菜,说:“阿澈,我这老婆子在家没事,琢磨着做了点咸菜,你们尝尝,要是好,咱厂里也能生产。”阿澈尝了一口,辣中带咸,很下饭,赶紧说:“好吃!大娘,您教大伙做,咱以后就多一个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