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老太太心情不好,林宝珠还把赵家送来的那只老母鸡炖了,等她回来才端出来。
不是有句话吗,没有什么事情是一顿美食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顿,三顿……
“娘,吃鸡腿,这可是我专门给你炖的。”林宝珠夹了个大鸡腿给冯氏,又给大妞和二妞分了几块好肉。
老太太有没有被美食治愈不知道,倒是被林宝珠的孝心感动得不行,脸上总算挂上了笑。
正吃着饭,村口方向突然传来锣鼓的声音。
“娘,我去看看。”周氏放下碗就往外跑。
村塾不管饭,大毛他们都是在家吃完早饭才去上学,见状一个个跟着下了桌,一溜烟跑没影了。
天啊,家里太压抑啦。
“这群兔崽子。”冯氏骂了一句,话锋一转:“我也去瞅瞅。”
林宝珠:……她错了,能治愈老太太的不是美食,是八卦,是热闹。
……
赵家先是大半夜被冯氏带着人上门打砸了一通,被迫接受了被休弃回来的赵氏,屋子还没收拾干净,柳家那边又来人了。
柳仁被打得鼻青脸肿,柳家人是来要医药费的。
“以后可别再提什么换亲的事了,我们柳家高攀不起那林家的姑娘。“柳母阴阳怪气地甩着帕子,“你家福全要是还想娶我家闺女,就准备二十两银子的彩礼,否则免谈!“
赵母赔着笑脸,好说歹说才凑出一两银子把人打发走。
柳母前脚刚离开,赵福全就一屁股坐在地上撒泼打滚起来:“我不管!我就要娶表妹!不然我不活了。“
这可把赵母心疼坏了,转头把刚睡着的赵盼弟从床上拽了起来。
赵氏哭了一夜,眼睛肿得像核桃,还没缓过神来,就被亲娘扯着头发拖到地上。
“没用的赔钱货!还有脸睡?“赵母劈头盖脸就是一顿骂,“这点小事都办不好,现在害得你侄子娶不上媳妇,你怎么还有脸回来?“
赵盼弟蜷缩在地上,冷汗浸透了单薄的衣衫,她死死捂住肚子,声音发颤:“娘...我肚子疼得厉害...您给我请个郎中吧......“
赵母还没开口,柳氏就冷笑道:“大姑姐,你都被林家休了,这孩子还留着干啥,不如干脆打了,趁你还年轻,重新找个人嫁了换点彩礼回来,刚好给福全娶媳妇用。”
赵母眼睛一亮:“对啊,福全是你最疼爱的侄子,你可不能这个时候拖他后腿。”
“不,不行。”赵盼弟瑟缩了一下眼里尽是疯狂:“娘,只要我生下儿子,大郎一定会接我回去的。林家现在有钱了,到时候别说二十两,就是一百两我也……”
赵母浑浊的眼珠转了转,这阵子去林家的次数多了,她也看出来现在的林家不差钱。
且大丫头有句话说得对,谁会不要自己的儿子呢。
到时候他们拿拿乔,说不定能得到更多银子。
柳氏凉凉道:“那万一又生个赔钱货咋办?”
“不可能,我这胎一定是儿子!”赵盼弟歇斯底里的尖叫:“我找人算过的,不会有错,一定是儿子。”
这时,一个妇人在外面喊:“赵家的,你外孙女托我给你家盼弟送东西,我给你们放门口了啊。”
不同于大河村那边的悄无声息,赵家半夜的动静就不小,早上柳家人再来一闹,赵氏被休弃回家的事已经在下湾村传开了。
不过大家只知道跟赵福全的婚事有关,隐约还听到了林家大妞,具体的却不清楚。
包裹被拿进屋,打开里面整整齐齐叠着几件衣裳,底下压着几包安胎药,还有用红绳串好的一串铜钱。
赵盼弟捧着药包,咧开干裂的嘴唇笑了:“我就知道,没人会不要自己的儿子,他们就是在气头上,等气消了,一定会接我回去。”
柳氏眼疾手快地抢过那串铜钱,眼珠子一转:“以后的事先不说,你这怀胎十月,又得吃药,又得补身体,这点钱也不够啊。”
“我,我之前攒的钱都给娘了。”
“我不是那个意思。我看林家做的豆渣肥大家都抢着买,你在林家就没学会?”
“我看过林宝珠制肥。”赵盼弟恍惚道:“还有那绢花,钱袋,我都会做……”
柳氏顿时笑靥如花:“哎哟,大姑姐,你现在可是怀着金疙瘩呢,哪能在地上躺着受凉。“她掐了赵老三一把,“还不快把你大姐扶到床上去歇着!“
等人躺好,她还殷勤的上前帮着掖了掖被角:“大姑姐好生将养着,我这就去给你煎药。“
“谢谢弟妹。”赵盼弟轻轻抚着尚未显怀的肚皮,脸上露出慈母笑容。
林宝珠可不知道赵家人的盘算,乡试结果出来了——肖元明高中举人,此刻人还在府城未归,报喜的官差提前一步将喜讯传回了肖家。
这可是大河村开天辟地头一遭出举人老爷!跟秀才那虚名不同,举人每月能领六斗廪米不说,名下还有一百亩田的免赋。
这不消息一传开,村民们纷纷提着鸡蛋、红糖往肖家涌去。
村长和两姓族长则商量着等肖元明回来摆上三天流水席。
“一家出个二十文就行。”梅大娘说罢小心翼翼观察林宝珠的神色,心里对自家老头子埋怨得不行,自己不敢来说让个小孙子给她传话算怎么回事。
“成。”林宝珠从斜挎包里数了二十个铜板给她。
“哎,那我先家去吃饭,明儿再过来?”
“好。”
明天还能来,看来林小六真没生气,梅氏彻底放心了,带着两个儿媳妇离开了绣房,
待绣坊众人散去,周氏忍不住抱怨:“肖元明又不姓林,凭啥让咱们出钱?“她心疼地掰着手指头,“二十文都能买一斤多肉了!“
林宝珠将绣房门上锁,不在意道:“有的人想出都出不了。”
周氏不信:“谁会有钱多的没出花。”
“幺妹说的是肖氏族人吧。”陈氏走在两人身后,接话道。
林宝珠点头,肖元明考上举人的消息早上那会传回来,下午肖氏族人便来了大河村。
众人这时才知道,当初肖父去后,吴氏跟肖氏族人闹了龃龉才会举家搬来大河村。
肖氏族人是来道歉求和的。
肖家本就是外姓人,若真跟着肖氏族人搬走,肖元明这个举人老爷就跟大河村没一点关系了。
村长和族老们提出村里给摆流水席,也是想借此同举人老爷拉近关系。
周氏撇撇嘴,以两家的关系,肖元明别说考中举人,就是上天了他们家也别想占到什么便宜。
还不如把铜板留着买肉吃。
“咱们家这么多人,你还怕吃不回来亏本?”林宝珠无奈道。
“有道理哎!!!”周氏搓搓手,已经开始期待起肖元明回来了。
不止他,估计整个大河村都在期待。
“小姑,奶让我回来跟你说她晚上在秋奶奶家吃饭,不回来了。”二妞走进厨房道。
二妞口中的秋奶奶正是秋婶子。
以前两人针锋相对,谁也看不上谁,现在倒好一块儿去了。
林家今日吃的是黄豆炖猪肉,林宝珠揭开锅盖,拿海碗盛了一碗出来:“那你把这个给你秋奶奶家送去。”
想了想又从柜子里拿出一坛酒:“你一个人不好拿,找个人同你一起去。”
老太太本就心情不好,现在估计更郁闷了,有秋婶子陪着说说话也好。
在林宝珠看来,肖元明中举的消息这个时候传回来对他们家其实是好事。
毕竟两个村子离得近,亲戚间走动勤,林大郎休妻的事迟早要传开。
林宝珠倒不是怕人知道,她就担心大家太闲了到处打听,把大妞也牵扯进去。如今全村人的心思都扑在讨好肖家以便后面说挂田的事。
就算听说了林家的事,顶多也就嘀咕几句,反倒能省去不少麻烦。
事实也正如林宝珠所料,林大郎休妻一事传开后,除了林大伯和廖氏上门劝了几句,她倒没听到别的闲话。
当然不排除他们不敢到林家人面前说。
这个林宝珠就不在意了,反正……听不到等于没有!
肖元明是九月中旬回来的,正赶上林家摆上梁酒。
吉时一到,老师傅站在新架的房梁上,把混着铜钱的糖果、花生往人群里撒。
小孩子们欢叫着“接粮“,林宝珠护着四妞捡到两枚铜钱,正用红绳串起来。
忽听院门口有人喊:“肖举人回来了!“
原本挤得水泄不通的院子,转眼像退潮似的空了大半。
就只剩林大伯一家,周氏娘家人,秋婶子以及几个同林家走得近的妇人没走。
“真是没见过世面,举人有什么好看的,还不是两个眼睛一张嘴。”秋婶子撇嘴道。
不知道的,还以为这话是冯氏说的。
林宝珠将撒剩下的“喜粮”收到檐下放好,笑道:“毕竟是咱们村出的第一个举人,秋婶你们也去凑凑热闹,横竖菜还没上齐。”
秋婶子有点心动,又怕冯氏不开心,只拿眼偷偷去瞟她。
“走走走,咱们都去瞧瞧。”冯氏一甩帕子站起身。
她可不是为了凑热闹,她就是去看看肖家举人回村是个什么排场,等她女婿中状元了她要弄个更大的阵丈出来。
想着她冲顾时丢去一个鼓励的眼神。
女婿,你可一定要争气。
顾时:……
“真没想到,肖元明跟你竟是同村。”杜明然有点吃惊。
昨日林宝珠买完席面上要用到的菜去接顾时,顺道邀请了杜明然三人。
三人早早就到了,跟着顾时忙了一上午。
“你认识他?”冯青下意识问,说完才想起杜明然先前在鹿远书院就读。
“点头之交罢了,只知道他读书很是刻苦。”
这就是不熟的意思,毕竟都一个书院的,跟谁都能说是点头之交。
“要不我们也去看看?”高仕财含着抢来的饴糖提议。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他已经将自己的状态调整好了,就是掉的肉没长回来。
顾时的视线从忙碌的少女身上收回,淡淡道:“你们去,我还有活要干。”
高仕财有点懵,他们不是客人吗?阿时不应该招待他们,走到哪陪同到哪嘛?
杜明然轻咳一声:“人那么多,去了也挤不进去。”
冯青道:“我看不清,我也不去。”
高仕财:……
高仕财最终也没有去成,因为肖元明来林家吃席了,身后还跟着刚刚离开的大部队。
吴氏黑着脸走在他身边,另一边的肖小妹倒是很开心,手里还抱着个锦盒。
“原来你们两家关系这么好啊?”高仕财捅捅顾时。
要不是关系好,人家肖举人怎么可能舟车劳顿回到家就马不停蹄的赶来吃席。
对于主家来说,这可是备有面子的事。
顾时撇了眼一脸激动的高仕财,没说话。
偏后者还在事后诸葛:“难怪你方才说不去,原来早料到……唔……”
杜明然捻起一块糕点堵住他的嘴:“分析得不错,下次不要分析了。”
因为肖元明的到来,这场席面总算没有落得十桌九空的地步。
且他很有分寸,只略坐了片刻便告辞,既全了礼数,又不至于把主家的风头抢走。
看着再度热闹起来的院子,就连冯氏都再说不出他的坏话来。
算了,以后就不骂他了。
这年头谁肚子里不缺油水?饶是林家备的席面够厚实,一顿饭下来,桌上的碗盘也被刮得干干净净。
宾客们个个撑得直揉肚子,好在还记得最后一个流程——在新屋里走一圈,添添人气,也叫“暖房“。
“这屋子可真敞亮!“
“咋摆了这许多书桌?“
“林家读书人多呗!听说这屋子专给读书人用的,叫什么...书房?“
“啧啧,林家这是真要供出个状元来啊!“
这屋子本就不大,一眼就能望到头。
冯氏却来了精神,招呼道:“来来来,我带你们瞧瞧浴室和茅房!“
众人面面相觑,浴室看看也就罢了,茅房有什么好看的?
可架不住冯氏太过热情,众人只得一脸古怪的跟上在前头带路的冯氏。
浴室还是建在老位置,挨着厨房。小小一间青砖瓦房,在一众土坯房里格外扎眼。
村里人大半都是在屋里随便擦洗,哪见过专门盖浴室的?还用上砖头!心里不免嘀咕:林家二房可真会糟践钱!
冯氏才不管旁人怎么想,一脸得意的推开浴室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