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布背面那行红笔字还清晰可见——“这次,别再搞砸了。”林娜的手指在投影遥控器上顿了顿,没有多看,转身走出场地。走廊尽头的电梯门刚合上,作战室的通讯信号就亮了起来。
陆轩站在主控台前,盯着技术组传来的实时日志。测试环境的响应曲线突然出现毫秒级波动,像是被人轻轻推了一把。他没有出声,只是抬手调出监控侧录程序,将过去十分钟的数据流重新回放。胡军几乎是同步动作,从加密通道调出了外方测试服务器的流量镜像。
“他们在模拟ddoS攻击。”胡军的声音低而稳,“不是系统故障,是人为注入的干扰流量。”
赵宇立刻切换至备用测试通道。中方独立监控系统启动,压力测试重新跑动。屏幕上的曲线迅速拉直,延迟稳定在二百一十毫秒,误差不超过三点五。二十分钟后,无瑕疵报告自动生成,同步推送到双方平台。
交付完成。
系统末尾自动标注了一行小字:“本次测试未检测到外部干预——系统版本:Δ-8.4.8”。陆轩盯着那句话,眼神未动,但嘴角微不可察地压了一下。他知道,这一行字,迟早会说话。
与此同时,杨芳打来电话。三家门店首批铺货,顾客围满展台,却几乎无人下单。有人指着产品包装上的纹样问:“这是你们设计的?还是抄了我们祖辈的东西?”
林娜挂断电话,立即启动预设宣传动作。社交媒体上线“纹样背后的故事”专题,由文化顾问团逐帧解析设计逻辑——传统编织纹路如何与星轨线条交织,几何结构怎样呼应本地节庆符号。每一条发布都附带原始手稿扫描件和顾问签名。
孙明同步调拨临时预算,推出限量版包装。每份附赠一张由本地艺术家亲笔签名的文化卡,印有该地区古老谚语:“手与心相连,物与魂共生。”首批五百套线上发售,四十八小时内订单突破八千,三家门店库存清空。
一名顾客在社交平台晒出照片,文化卡背面有一行手写的话:“你们终于听懂了我们的话。”这条评论被转发超过两万次,无人质疑,只有无数个“是”字刷屏。
作战室内,灯光调至常亮模式。陆轩召集核心成员开短会,不等众人落座,直接调出“q3-0847-e”文件夹。屏幕上滚动播放外方多次调取中方接口模型的记录,时间精确到秒,Ip路径层层追溯,最终指向其技术主管私人终端。
“他们不是没看见我们的速度。”陆轩声音不高,却压住了所有杂音,“他们是怕看清楚了,就再也挡不住。”
赵宇皱眉:“成果做出来了,但他们不认,怎么办?”
“那就让他们认。”陆轩打开新文档,命名为《技术白皮书发布机制》,“从今天起,每完成一个模块,立即生成带时间戳的摘要文件,由林娜团队对外发布。不讲情怀,只列数据、架构图、测试结果。”
他停顿片刻,在模板底部加了一句备注:“所有进展,皆有迹可循。”
会议室一片安静。这不是反击,是立碑。每一个字,都是未来的证据。
会后,马亮截获一条加密信息,标题为“phoenix-Reset”,发信方标记为外方高层会议代号。内容未破译,但收件名单包含全部项目决策层。
陆轩看完情报,轻轻放下终端。他没有下令追查来源,也没有指示反向渗透,而是转身对林娜说:“把最新销量数据、技术白皮书摘要,打包成‘合作进展周报’,发给对方全体成员。”
“现在就发?”
“现在。”他说,“让他们看看,什么叫真正的成果。”
邮件发送瞬间,系统记录到外方技术主管的Ip在凌晨三点十七分、十九分、二十三分,三次刷新收件箱。最后一次停留超过四分钟,下载了完整附件包。
两天后,首个跨国协同研发模块正式上线运行。系统稳定接入双方平台,数据互通零误差。外方技术团队首次在日志中留下中方团队的署名标识,并标注“核心贡献:FSG-Architecture Integration”。
陆轩站在作战室主屏前,看着协同指数攀升至78%。他拿起通讯器,声音平静:“通知所有项目组,按原计划推进下一阶段部署。技术线保持每日联调节奏,市场线准备第二轮本地化投放方案。”
孙明低声提醒:“首期资金仍冻结,但补贴已覆盖一线人员。财务压力暂时可控。”
陆轩点头,目光落在白板上新写下的“成果反哺机制”六个字。笔迹刚劲,没有一丝犹豫。
胡军走进来,递上一份打印件:“外方刚刚提交了新的接口优化建议,基于我们上次的压力测试数据。”
陆轩接过文件,翻到第一页。建议内容详实,逻辑严密,明显吸收了中方的架构思路。他在页眉空白处写下两个字:“收下。”
然后说:“回复他们,建议采纳,下周安排联合评审会。顺便问一句——他们的主管,什么时候能露面?”
胡军点头退出。陆轩走到窗前,城市灯火如海,樊星阁的标志在夜色中沉静矗立。他打开手机相册,翻到一张旧照片——十五岁那年,班级约架前夜,他和李刚、张涛站在校门口,校服皱巴巴的,脸上还带着少年的稚气。
照片没有保存多久,他点了删除。
回到主控台,他调出下一阶段任务清单。赵宇站在一旁问:“如果他们继续用会议拖节奏,怎么办?”
陆轩手指在屏幕上划过,将“联合评审会”标记为高优先级,回复道:“那就让成果说话。”
林娜在宣传部办公室打开新一版投放方案。画面中央是三位本地用户的真实影像,背景是他们生活的街区。标题只有一行字:“我们用了它,然后把它变成了自己的。”
她按下预览键,光标停在发布倒计时上。
杨芳发来消息:“第二批限量卡已签收,艺术家说,这次想加一句新的话。”
林娜回问:“什么?”
对方回复:“别停下,我们还在听。”
她没再打字,只是将这句话复制,粘贴进方案备注栏。
作战室的门被推开,李刚大步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份现场报告:“技术组刚完成第二轮联调,外方工程师主动提出了两个优化点,全部基于我们的原始架构。”
陆轩接过报告,扫了一眼,点头:“告诉他们,明天的评审会,我们准备了三个新模块的演示。”
李刚咧嘴一笑:“他们要是还不来呢?”
陆轩合上文件,走向主屏,手指在控制面板上轻轻一划。实时协作数据流再次浮现,技术协同指数已突破80%,市场反馈曲线稳步上扬。
他声音不高,却像铁铸一般:“不来,我们就继续往前走。”
门外传来脚步声,赵宇快步进来,手里拿着新打印的白皮书摘要。他将文件放在主控台上,说:“刚收到外方邮件,技术主管请求单独通话,时间定在明早九点。”
陆轩没有立刻回应。他盯着屏幕上的数据流,看了一会儿,才说:“接。”
然后他转身,走到白板前,拿起记号笔,在“成果反哺机制”下方,写下新的一行字:“推进,不是为了等认可,是为了让道路越走越宽。”
笔尖落下最后一划,作战室的灯光微微闪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