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线上的划痕很细,几乎看不见,但我手指摸过去时,明显感觉到绝缘层翘起了一小块。我立刻抬手示意:“先别通电。”
林助理正要按下测试开关的动作顿住,转头看我。
“这里被动过。”我把电源线举到灯光下,“有人用刀片轻轻划开外皮,再一点点剥开铜丝,做得非常小心。如果现在接上电,一开始可能正常,但运行时间一长,发热会让裸露的金属短路,轻则烧设备,重则起火。”
陈师傅走过来,接过电源线仔细查看,眉头越皱越紧。他从工具包里拿出放大镜,对着划口看了几秒,低声说:“这手法……不是外行能干的。得懂电路结构,还得知道什么时候最容易出问题。”
小李也凑近看了看,脸色变了:“也就是说,就算我们修好了前面那些,只要这个没发现,整场演出还是会崩?”
没人说话。
我盯着那根线,心里清楚得很——这不是疏忽,是算计。对方就是要让我们以为一切都解决了,然后在最关键的时候,让舞台陷入混乱。
“重新换一根?”林助理问。
“不行。”我说,“仓库调来的主机只配这一条原装线,临时换通用款,电压不稳风险更大。而且……”我顿了顿,“换一条新的,不代表不会再被动手脚。真正的问题不在设备,而在人。”
陈师傅抬头看我:“你想怎么做?”
“加装保护套。”我说,“把所有接口和线路裸露的部分都封起来,再贴上密封标签。谁要是碰过,必须登记签名。这样至少能留下痕迹。”
他沉默了几秒,点点头:“可以。我这里有防热缩管,还能加上绝缘胶带双重防护。”他转向小李,“去拿工具箱最下面那个红色盒子,里面有高频密封笔。”
小李应了一声,快步离开。
林助理站在原地没动,忽然从口袋里掏出一瓶水,拧开盖子递给我:“你一直站着,喝点水吧。”
我愣了一下。
他似乎察觉到自己的举动有点突兀,低头避开视线:“你脚还没好,别硬撑。”
我没推辞,接过喝了两口。水温刚好,不冷也不烫。
“谢谢。”我说。
他摇摇头,转身去翻工具柜,动作比之前利落了许多。
几分钟后,小李带着工具回来,我们四人围在控制台前,开始逐段处理线路。陈师傅负责主接头,手法熟练,每一圈缠绕都严丝合缝;小李在一旁打下手,递工具、剪胶带,眼睛一直盯着操作流程;林助理则拿着记录本,把每一步的处理时间、操作人、使用材料全都写下来。
我蹲在地上,检查最后一段通往主机箱的连接口。右脚踝因为长时间站立已经开始发酸,但我没换姿势。手指顺着线槽一路摸过去,确认没有遗漏任何可疑点。
“姜老师。”林助理忽然开口。
我抬头。
他顿了一下,还是说了出来:“刚才……我不该一开始就觉得你是多管闲事。”
我没说话。
“我知道很多艺人来了片场,要么指手画脚,要么完全不管。你是第一个自己动手查问题,还一条条记下来的。”他声音低了些,“你说的对,舞台安全不是谁的责任,是所有人一起守的。”
陈师傅插话:“她刚才拦下通电测试,救了不止一台机器。这种细节,连我们老人都不一定能第一时间发现。”
小李也点头:“我刚入行时,师傅教的第一课就是‘别信看起来完好的东西’。今天才算真正明白这句话。”
我慢慢站起身,靠着桌边缓了缓力气。
“我不是想证明什么。”我说,“我只是……不能接受因为别人的恶意,让本来可以顺利的事变成灾难。观众买票来看演出,工作人员熬夜调试设备,没有人应该为这种事买单。”
陈师傅看着我,眼神变了。不再是之前的审视,而是一种沉甸甸的认可。
“从现在起,这台主机由我们四人共同签字监管。”他说着,拿出一张技术责任单,“以往这种单子只有主管签,但这次不一样。你发现了三次隐蔽破坏,组织排查,全程留证。如果你不签,这台设备今晚不能上线。”
我看着那张纸,没急着动。
“这不是捧你。”他语气坚定,“是规矩。谁担得起责任,谁就署名。”
我拿起笔,在“协同责任人”那一栏写下名字。字迹平稳,没有迟疑。
林助理随即也签了字,紧接着是小李和陈师傅。四个人的名字并列在一起,像一道防线。
“设备检测最终通过。”林助理打开系统界面,绿色信号灯亮起,“所有项目恢复正常,备用方案同步激活。”
控制室安静了一瞬。
陈师傅收起责任单,放进随身文件夹:“我去安排夜间巡检,每两小时一轮,重点盯这几台核心设备。”
“我去再跑一遍耳返信号稳定性。”小李背起检测仪,“顺便把提示贴补上。”
“提示贴?”我问。
他笑了笑:“你昨天扶墙走路的地方,我贴了个‘小心脚下’。虽然你现在站得挺稳,但还是提醒一下比较好。”
我没说话,只是轻轻点了点头。
林助理坐回电脑前,登录内部调度系统。屏幕光映在他脸上,他敲了几行字,然后停下,回头问我:“排查记录归档的时候,要不要备注优先级?”
“你觉得呢?”我反问。
“一级响应。”他说,“重大安全隐患,主动预警,跨岗位协作。这样的事,值得记一笔。”
我看着他把信息提交,系统弹出归档成功的提示框。
时间显示十九点零三分,距离彩排还有不到三小时。
我打开手机,录音还在运行。屏幕上那个红色的小圆点一直闪着,像一颗不肯停下的心跳。
陈师傅临走前拍了拍我的肩:“有情况随时喊我。不用再贴告示,直接打电话就行。”
林助理起身给我腾位置:“你坐这儿盯着主屏吧,我去做外围线路复查。”
小李已经走到门口,忽然想起什么,折返回来,把一张折叠整齐的纸放在控制台上。
“这是什么?”我问。
“今晚所有设备的巡检路线图。”他说,“我和陈师傅商量过的,按区域划分,不会漏掉任何一个节点。你要是累了,就照这个流程看进度。”
我展开图纸,上面用不同颜色标出了音频、视觉、动力三大系统的检测路径,每个关键点都打了星号。
“你们……”我嗓音有点哑,“没必要做到这一步。”
小李摇头:“有必要。因为你做了第一步,所以我们才看得见后面的路。”
他说完就走了。
控制室只剩下我一个人。
我坐在主控台前,右手边手机仍在录音,左边保鲜箱里的满天星依旧安静地躺着,花瓣一片未落。
屏幕上的绿色信号稳定跳动,主机温度正常,频段锁定,电力输出平稳。
我低头看了眼右脚,护具边缘压着皮肤有些发红,但还能撑住。
门外传来脚步声,节奏平稳,像是技术人员例行巡查。
我伸手摸了摸耳机接口,确认固定牢靠,然后将手指悬在启动键上方,却没有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