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处理完设备的事没俩月,阿澈就接到个大单子——城里一家连锁超市要订五千斤生态田园菜,还要求一周内交货。挂了电话,他赶紧喊赵勇来商量。
“五千斤!这比咱平时一周的总销量还多一半。”赵勇拿着订单纸,手指都有点抖,“咱能供上不?”
阿澈也没底,先去大棚里转了一圈。现在能收的菜,也就三千来斤,还差两千斤。他把几个组长叫过来,问:“后面几棚菜,能不能提前几天收?”
老栓叔蹲在菜地里,扒拉着菜叶看了看:“有两棚菜再有四五天就能收,就是没完全长到最佳状态,品相能差点。”
大柱在旁边接话:“品相差点怕啥?超市要的是咱这菜的品质,只要没坏,他们肯定要。”
阿澈想了想,觉得可行:“那就这么定,先把能收的三千斤摘了,后面两棚菜四天后摘,应该能凑够五千斤。”
接下来几天,村里彻底忙开了。天刚亮,村民们就背着篮子往大棚跑,阿澈和赵勇负责安排分工,一组摘菜,一组分拣,一组打包。
王大娘带着几个妇女分拣,把黄叶、断叶的菜挑出来,好的菜按大小分成两堆。“可得仔细点,别把坏的混进去,砸了咱的招牌。”她一边挑一边叮嘱。
大柱力气大,负责把摘下来的菜运到分拣点,一趟能扛两大筐。“阿澈,你放心,今天肯定能把三千斤摘完!”他擦着汗喊。
可刚摘到下午,就出了问题——打包的箱子不够了。之前只准备了两百个箱子,现在才装了一百五十箱,剩下的菜还没地方放。
“这咋整?”阿澈急得直转圈。赵勇说:“我去镇上的纸箱厂看看,能不能临时订一批,让他们今天送过来。”
赵勇骑着三轮车往镇上赶,到了纸箱厂,老板说临时做来不及,但仓库里有一批别人订了没提的箱子,尺寸差不多能用。赵勇赶紧订了一百个,让老板用货车送到村里。
等箱子送到,天都黑了。村民们借着大棚里的灯,接着打包,一直忙到半夜才把三千斤菜装完。阿澈让大伙先回去休息,他和赵勇留在大棚边的小屋,盯着菜的保存情况,生怕夜里受潮。
第二天一早,阿澈联系的货车来了,把三千斤菜先拉去超市。超市的采购经理验了货,说菜的品质不错,就是后面两千斤得按时送,不然要扣钱。
送走货车,阿澈又去看那两棚快熟的菜。这两天温度高,菜长得比预想中快,估计后天就能摘。他赶紧安排人,明天先把打包的东西准备好,后天一早就摘。
可到了第三天早上,突然下起了大雨。雨点砸在大棚顶上,噼里啪啦响。阿澈跑到大棚里一看,棚边有点漏水,菜叶子上溅了不少泥。
“这雨要是下一天,菜上全是泥,咋打包啊?”大柱急得直跺脚。阿澈让大伙先把漏水的地方用塑料布堵上,再找几块大布,等雨停了给菜叶子擦泥。
还好雨中午就停了。雨一停,村民们就拿着布,蹲在菜地里小心翼翼地擦叶子。王大娘擦得特别仔细,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抹:“咱这菜卖的就是品相,可不能让泥毁了。”
擦完菜,大伙赶紧开始摘。因为下雨耽误了半天,直到天黑才摘完两千斤。阿澈怕菜放一夜不新鲜,连夜联系货车,让司机凌晨来拉货。
村民们又陪着阿澈打包到半夜,这次箱子够了,可打包带又没了。阿澈想起村里小卖部有几卷透明胶带,赶紧跑过去买。用胶带把箱子缠紧,总算把两千斤菜都装好了。
凌晨三点,货车来了。阿澈和赵勇跟着货车去超市,一路上都在担心菜的情况。到了超市,采购经理验完货,说没问题,把剩下的货款结给了阿澈。
拿到钱,阿澈心里的石头才算落地。回去的路上,赵勇说:“这次太险了,要是雨再下大点,或者菜没长够,这单子就黄了。”
阿澈点点头:“以后得提前多准备点东西,像箱子、打包带,都得囤点。还有,得想想办法,要是遇到突发情况,咋能保证按时交货。”
回到村里,阿澈把村民们召集起来,给大伙发了这次的工钱,还多给了每人一百块奖金。“这次多亏了大伙,没日没夜地干,才把单子完成了。”他说。
王大娘拿着钱,笑得合不拢嘴:“跟着你干,有奔头!”大柱也说:“下次再有大单子,咱还能搞定!”
可没高兴几天,阿澈又接到超市的电话,说上次的菜卖得特别好,想再订一万斤,半个月后交货。
阿澈这次没敢马上答应,先去大棚里算了算。现在能收的菜,加上后面半个月能熟的,也就七千来斤,还差三千斤。他跟村民们商量:“要不咱把旁边那几亩空地开垦出来,种上速生的叶菜,半个月应该能收。”
老栓叔说:“那几亩地荒了挺久,得先翻土、施肥,还得买种子,时间够吗?”
阿澈说:“咱现在就动手,每天多派几个人,应该来得及。”
说干就干,当天下午,村民们就拿着锄头、铁锹去翻地。大柱带着几个年轻人,一天就翻了两亩地。阿澈去镇上买了速生叶菜的种子,当天晚上就播了种,还请张技术员来指导,教大伙怎么浇水、施肥,让菜长得快点。
接下来半个月,村民们一边照顾原来的大棚,一边盯着新种的叶菜。每天天不亮就去浇水,中午再去看看长势,晚上还要施肥。张技术员也来了好几次,调整浇水和施肥的量。
眼看交货的日子快到了,新种的叶菜也长好了,刚好能收三千斤。阿澈算了算,加上原来的七千斤,刚好一万斤。
交货那天,阿澈提前联系了两辆货车,把菜分两批送过去。超市的采购经理验完货,对阿澈说:“你们这菜品质一直这么好,以后我们就长期跟你们合作了,每个月订一万斤。”
阿澈听了特别高兴,赶紧答应下来。回去的路上,他跟赵勇说:“这下咱的销路更稳了,以后得好好规划,保证每个月都能供上一万斤菜。”
回到村里,阿澈把长期合作的事告诉大伙,村民们都特别激动。大柱说:“以后咱就不愁卖了,只管好好种就行!”
阿澈说:“咱还得继续改进,比如再多种几亩速生菜,保证随时有菜可收。还有,得把种植计划做得更细,哪个棚什么时候种、什么时候收,都记下来,这样就不会慌了。”
大伙都点头同意。接下来的日子,村里又开始忙着开垦新的土地,搭建新的大棚。阿澈还买了个本子,每天记录各个大棚的种植情况,遇到问题及时解决。
有天,张技术员来村里,看到大伙干劲十足,笑着说:“你们现在越来越专业了,照这样下去,肯定能把生态田园菜的牌子做得更大。”
阿澈说:“都是大伙一起努力的结果,以后还得靠您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