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家村回来,沈依依先去了地里。
二十个人在地里忙得热火朝天,割草的割草,捡石头的捡石头,沈大牛和沈大河则赶着两头牛正在把整理出来的地翻犁出来。
每一片新开垦的荒地都要进行反复深翻晾晒,毕竟荒地贫瘠,板结十分严重,只有这样才能杀菌杀虫,疏松土壤,促进土壤风化,释放部分矿物质和养分。
在翻耕时还需要将割出来的野草焚烧,使之变成草木灰,然后均匀洒在地里,在翻耕时便可有效杀菌除害。
见着她来了地里,众人都和她热情地打着招呼。
现今田地里才刚刚开始开垦,沈依依来也帮不上什么忙,做农活她也不擅长,只得四处看看。
不过她前两日在商城中买了一本种田的书籍,不懂就学,自己可以不动手,但是得明白这种子何时播下,如何打理,该怎么种才能让收成更好。
这不,如今开垦荒地她便知道还要种植绿肥翻耕,再加入粪肥才能让地快速肥起来。
而粪肥通常都是通过堆肥沤肥达到,沈依依知道有堆肥的说法,不过现如今不叫堆肥,而叫踏粪法,而沤肥则称之为沤粪。
所谓踏粪法就是养牛的人家会在牛栏内垫草,将草堆积之后让牛践踏,定期进行翻堆在踩踏,让草料和牛的排泄物混杂在一起,通过牛每日踩踏腐熟成肥,之后将肥料收集起来作为肥地之用。
沤粪则是用河泥和绿萍加上牲畜的排泄物密封沤制,也就是发酵,通常情况下三个月便可腐熟成肥。
还有一些地主乡绅家中会有特殊的制肥法,如煎沤法,就是将芝麻饼、豆渣等物煮沸去毒后沤制进行发酵,不过这样的粪肥一般用于花卉和一些特殊的经济作物。
不过普通农家是养不起大型牲畜的,如此肥地所用的粪肥仅仅只是将草木灰搅拌进米田共里,不会有更多的肥料作为养地之用。
沈依依知道尤其是新开荒的土地,如果没有专门发酵过的肥料用来养地,那么是很难有收成的,而且肥地本身也是一件需要长期执行的事情,加上合理的轮种才能提高产量。
而每一个经年累月种地的都是熟知这一点,不过因着没有条件去购买足够肥地的粪肥,便是种不出高产作物,何况还没有高产的粮种,如此农家亩产才不过一石至两石,也就是两百多斤,距离后世的亩产千斤那是相当大的差距。
便是如此,农家人还是勤勤恳恳的种田,只为了一家子不会挨饿。
若是遇到天灾,没有存粮的情况下将是不可逆的。
在地里转了一圈,沈依依确定了挖渠和蓄水坑的地点。
“大牛叔,劳烦你安排两个人帮我在四个角落各挖一个长宽两丈,深度六尺的坑,然后再在每个坑和坑之间挖一条水渠,我要把村尾的水引过来浇地!”
沈依依指着四个角落同沈大牛说道,因为地里都是拖了沈大牛主事,有个什么情况也好有人安排。
“大丫啊,你的意思要引水过来?我之前还担心这水源是个问题呢,没想到你竟是早就想到了!”沈大牛擦了一把汗后回道。
“嗯呢,我已经拜托李木匠给我造一辆水车,挖一条水渠就成!”
“那就好!没想到咱们村也能见着水车了!这事你放心,我一定给你把水渠挖好了!”
沈大牛听沈依依如此说,眉眼带笑说道。
“那就拜托大牛叔了!明日泥瓦匠就要上门了,地里就交给你了!”
沈依依同沈大牛说了会话方才回到家中。
翌日,一行七八个人来到四平村,引得村中众人纷纷侧目。
见他们问去沈依依家的路,村口的几个大娘热情指路,想要看热闹的便是跟着一同来了老宅。
“大丫,春兰啊,你家来客人了!”
一妇人小跑着上门,在篱笆院外大声喊了一声。
闻言,沈依依出了门查看,见着不多时一行人就到了近前,正是李木匠叫的泥瓦匠和打井的师傅。
“沈丫头!你家这地方可是宽敞呢!”
李木匠见着沈依依便是赶忙同她打着招呼,然后又同身边几人介绍。
“李叔!各位师傅有劳了!”
沈依依热情同众人说着话将他们请进院中,沈春兰将已经煮好的茶水一人一杯端到众人手中。
谁都没有想到,如此一间破茅屋的主人竟然是能修得起大房子得人,只听李木匠说她家中还在开荒,可是方才听同来看热闹的妇人说是一百多亩时,不免让众人更加唏嘘。
“哎哟沈丫头客气了!这茶水可是精贵东西呢,没想到咱们今日也能喝到!说来惭愧,我也就之前去镇上做工时喝过吴地主家的,倒是沈丫头这茶水味道更是甘甜!”
李木匠昨日已经和沈依依聊过,便是比其余几人更加热络几分,何况如今又对沈依依家中情况更加了解,他可不敢小觑眼前还未及笄的姑娘,话里也多了些许奉承的意味。
“老哥说得是!咱们农家人那喝得起这玩意儿!今日真是有口福了!”泥瓦匠许师傅喝了一口之后也笑着说道。
他一直在外修建房屋,见的人何其之多,眼前的小丫头可不是个简单的,单看她那双灵气的眼睛便足以看出一两分能耐,何况能靠着一个人把这个家撑起来,还能买地建房,试问哪个男子能有这么大本事。
“诸位不嫌弃就好!”
沈依依和几人客套一番,便是开始和几人说起了正事。
按照她的想法,在老宅的旁边修建两个院子,院墙相连,中间隔一堵墙,不过要开一扇拱门,两个院子既独立又能从拱门来往,每个院子除了厨房和茅厕以及单独的储存室和淋浴间,另外还要各有六间卧室,且院子要分成前院和后院,院中的空间要大些,既能种些花草,还能在秋收时晾晒粮食。
众人听她说完不禁咂舌,就连李木匠也没想到沈依依竟是要建两个院子!
要知道这一个院子少说也要七八十两银子,这两个院子可就翻了一倍了。
泥瓦匠师傅们自是喜不自胜,没想到竟然还是个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