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美国独立战争的“精神推手”,托马斯·潘恩用一支笔杆子掀翻了英国殖民统治,却活成了18世纪的“国际流浪汉”。
从英国逃犯到法国议员,再到美国弃民,他的人生堪称一部“我帮三国搞革命,三国骂我神经病”的荒诞剧。
1737-1774:英国底层逆袭骚操作
1. 姓氏自黑第一人
潘恩原名thomas pain(字面意思“痛苦”),因不满英国阶级压迫,主动在姓氏后加了个“e”,变成paine(更痛苦)。
他解释:“这代表我对大英帝国的深情控诉——生活在这里,每天都在练习痛苦发音。”
有次他在酒馆喝醉后,指着自己名字大笑:“看啊,连上帝都帮我改姓提醒世人!”
2. 税务局的“反贪斗士”
担任收税官期间,他写了篇《税吏事件》揭露官员腐败,结果被全行业封杀。
失业后他自嘲:“原来英国政府不需要真相,只需要会数钱的哑巴。”
走投无路时,他卖掉所有家当换船票逃往北美,临走前给前同事留言:“建议你们把税务局改名‘合法抢劫局’。”
有同僚回信骂他“叛徒”,他回怼:“叛徒?我叛的是强盗窝!”
1774-1787:美国革命键盘战神
1. 《常识》——独立战争的bGm
1776年,当华盛顿等大佬还在纠结要不要独立时,潘恩用一本50页小册子《常识》直接掀桌:“北美人民需要常识——英国王室就是坨屎!”
书中金句频出:
“英国是北美的亲妈?不,她是后妈,还带着铁链和烙铁!”
“自由大陆需要国王?就像烤火鸡需要戴皇冠!”
这本“骂娘宝典”三个月卖出50万册,相当于每5个北美成年人就有一本。
大陆军士兵行军包里必备两件套:《圣经》和《常识》。
华盛顿边读边拍大腿:“早该骂醒这帮扭捏的绅士!”
有士兵说:“读完《常识》,我宁可被英军打死,也不想再当英国人的狗!”
2. 战地记者行为艺术
加入大陆军后,潘恩开创“战场脱口秀”模式:
寒冬夜宿营,他给士兵读《美国危机》:“这是考验灵魂的时刻!想要度假的软蛋现在滚回家抱老婆!”
败仗后将军们哭惨,他写文章嘲讽:“如果眼泪能打仗,英军早被淹死在哈德逊河了!”
有次演讲时,他突然掏出酒瓶灌了一口:“别紧张,这是革命的燃料!”
士兵们哄笑:“再灌一口,我们能打到伦敦!”
3. 反腐先锋の作死日常
发现驻法外交官迪安贪污10万法郎后,他连夜发文曝光。
面对权贵威胁,他冷笑:“我的笔比你们的钱袋更有杀伤力!”
结果被扣上“英国间谍”帽子踢出政坛,临走前他给国会留言:“建议把自由女神像改成瞎子,反正你们不需要眼睛。”
有议员私下嘲笑他“多管闲事”,他回怼:“等你们被吊路灯时,别指望我会写讣告!”
1787-1802:法国革命の背锅侠
1. 《人权论》引发三国杀
为声援法国革命,他写下《人权论》痛批英国君主制,结果遭英国全球通缉,首相皮特怒斥:“这货的脑子比法国断头台还危险!”
法国却为他颁发荣誉公民勋章,罗伯斯庇尔称赞:“这是人类最硬核的维权指南!”
英国报纸头版刊登通缉令,配文:“活捉这个用笔杀人的疯子!”
潘恩看到后大笑:“看来我该申请专利——文字武器发明者!”
2. 监狱VIp求生欲
反对处死路易十六时,他提议:“流放国王去美国,让他体验下没有奶茶的日子。”
结果被雅各宾派关进卢森堡监狱,狱中他给华盛顿写信求救:“总统大人,还记得当年大明湖畔的《常识》吗?”
华盛顿已读不回,气得潘恩在墙上刻字:“忘恩负义是政客的出厂设置。”
狱卒问他刻的啥,他淡定回答:“我在给自由女神写墓志铭。”
3. 拿破仑迷弟操作
出狱时,拿破仑亲自接驾并表白:“我每晚枕着《人权论》睡觉!”
潘恩翻白眼:“请停止性化我的着作。”
后来拿破仑称帝,他痛骂:“这矮子把革命玩成了cosplay!”
有法国贵族嘲笑他“不懂政治”,他回怼:“我懂政治,只是不懂政客怎么不要脸!”
1802-1809:美国弃民晚年摆烂
1. 总统级冷暴力
回到美国后,杰斐逊政府假装不认识他。
某次白宫宴会上,潘恩当众质问:“《独立宣言》里‘人人生而平等’是不是我教的?”
官员们集体低头啃火鸡,他愤然离席:“这盘火鸡比你们的良心还冷!”
回家后他写信给朋友:“美国现在比英国更像监狱,至少英国监狱还管饭!”
2. 无神论者神操作
发表《理性时代》抨击宗教,教会骂他“撒旦代言人”,他反击:“上帝要是存在,早该劈死奴隶主了!”
信徒们朝他扔烂番茄,他淡定擦脸:“这是你们唯一新鲜的农产品。”
有牧师诅咒他“下地狱”,他大笑:“我早就在地狱了——被你们这些伪君子包围!”
3. 葬礼终极嘲讽
临终前他要求葬在贵格会墓园,结果教会拒绝:“地狱才是你的归宿!”
死后10天尸体才被草草掩埋,坟头连墓碑都没有。
粉丝哀叹:“他教会美国人自由,却换不来六尺坟地。”
有传言说,他的遗体被盗墓贼挖走当解剖教材,潘恩生前好友骂道:“连死人都不放过,这就是你们要的自由?”
搞笑背后的历史真相
潘恩的荒诞本质是超前于时代的悲剧:
《常识》营销学:把复杂政治理论写成骂街段子,开创“自媒体救国”先河。
他本人曾说:“真理需要包装,就像火药需要炮管。”
跨国背锅定律:帮英国殖民地独立、帮法国推翻君主制,结果被两国通缉,证明“革命导师都是高危职业”。
有历史学家评价:“潘恩就像个点燃火药桶的孩子,所有人都在欢呼爆炸,却没人关心点火的人。”
总统级渣男行为:华盛顿为外交利益抛弃恩人,印证政治圈“用过即扔”法则。
潘恩晚年感慨:“我帮他们打江山,他们拿我当抹布。”
正如他自嘲:“我像个人权病毒,杀毒软件是三个国家的监狱。”
如今《常识》仍是美国中学生必读书,但教材不会告诉你——作者死后连棺材板都被偷去当柴烧了。
番外篇:潘恩语录精选
“政府就算不作恶,也是一种罪恶——因为它存在本身就在消耗自由。”
“所谓爱国,就是爱那些让你活得像人的东西,而不是爱一块地图上的颜色。”
“宗教是弱者的拐杖,强者的锁链,而政客们总爱偷拐杖当权杖。”
“如果革命需要流血,那一定是统治者的血,而不是人民的血。”
结语:键盘侠的终极悖论
潘恩的墓志铭本该刻着“自由之父”,但现实是他的遗骸至今下落不明。
他教会了三个国家如何革命,却没教会它们如何对待革命者。
正如他在《理性时代》中写的:“当人们为自由欢呼时,请低头看看脚下——那里可能踩着自由先驱的骸骨。”
如今,当美国政客高呼“自由”时,或许会有人想起那个在酒馆里改姓、在战场上骂娘、在监狱里刻字的“键盘侠”。
而潘恩的灵魂大概会冷笑一声:“自由?先把我坟头的杂草拔了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