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王举兵叛乱不过半个月,就被燕临率军击溃主力,残余兵马退守淮州平南郡。
燕临率领长燕军,联合曹景宗率领淮州守军,将平南王及其残部团团包围。
平南王最后下令打开城门突围,他在亲信的掩护下冲出了包围,逃到了一处荒山之上。
紧接着燕临率领长燕军再次将他包围,平南王知道他已经没了退路,随后便在一处茅草屋中自杀了。
平南王叛乱历时半个月终于平定,萧景渊顺势将燕临召回京都,先前皇宫杀人的罪责与这次的平叛功劳相抵,朝中也没人敢再多说什么。
另外淮州刺史王茂,淮州守将曹景宗平叛有功,被调回京城录用。
紧接着萧景渊便宣布了削藩的圣旨,一些没有实权、没有威望的王爷,他都交给了当地官员去进行削藩。就算有人不服,他们手里无权无兵也闹不出什么大事来。
萧景渊削藩的主要目的,是那几个有实权或有威望的王爵。
首当其冲的就是在京都赋闲的长林王萧庭生,虽然他手中已经没有了兵权,但是他在大梁军中威望甚高。
萧景渊派萧平章去亲自宣读圣旨,将萧庭生由王爵削为了侯爵,但是地位俸禄依旧享受王爵待遇。
淮州的淮阳王崔行舟、北境的定北王江绪,两人皆是祖上传承下来的异姓王,封地不过区区一两城。他们同样被剥夺了封地、兵马,降为了侯爵,享受王爵俸禄,调到京都为官。
最后便是大梁最大的异姓王——穆王穆青,穆王手下兵将如云,封地足足有三州之地,整个南境都在穆家的手里。
这便是当初太上皇忌惮穆王府的主要原因。
穆王府不仅有三州的封地,还有数不胜数的军队,更在大梁军中威望极高,还掌控着大梁的边境。
这换成哪个皇帝不会担心,不会忌惮?
如今萧景渊做了皇帝,不出意外,他也对穆王府有所忌惮。
他曾经在南境军中待过多年,十分地清楚,南境军将士们只知南境姓穆,不知大梁姓萧。
萧景渊不得不削去穆青的穆王之爵,将他削为侯爵,享受王爵待遇。
原先的南境铁骑改名为穆家铁骑,人数编制缩减到两万人,由穆青统领。霓凰郡主穆霓凰则是要解除一切兵权,立刻返回京都金陵。
萧景渊为了防止南境军兵变,他派遣南境老将司马邻前去宣读圣旨,随行的有陈庆之、薛仁贵率领的白马军。
如今的白马军已经由一开始的一万人,扩建到了如今的三万人。每一个士兵都经过体质强化,每一把武器都是经过精心锻造,每一匹战马都是精心培育的白龙马。
只要有这三万精锐在,哪怕南境十万军全体兵变,他们也能轻松平定叛乱。
南境削藩的发展异常顺利,穆青和穆霓凰本来就没有反意,只是突然对他们削藩,心里多少有点不平衡。
于是穆霓凰带着一队亲卫披星戴月,日夜兼程赶回了京都,第一件事情就是进宫求见萧景渊。
“陛下,霓凰郡主从南境回来了,正在殿外求见呢。”
萧景渊出于心虚,并不想见她,说道:“朕政务繁忙,不见她,你叫她回去吧。”
“是。”
三德子刚走出乾清殿,穆霓凰立刻迎了上来,问道:“三公公,怎么样?”
三德子忐忑地说道:“郡主,您先回去吧,陛下今日有些繁忙,您要不改日再来吧?”
“哼!”穆霓凰冷哼一声,“陛下是事务繁忙,还是心虚不敢见我?”
三德子吓得连忙摆手,低声说道:“郡主,慎言,慎言啊。”
“你去再禀告一声,若是他再不见我,我便去静太后那里去了。”
穆霓凰终于拿出了杀手锏,三德子服侍萧景渊这么久,自然清楚静太后的含金量,立马小跑回殿中。
“怎么样,霓凰走了吗?”萧景渊见三德子跑回来,问道。
三德子摇了摇头,将穆霓凰的原话复述了一遍。
萧景渊听完脸色一变,说道:“母后如今已经一心修医,不要再去打扰她了,让霓凰进来吧。”
“是。”
三德子出去没多久,穆霓凰气势冲冲地走了进来,但是必要的礼数不能少,“穆霓凰参见陛下!”
萧景渊和善一笑,向三德子说道:“给霓凰看座。”
穆霓凰微微一皱眉,她敏锐地察觉到萧景渊对她称呼的改变,以前都唤她为“霓凰姐”,如今却改口称她为“霓凰”。
“霓凰此次求见可是有重要事情要汇报?”萧景渊问道。
穆霓凰察觉到萧景渊言语中的生疏,本来想要质问的一团话语憋在嗓子里,想说却说不出来。
“陛下……臣是想来与你商量一件事情的。”
萧景渊看了一眼穆霓凰,随后冷漠地翻着奏章,“什么事情?”
“臣自知年纪不小了,想要求一桩婚事。”穆霓凰说道。
萧景渊翻页的动作一顿,眼底的狠厉涌现出来,嘴上不动声色地说道:“那是何人能入霓凰郡主的眼啊?”
穆霓凰看着萧景渊情绪平淡的样子,眼底泛起一抹失落,说道:“他是南境军一将领。”
萧景渊将奏折放在桌上,双手不动声色地放在桌下,表面上十分镇定,其实双手已经气得开始发抖。
“那今晚留下随朕用膳吧,顺便请静太后帮你把把关。”萧景渊说道。
穆霓凰一口回绝,“不用麻烦陛下了,臣就是来求一道赐婚圣旨,若是陛下繁忙,臣那便改日再来吧。”说完就要行礼告退。
“朕刚才说了。”萧景渊的戾气已经压抑不住,“让你留下陪朕用膳。”
他说完不容穆霓凰拒绝,转头看向三德子,吩咐御膳房,下去准备晚膳。
三德子愣了一下,赶忙下去准备晚膳,心里叫苦连天,这离着晚膳还有两三个时辰呢。
穆霓凰见萧景渊情绪不对劲,也不再拒绝他,乖乖地坐回位置上。
整个大殿中鸦雀无声,两人沉默不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