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零七分,陆轩的手指仍悬在触控板上方。屏幕上的任务表没有更新,光标停在“执行优先级”一栏,数字“一级”已经录入,但系统提示三项前置项未完成。
他放下手,转头看向墙侧的实时进度屏。技术对接、政策合规、情报支持三块区域中,只有政策模块亮起微弱绿光,其余两片灰暗。
林娜站在门边,手里多了份纸质文件。“这是初步整理的外资准入条款。”她把纸放在桌角,“能源基建类项目,外企持股不得超过百分之四十九,且必须由本地企业牵头申报。”
陆轩翻开第一页。密密麻麻的条文里夹着几处手写标注,字迹工整。他看到第三条时停下:“数据存储服务器必须设在境内?”
“对。”林娜点头,“包括监控日志、调度记录、用户行为分析——所有生成数据都不能出境,除非通过国家安全审查。”
陆轩合上文件,起身拨通内线。“赵宇、马亮、孙明,现在来小会议室。”
五分钟后,四人围坐在椭圆桌旁。灯光调至会议模式,主屏自动同步任务表状态。
“我们卡住了。”陆轩开口,“技术没进展,情报没反馈,财务也没出预算框架。现在距离投标窗口开启还有七十三天。”
赵宇盯着自己的平板。“我查了过去三年类似项目的中标方案。德国那两家用的是标准化安防模块,日本公司主打远程运维响应。但我们想做的——把安防和电网联动控制做闭环——目前全球没有成功案例。”
“不是没有。”马亮说话时目光扫过加密频道指示灯,“郑华提到的失败项目,我刚拿到一份非公开纪要。他们在雨季遭遇连续断电,备用电源切换延迟三秒,导致监控中断,整套系统被判定不合格。”
孙明翻开新打开的财务界面。“前期投入估算已调整到八百七十万。如果加上本地数据中心建设,可能突破一千一百万。而且……”他顿了一下,“按照持股限制,我们需要找合作方,这意味着利润分成、技术授权、责任边界都要重新谈判。”
陆轩问:“最短多久能拿出可演示原型?”
赵宇摇头。“现有算法处理不了负荷突变场景。比如工厂夜间停产,光伏输出过剩,系统必须立刻判断是切离电网还是转入储能。这需要新的决策模型。”
“你能建吗?”
“能,但需要实验数据。”赵宇说,“真实电网波动曲线、历史故障模式、气候影响系数——这些不在公开数据库里。”
陆轩转向马亮。“你那边能拿到吗?”
“正在联系。”马亮手指轻敲桌面,“德国的两个前成员还在确认权限范围。他们所在的研究所参与过东南亚微电网项目,但资料受协议保护。”
“想办法突破协议。”陆轩说,“我们可以不拿原始数据,只要知道他们测试时遇到的关键瓶颈。”
马亮没应声,只是低头在终端输入一串指令,随后关闭屏幕。
孙明再次开口:“就算技术可行,合资结构也会拖慢决策。对方一旦质疑我们的实际控制力,审批就可能被搁置。”
陆轩站起身,走到白板前写下三行字:
1. 技术验证:三个月内完成联动原型
2. 合规路径:两周内确定合作模式
3. 成本控制:总投入不超过九百万
“这不是选择题。”他说,“我们必须进这个市场。从安保服务商变成基础设施共建者,身份变了,话语权才跟着变。”
赵宇抬头:“但如果原型跑不通呢?”
“那就承认能力不够。”陆轩看着他,“然后重组团队,换人来做。”
会议室短暂安静。
林娜忽然开口:“还有一个问题——技术人员签证。目标国对外国工程师每年限批十二人,每次停留不超过九十天。而系统调试周期预计要六个月。”
陆轩记下这条,没说话。
孙明补充:“如果我们以培训名义派遣,可能规避部分限制。但风险是,一旦被认定实质操控,整个项目资格会被取消。”
陆轩回到座位。“明天中午前,我要看到四份材料:赵宇出技术可行性报告,列出关键缺口;马亮提交情报获取计划,明确时间节点;孙明做一份合资架构下的资金流动模拟;林娜继续深化合规清单,重点标注灰色地带。”
“这太急了。”赵宇说,“很多数据还没回来。”
“那就用已有信息推演。”陆轩打断,“我不是要最终结论,是要看清哪里会崩。”
没人再说话。
十分钟后,会议结束。众人离开,脚步声在走廊渐远。
陆轩留在原地,调出全球电力网络图。屏幕上,中南半岛的几个节点闪烁红光,代表近三个月内发生过区域性停电。
他放大其中一个区域,调取气象叠加层。台风轨迹线穿过该地,与电网故障时间基本吻合。
这时,终端弹出一条加密消息。发件人代码为mA-07,是马亮的情报通道代号。内容只有一行:
“德国研究所将于六小时后召开内部评审会,议题:微电网抗扰动算法优化。”
陆轩立即回拨通讯。
马亮接通时背景音很轻。“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他说,“我已经让那边的人申请旁听权限,但不确定能否进入核心讨论环节。”
“不需要全程。”陆轩说,“只要他们在会上提到‘电压骤降恢复时间’或‘非计划性离网’这两个词,立刻截取音频片段传回来。”
“明白。”
通话结束。
陆轩切换到财务系统,查看“战略孵化组”的新建账户。余额显示为零,审批流程卡在二级复核。
他直接发起加急指令,附注写道:“该项目关系未来五年布局,资源优先级最高。”
系统弹出风险提示框,要求上传董事会决议文件。他绕过流程,输入个人权限密钥,强制放行五百万启动资金。
屏幕刷新,账户状态变为“可用”。
他又打开培训系统的后台日志。过去二十四小时,技术组有十七人登录学习平台,平均在线时长超过两小时。课程集中在自动化控制与能源管理基础模块。
陆轩点开其中一名成员的学习记录。此人已完成前三章测验,第四章卡在“多源供电协调逻辑”这一节,反复重试三次仍未通过。
他标记了这个账号,备注:列入孵化组观察名单。
时间跳至凌晨五点十八分。
主屏突然震动,一条警报浮出:
【目标国能源部官网发布通知:原定招标方案将进行技术标准修订,具体细则将于四十八小时内公布】
陆轩盯着这条消息看了五秒,随即按下全组呼叫键。
所有人重新接入会议频道。
“他们要改规则。”他说,“我们只剩下两天时间,搞清楚他们会往哪个方向调。”
赵宇声音传来:“可能是提高本地化率,或者增加环保指标权重。”
“不管是哪一种,”陆轩说,“我们都得在新规出来前,预判他们的技术倾向。”
马亮说:“我可以尝试接触该国电力监管委员会的一名顾问,他去年曾在新加坡参加过行业论坛,我们有过一面之缘。”
“去联系。”陆轩说,“带上郑华的关系背书。”
孙明提醒:“如果标准提高,我们的成本模型需要重做。”
“那就重做。”陆轩回答,“现在开始,所有人暂停非紧急事务。这个项目,必须往前推。”
频道静默两秒后陆续回应。
陆轩关闭通讯,目光落在任务表最后一项:“初期投入上限——九百万”。
他将数值修改为“一千零五十万”,并在备注栏输入:
“允许超支一百万,条件是原型机能在雨季环境下连续运行七十二小时。”
保存更改后,他靠向椅背,眼睛未离开屏幕。
窗外天色依旧漆黑,指挥室内只有设备运转的低鸣。
他的左手搭在桌沿,右手食指再次抬起,准备点击确认键。
指尖距离触控板还剩半厘米时,主屏突然刷新。
新消息来自林娜:
“刚查到,该国最近一次电网事故调查报告中提到——因安防系统误判雷击信号,触发了非必要断电程序,导致三个工业园区停产。”
陆轩瞳孔微缩。
他迅速调出报告摘要,目光锁定其中一句:
“事故主因:安防与电力调度系统间缺乏协同校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