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调研团队离开后,汉东并没有停下脚步。陆云在省委班子会上,把调研组长的话写在白板上:“民生是增长的根基”,然后看向众人:“全国都在看我们,不能只满足于现有成绩,要把‘民生优先’做得更实,让发展的红利真正落到每个老百姓身上。”
高育良立刻接话:“新能源企业考察团下周三到,我们不仅要展示园区的硬件,更要让他们看到汉东的‘软实力’——比如员工子女的入学保障、社区医疗的便利。昨天我让省教育厅对接了,企业员工的孩子能优先上园区配套的省级示范幼儿园。”
省招商局局长补充:“我们还准备了‘企业服务包’,里面有税收优惠、研发补贴的明细,还有专人对接的服务专员联系方式。之前有企业反映‘办事找不到人’,现在每个企业都有专属专员,有问题24小时能响应。”
陆云点头:“要让企业感受到,来汉东不是‘单打独斗’,是‘政府陪跑’。另外,针对科技企业的‘人才公寓’,什么时候能完工?”省住建厅厅长立刻回答:“京州、岩台的两批人才公寓下个月就能交付,配套了健身房、自习室,租金比市场价低三成,还能拎包入住。”
会议结束后,小陈陪着陆云去了京州的人才公寓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在安装窗户,外墙的“汉东人才之家”几个字格外醒目。陆云走进一间样板间,看着采光充足的卧室、配套齐全的厨房,笑着说:“要让人才来了不想走,住得舒心是第一步。”
旁边的建设负责人说:“我们还在公寓楼下建了‘创业沙龙室’,方便企业间交流合作。之前有几家科技企业的负责人说,想找上下游伙伴,要是有个固定的交流空间,能省不少事。”陆云点头:“这个想法好,不仅要解决‘住’的问题,还要解决‘发展’的问题。”
与此同时,岩台青溪县的罐头厂正在忙着扩建车间。王磊领着工人检查新设备,脸上满是干劲:“上半年产值比去年翻了一倍,订单都排到年底了。这次扩建后,能再招150个工人,还能带动周边两个村种桃树,让更多农户增收。”
县里的干部来考察时,王磊提出了一个难题:“现在桃子加工能力上去了,但储存是个问题,想建个冷链仓库,就是资金有点紧张。”干部当场记下:“我们帮你申请‘农产品加工专项补贴’,一周内给你答复,肯定不让你因为资金耽误扩建。”
云山县的电子厂也有了新动作。老板赵刚正在跟省里派来的技术专家讨论生产线升级。“之前生产线效率低,产品合格率只有85%,专家来了之后,帮我们优化了流程,现在合格率提到了98%,还节省了不少原材料成本。”赵刚笑着说,“政府派来的专家都是行业里的顶尖人才,比我们自己找第三方咨询靠谱多了。”
专家接过话:“我们还会定期来回访,有新的技术难题随时能联系我们。下个月省里要举办‘科技企业对接会’,会邀请高校和科研院所来,你们有技术需求可以现场对接,说不定能找到合作的科研团队。”
这样的场景,在汉东每天都在上演。企业有难题,政府主动靠前;百姓有需求,干部及时响应。京州某社区的张大妈,最近就感受到了社区医疗的变化——社区医院来了省里派的内科专家,每周坐诊两天,不用去大医院排队,在家门口就能看专家号。
“以前头晕得去县城医院,来回要半天,现在走十分钟到社区医院就能看,专家还耐心解释病情。”张大妈拿着刚开的药说,“我儿子在电子厂上班,之前总担心我看病不方便,现在他也放心了,工作更踏实。”
社区医生小李说:“我们还跟大医院开通了‘绿色通道’,要是有疑难杂症,能直接预约大医院的专家号,不用患者自己跑腿。上个月有个老人查出心脏病,我们帮他预约了京州医院的专家,三天就做了手术,恢复得很好。”
时间很快到了新能源企业考察团来访的日子。考察团第一站去了京州高新区的人才公寓,看到配套齐全的房间和创业沙龙室,某企业负责人说:“我们最担心的就是人才留不住,汉东连人才的生活和发展都考虑到了,这一点比很多地方都做得好。”
在电子厂车间,考察团看到工人有序作业,墙上的“员工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满意度达95%。负责人问工人小王:“在这里上班觉得怎么样?”小王笑着说:“工资按时发,社保全缴纳,还有免费的技能培训,想好好干下去,以后争取当技术员。”
座谈会上,考察团负责人直接问:“要是我们落地汉东,遇到审批或者政策问题,怎么解决?”陆云回答:“我们会成立‘专项服务小组’,从项目落地到投产,全程跟踪服务,有问题当天对接、三天内解决。汉东的承诺,白纸黑字写在合同里,绝不会变卦。”
考察结束时,考察团当场表示:“决定在汉东投资建厂,不仅因为这里的营商环境好,更因为看到了汉东对企业、对员工的诚意。我们相信,在汉东能把企业做好,也能让员工过得好。”
消息传到汉东各地,企业和百姓都很振奋。京州的科技企业老板们纷纷表示,要跟新能源企业对接合作;岩台的农户们开始规划明年种更多桃树;云山县的年轻人则盼着新能源企业早日投产,能在家门口找到技术岗位。
在省委大楼,陆云看着新能源企业的签约文件,对班子成员说:“这不是结束,是新的开始。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完善民生配套,推动产业升级,让汉东不仅是‘就业热土’,更是‘发展高地’,让更多人在这里实现梦想,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夕阳下,汉东的土地上,工厂的机器声、乡村的欢笑声、园区的讨论声交织在一起。这声音里,有企业发展的活力,有百姓生活的幸福,更有汉东干部们为民服务的初心。汉东知道,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只要始终把民生放在心里、把责任扛在肩上,就一定能创造更多奇迹,书写更多温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