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风眼赠礼
议事厅风波过去三日,骊山据点依旧平静,但所有人都能感受到那平静之下涌动的暗流。刑律长老虽暂时沉默,其麾下势力的调动却愈发频繁,空气中弥漫着山雨欲来的压抑。
就在公输久担忧激进派可能铤而走险,准备进一步加固骊山防御时,林夙却主动找到了他。
“公输大师,”林夙将一枚材质奇特、触手温润的玉简放在桌上,“近日思及刑律长老所言,不无道理。技术交流,确需建立在互信与可控的基础之上。”
公输久微微一怔,看向那枚玉简,只见其内部有无数细密的淡金色光点缓缓流转,构成一个极其复杂却又透着某种和谐美感的立体结构。“这是……?”
“此为‘基础能量稳定符文’的构建之法。”林夙语气平和,“并非皇陵核心传承,乃是我基于通用能量理论推导出的应用技术之一。其作用在于平复能量湍流,提升机关核心运行稳定性与寿命。我想,以此作为‘联合技术司’的第一个共同研究项目,或可稍安某些人之心,亦能展现合作的诚意。”
公输久瞬间明白了林夙的意图。这不是妥协,而是以退为进!主动拿出一个“无关核心”的技术,既堵住了激进派“技术垄断”、“不愿分享”的指责,又将所有人的注意力引向一个看似可以攻克,实则深不见底的技术领域。
他接过玉简,精神力略微探入,立刻便被那精妙绝伦、与他所知任何符文体系都迥然不同的结构所吸引,心中震撼难以言表。这还只是“基础”?
“林小友……此礼,甚重!”公输久郑重道。他明白,这枚玉简,既是合作的橄榄枝,也是一面映照人心的镜子,更是一座检验墨家技术底蕴的试金石。
第二节:迷宫的入口
玉简被迅速复制,以“联合技术司首个合作研究项目”的名义,分发至墨家总部内所有够资格参与的核心技术精英手中,包括刑律长老派系中一些专注于技术的执事。
起初,收到玉简的人都带着一丝好奇,甚至是不以为然。一个“基础”的能量稳定符文,能有多难?
然而,当他们的精神力真正沉浸进去时,所有的轻视都在瞬间烟消云散。
这根本不是一个简单的符号!它是一个动态的、多维的、其内部能量流转遵循着他们完全无法理解的“逻辑”的复杂系统!它不像传统符文那样依靠固定的笔画和灵力灌注产生效果,而是通过内部无数“能量弦”的特定振动模式相互耦合,形成一个稳定的“场”来影响外界能量。
“这……这是什么结构?为何能量流向如此诡异?”
“此处节点为何要如此排布?完全违背了《天工开物》所述的‘灵流顺逆’原则!”
“看不懂……完全看不懂其运作原理!”
惊呼声和困惑的低语在各个研究室中响起。
即便是公输久这样的机关大宗师,在初步研究后,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能隐约感受到这个符文的巨大价值和潜在威力,但其构建理念和底层逻辑,与他毕生所学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就像习惯了加减乘除的人,突然面对一道微积分难题,知道它很有用,却不知从何下手。
刑律长老麾下一位以精通符阵着称的执事,在连续研究两天两夜后,精神透支,脸色苍白地走出研究室,对等候消息的刑律长老苦涩摇头:“长老,此物……非我能解。其理,与我等所知,似是而非,犹如天书。”
第三节:壁垒的厚度
数日时间匆匆而过。
墨家总部,“天工阁”附属的多个研究室内,灯火彻夜不熄。地面上铺满了演算的草稿,各种用于模拟能量运行的机关算盘和符文沙盘被催动到极限,发出过载的嗡鸣。
然而,进展微乎其微。
有人试图用传统的符文理论去强行拆解、模仿,结果绘制出的符文要么毫无效果,要么能量冲突直接崩溃。
有人尝试用大量计算去反向推导其参数,却发现变量多如牛毛,相互关联复杂到令人绝望,以墨家现有的算力,根本不可能完成。
还有人试图用笨办法,依靠经验和直觉去调整,却总是在某个意想不到的环节引发整个结构的连锁崩溃。
他们就像一群被困在迷宫里的蚂蚁,能触摸到墙壁的质感,却永远无法理解迷宫的设计理念,更找不到出口。
“这怎么可能……只是一个稳定符文啊!”一位年轻的天才弟子几乎要抓狂,他面前的光屏上,一个模拟构建的符文结构再次毫无征兆地溃散。
“我们连最基础的‘弦振’都无法稳定模拟,如何去理解其‘耦合’与‘场效应’?”另一位资深符阵师颓然坐倒,眼中充满了无力感。
挫败感如同瘟疫般在研究人员中蔓延。
他们第一次如此直观地、深刻地体会到,林夙所掌握的知识体系,与他们之间,存在着何等巨大的、令人绝望的鸿沟。
这枚小小的玉简,像一面冰冷的镜子,照出了墨家技术在某些方面的局限性,也照出了某些人妄图“掌控”林夙想法的荒谬。
刑律长老听着心腹不断传来的、关于研究毫无进展的汇报,脸色一天比一天阴沉。他原本还存着一丝侥幸,若能破解这符文,或许就能找到克制林夙技术的钥匙。但现在,他只剩下深深的无力与忌惮。武力控制?就算把人抓来,逼问出的知识,他们能理解吗?能运用吗?恐怕最终得到的,只是一堆无法解读的“天书”。
第四节:智慧的涟漪
第七日,公输久再次来到骊山据点,与林夙对坐饮茶。他的神色比之前轻松了许多,眼中却带着更深的敬佩。
“林小友这一手‘以退为进’,着实高明。”公输久感慨道,“如今总部内,那些质疑合作、妄图掌控的声音,已然小了许多。那枚玉简,让所有人都看清了现实。”
林夙为他斟满茶,淡然道:“技术之路,本就无穷无尽。我之所学,不过先行一步。合作的意义,在于共同探索,而非单向索取。若连这第一步都无法迈出,谈何更深层次的交流?”
公输深以为然。他拿出几份厚厚的演算手稿,上面是他这几日研究“能量稳定符文”的一些心得和无法解决的疑问。“不瞒小友,老夫亦是困顿重重。尤其是这‘基础频率校准’一环,无论如何调整,始终无法达到玉简中描述的那种‘和谐共振’状态。”
林夙接过手稿,快速浏览,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公输久果然是天纵奇才,在缺乏系统理论指导的情况下,仅凭玉简中的结构和少量提示,竟然已经摸到了门槛,提出的问题也切中要害。
他没有直接解答,而是伸出一根手指,指尖一缕极其微弱的能量按照特定频率开始振动。“大师可感知此频率?尝试让您构建的符文内部‘弦振’,与之同步。”
公输久凝神感知,片刻后,眼中猛地爆发出明悟的光芒!“原来如此!是‘引导’而非‘强制’!我明白了!”
看着公输久豁然开朗的神情,林夙微微一笑。
知识的壁垒依然存在,但他愿意为真正的同行者,点亮一盏引路的灯。
而这盏灯的光芒,终将照亮更多人,也将映照出那些始终隐藏在黑暗中的,蠢蠢欲动的影子。
一枚小小的玉简,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正在悄然改变着墨家内部的力量平衡。
以退为进,棋高一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