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记录仪屏幕上那行关于地热观测站的信息,如同黑暗囚牢中突然透进的一缕阳光,瞬间驱散了机舱内弥漫的绝望阴霾。吴庸和小李的脸上重新燃起了希望,连呼吸都急促了几分。
“第七地热观测站……距离五公里……”凌霜重复着坐标,苍白的脸上也恢复了一丝血色。她看向林墨,“这个距离,以我们现在的状态,徒步过去风险很大。但……这是目前唯一的希望。”
林墨点了点头,五脏六腑依旧针扎般疼痛,每一次呼吸都牵扯着受损的根源。他强撑着集中精神,调动起几乎枯竭的信息感知能力,朝着东北方向延伸。
感知范围被严重压缩,仅有不到一公里,且模糊不清,如同隔着一层厚厚的毛玻璃。但他依旧捕捉到了那个方向传来的、微弱但持续稳定的地热能信号,如同黑夜中的灯塔。
“信号确认存在。”林墨的声音虚弱但肯定,“路径……需要规划。编辑器,结合现有地形数据与生命信号扫描,规划通往坐标点的最安全路线。”
玉简的光芒如同即将熄灭的余烬,艰难地闪烁了几下,反馈回一条曲折蜿蜒的路径,尽量规避了编辑器扫描到的几处微弱但存在的生命反应区,以及一些地形上的险峻地段。
“路线规划完成。预计徒步时间:4至6小时。警告:主体状态极差,无法承受高强度战斗或复杂能力使用。”
4到6小时……对于状态完好的幸存者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于他们这支伤痕累累、几乎弹尽粮绝的队伍,无异于一场生死考验。
“我们必须立刻出发。”凌霜当机立断,“苏茜的维生舱能源支撑不了多久。”她看向吴庸和小李,“我们需要制作一个担架,轮流抬着苏茜。把所有能带上的食物、水、还有那点急救药品都带上。武器……有什么拿什么。”
吴庸和小李立刻行动起来,在废墟中翻找可用的材料。他们拆下了一些相对完好的合金板和一截还算结实的电缆,勉强拼凑出一个简陋的担架。食物和水的确所剩无几,仅够几人维持两天的最低消耗。武器方面,只有吴庸手中那把能量见底的脉冲手枪,以及小李找到的一根沉重的金属管。
林墨尝试调动一丝源血之种的力量修复自身,但效果微乎其微,反而引来了更剧烈的咳嗽。他意识到,常规的恢复方式在目前资源匮乏的情况下行不通。他的意识再次沉入识海,凝视着那些在信息奇点中记录下的、蒙尘的规则雏形。
“编辑器,分析信息侧碎片记录的‘存在定义’与‘物质结构’雏形,尝试推演低消耗状态下,对非生命物质的‘信息编织’可能性。”
他不再追求强大的攻击或防御,而是转向更基础、更本质的应用——利用信息层面的权柄,直接影响物质的“状态”。
玉简与信息侧碎片的光芒极其微弱地交融着,如同风中残烛在进行着精密的计算。片刻后,一段极其简化的、关于物质“结构强度”与“能量传导效率”的信息编码模型,浮现在林墨的感知中。
【信息编织·基础结构强化】
他伸出手,手指轻轻拂过那个简陋担架上最脆弱的一处连接点。没有光芒闪耀,没有能量波动,只有他精神力的极其细微的倾注,如同最精密的针线,将那段简化的“强化”信息编码,“编织”进了那块合金的微观结构信息层面。
刹那间,吴庸和小李感觉手下的担架似乎……“结实”了一点?那种摇摇欲坠的感觉减轻了少许。并非物理形态的改变,而是其物质内部承载“结构强度”这一属性的信息被短暂地、微弱地提升了。
成功了!虽然效果极其有限,且持续时间未知,但这是一个全新的方向!不依赖大量能量,而是直接修改物质的“属性信息”!这对修复工具、甚至未来修复运输机都可能至关重要!
林墨的精神力也因此消耗了一丝,让他本就苍白的脸色更添一分透明。这能力对精神专注度的要求极高,在虚弱状态下使用更是艰难。
“可以了……出发吧。”他喘息着说道。
一行人离开了已成残骸的“灰鳍鲨”,踏上了前往地热观测站的求生之路。凌霜走在最前面,灵能枯竭让她失去了大部分感知能力,只能依靠肉眼和经验警惕四周。吴庸和小李抬着苏茜的担架,步履维艰。林墨走在最后,每一步都如同踩在棉花上,需要耗费巨大的意志力。
雷鸣山脉边缘的地形崎岖不平,布满了锋利的碎石和深不见底的裂缝。空气中弥漫着硫磺的气息,远处隐约传来低沉的、仿佛山腹蠕动的轰鸣声。天空依旧阴沉,铅灰色的云层低垂,仿佛随时会压下。
按照编辑器规划的路线,他们避开了几处可能有变异生物巢穴的洞穴,绕行了一段陡峭的崖壁。路程比预想的更加艰难。不到一个小时,吴庸和小李就已经气喘吁吁,汗水浸透了他们破烂的衣物。担架上的苏茜虽然生命体征平稳,但长时间的颠簸显然不利于她的恢复。
林墨的情况更糟。身体的剧痛和精神力的过度消耗让他视线模糊,几次差点摔倒。他不得不频繁地停下来,依靠着岩石喘息。信息感知能力时断时续,无法提供有效的预警。
“休息……十分钟。”凌霜看着林墨摇摇欲坠的样子,果断下令。她自己也靠在一块岩石上,抓紧每一秒恢复着几乎不存在的灵能。
就在这时,林墨断续的信息感知捕捉到了侧前方一片乱石堆后,传来了细微的窸窣声和几道微弱的、带着贪婪意味的生命信号!
“有东西……在靠近……”他嘶哑地发出警告。
凌霜瞬间绷紧了身体,握紧了手中的能量短杖(虽然已无法激发)。吴庸和小李也紧张地抓起简陋的“武器”,将担架护在身后。
从乱石堆后,缓缓走出了三只形态怪异的生物。它们大小如狼,皮肤是暗沉的岩石色,与周围环境几乎融为一体。四肢粗短有力,爪子如同黑曜石般锋利。最令人不安的是它们的头部——没有眼睛,只有一个巨大的、不断开合的、布满了螺旋状利齿的口器!它们是雷鸣山脉特有的变异体——“石噬兽”,依靠震动感知和灵敏的嗅觉捕猎,尤其喜欢捕食受伤或虚弱的生物!
显然,它们被林墨等人散发出的“虚弱”气息吸引来了。
“该死!”吴庸举起脉冲手枪,但能量指示器早已归零。
小李紧张地挥舞着金属管,但面对三只嗜血的变异体,这显得如此可笑。
石噬兽发出低沉的、如同石块摩擦般的嘶吼,分散开来,呈包围之势缓缓逼近。它们感知到了猎物的无力。
凌霜眼神一厉,强提起一丝灵能,试图施展最基础的精神震慑,但灵能刚离体就几乎溃散,只是让石噬兽的脚步停顿了半秒。
绝望再次笼罩。
林墨靠在岩石上,看着那三只逼近的怪物,看着同伴们绝望的眼神,看着担架上昏迷的苏茜。他的意识再次沉入那片蒙尘的规则雏形之中。
硬碰硬是不可能的。能量攻击也无力施展。
那么……欺骗呢?
他回想起信息奇点中,那些关于“感知”与“存在”的模糊概念。他锁定其中一只石噬兽,将残存的精神力凝聚成一根无形的“针”,携带着一段极其简单的、被“编织”过的信息——一段强烈无比的、“此地存在致命危险”的虚假感知信号——猛地刺入了那只石噬兽依赖震动感知的原始神经系统!
【信息编织·感知误导】
那只正欲扑上的石噬兽,动作猛地一僵!它那简单的感知系统中,原本锁定的“虚弱猎物”形象瞬间扭曲、变形,化作了它基因深处最恐惧的、某种雷鸣山脉顶级掠食者的恐怖气息和威压!
“嗷——!”
它发出一声凄厉恐惧的尖嚎,不顾一切地转身就逃!甚至撞翻了旁边的一块石头!
另外两只石噬兽被同伴这突如其来的疯狂举动弄懵了,它们感知不到任何异常,但同伴那真实的恐惧感染了它们。捕猎的默契被打破,犹豫和不安在它们简单的思维中蔓延。
凌霜抓住了这转瞬即逝的机会!她强忍着透支的痛苦,再次凝聚起一丝微不可查的灵能,这次并非攻击,而是将另外两只石噬兽脑海中“猎物”的形象,与旁边一块散发着微弱辐射、令它们本能厌恶的岩石进行了极其短暂的“关联”!
这种粗浅的暗示本不足以吓退它们,但在同伴逃跑和林墨“信息编织”造成的诡异氛围下,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另外两只石噬兽也低吼一声,放弃了狩猎,警惕地后退,迅速消失在了乱石之中。
危机……再次解除。
吴庸和小李瘫坐在地,大口喘着气,仿佛刚从鬼门关走了一遭。他们看向林墨的眼神,充满了难以置信和后怕。
凌霜也松了一口气,看向林墨的目光更加复杂。她隐约感觉到,林墨刚才似乎做了什么,但那手段……已然超出了她的理解范畴。
林墨没有解释,他几乎虚脱,靠着岩石缓缓滑坐在地。两次极其有限的“信息编织”,几乎抽干了他最后的精神力。识海中,玉简的裂纹似乎又扩大了一丝。
但他证明了,即使在最虚弱的状态,对规则的理解也能成为以弱胜强的武器。
休息了更长时间后,队伍再次启程。接下来的路程相对平静,或许是被石噬兽的异常举动惊扰,没有再遇到其他威胁。
数小时后,当夕阳的余晖艰难地穿透铅云,将山脉染上一抹凄艳的橘红时,他们终于抵达了目的地——
一座依山而建的、半埋入地下的旧时代建筑,出现在他们眼前。厚重的金属大门上,“第七地热观测站”的字样依稀可辨。大门紧闭,但门旁的备用能源接口指示灯,正散发着稳定的、令人心安的绿色光芒。
希望,就在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