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陈听后,默默点头,心里对陆云的用人思路有了更深的理解。他想起刚到办公室时,陆云就跟他说过:“当干部,要把心思放在干事上,把精力放在为民上,其他的都不重要。”
当天傍晚,陆云就把推荐李达康兼任省委副书记的想法,跟张建国、赵立明两位新班子成员通了气。两人都表示支持,张建国还说:“李达康同志在京州的工作很扎实,尤其是在科技企业服务上,有不少好经验,让他兼任副书记,能更好地推广这些经验。”
赵立明也补充道:“从纪委的角度看,李达康同志作风正派,没有发现任何违纪问题,推荐他担任更重要的职务,符合干部选拔的标准。”
得到大家的支持后,陆云心里更有底了。他知道,推荐李达康的过程可能会有一些小波折,但只要是为了汉东的发展,为了老百姓的利益,这些都不算什么。接下来,他要做的,就是按程序推进,争取早日把这件事落实下来,让汉东的班子更稳固,发展更有后劲。
清晨,阳光刚洒进京州市委大楼,李达康就已坐在办公桌前,审阅着关于京州科技创新核心区的最新进度报告。这时,秘书小赵轻手轻脚地走进来,脸上带着一丝神秘的笑意:“李书记,有个消息,省委那边似乎在讨论给您加担子,让您兼任省委副书记呢!”
李达康手中的笔猛地一顿,抬眼看向小赵,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后很快恢复镇定:“别听风就是雨,这种事,没定论之前,别瞎传。”可话虽这么说,他心里却掀起了波澜。
这些年,李达康在京州一心扑在工作上,从光明湖改造到如今的科技创新核心区建设,桩桩件件都倾注了他的心血。他本以为,自己或许会在京州市委书记的位置上再干一届,然后平稳退居二线。毕竟,之前换届没能更进一步,让他着实消沉了一阵。
想到这,李达康靠在椅背上,思绪飘远。他想起之前和高育良的种种分歧,两人一个是秘书帮领头人,一个是政法系代表,在吕州搭班子时就矛盾不断,后来在汉东官场,也一直明争暗斗。虽说现在高育良已是省长,但李达康骨子里的那股劲儿,让他从未真正服过输。
而这次,如果能兼任省委副书记,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下一届高育良大概率要退二线,自己说不定真有机会再往前冲一冲,实现心中更大的抱负。李达康越想越激动,眼中闪烁着光芒。
这时,办公桌上的电话突然响了,打断了他的思绪。李达康拿起听筒,里面传来省委书记陆云沉稳的声音:“达康同志,下午有空来我办公室一趟吗?有些工作上的事,想和你聊聊。”李达康立刻坐直身子,干脆地回应:“陆书记,我下午准时到!”
挂了电话,李达康意识到,关于自己兼任副书记的事,恐怕八九不离十了。他不禁对陆云生出一股敬佩之情,毕竟自己曾是前省委书记赵立春的派系,还投靠沙瑞金跟陆云敌对派系而陆云却能不计前嫌,委以重任,这份胸襟和魄力,实在让人折服。
下午,李达康提前十分钟来到省委书记办公室。推开门,陆云和高育良已在里面交谈着。看到李达康进来,陆云笑着起身招呼:“达康同志,快坐,就等你了。”高育良也微微点头示意,脸上看不出太多情绪。
李达康坐下后,陆云直入主题:“达康同志,今天找你来,是想和你谈谈省委班子补位的事。经过省委常委们的讨论,我们有意推荐你兼任省委副书记,你有什么想法?”
李达康深吸一口气,诚恳地说:“陆书记,高省长,感谢组织的信任!我在京州这些年,一直想着为百姓做事,为汉东发展出力。如果能兼任副书记,我一定不辜负组织的期望,把工作做得更扎实!”
高育良这时开口了:“达康同志,京州的发展有目共睹,但兼任副书记后,责任更重,你可得平衡好京州和全省的工作。”李达康连忙回应:“高省长放心,我心里有数,京州是省会,我肯定不会放松,同时也会积极参与全省事务,配合好省委工作。”
陆云满意地点点头:“好,既然你有这个决心,那这事就按程序推进。不过,最终能不能通过,还得看京都那边的意见。这段时间,你该怎么工作还怎么工作,别有负担。”
从省委书记办公室出来,李达康脚步轻快,心情格外舒畅。他知道,前方或许还有不少挑战,但只要有机会,他就不会放弃。回到京州市委,他立刻召集班子成员开会,宣布了这个消息,并表示:“这不仅是我个人的荣誉,更是京州的机遇。咱们得把科技创新核心区建设得更快更好,不辜负省委的信任!”
散会后,李达康独自来到光明湖畔。这里见证了他的奋斗与坚持,如今,也将见证他新的征程。他望着湖面,心中默默发誓:一定要让京州,让汉东,在自己的努力下,变得更加繁荣昌盛!
汉东省委班子会议的会议室里,深秋的阳光透过玻璃窗,在长条会议桌上洒下一片暖光。陆云、高育良、张建国、赵立明等班子成员依次落座,每个人面前都摆着一份《关于推荐李达康同志兼任省委副书记的请示》草案,纸张边缘被细心地整理得齐整。
陆云坐在主持位上,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目光沉稳地扫过全场:“今天召集大家开班子会,核心是议一议李达康同志的任职推荐。京州是咱们汉东的省会,这些年在达康同志的带领下,科技创新核心区从规划到落地,药品监管从松散到严管,每一步都走得扎实,实绩摆在这里。”
他拿起草案,翻到“干部实绩”那一页:“省委班子现在缺一名副书记,从工作衔接和干部能力来看,达康同志最合适。他熟悉京州情况,能稳住省会的发展节奏;同时,他在民生领域有经验,也能帮省委多扛些担子。大家有什么想法,都敞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