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次,太阳熄灭模拟开始。】
【8分20秒后,世界无光。最后一缕余晖在地平线消失,如同熄灭的烛火,留下纯粹、冰冷的黑暗。星辰从未如此清晰,却冰冷地镶嵌在墨玉般的穹顶。】
【一小时后,大气温度将下降10°c,且往后每小时,都在骤降...刺骨的寒意如同无形的潮汐,瞬间席卷大地。】
【未及归巢的飞鸟哀鸣着冻结坠落,河流表面凝结出第一层薄脆的冰晶。城市的光晕在寒雾中扭曲、模糊,仿佛垂死的叹息。】
【第3天,光合作用终止。广袤的森林与草原,曾生机勃勃的绿意,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衰败、枯萎,化作无边无际的灰褐色冻土。依赖植物的昆虫与小兽成片僵毙,寂静取代了昔日的喧嚣。】
【第7天,海洋冻结,万物死亡。海平面不再是液态的镜面,而是凝结成一片巨大、龟裂、泛着幽蓝微光的冰原,向无尽的远方延伸。】
【曾经喧嚣的浪涛被死寂的冰裂声取代。陆地上,除却最深洞穴或地热缝隙中的微小生命,大型动植物已基本绝迹。风,裹挟着冰晶,如同砂纸般打磨着裸露的岩石和建筑。】
【第24天,大陆冰盖扩张。持续的酷寒将大气中残存的水汽凝华成永不停歇的“冰尘暴”。大陆深处,巨大的冰川如同苍白、冰冷的巨兽,从高山之巅缓慢而不可阻挡地向低地爬行、吞噬,碾平丘陵,掩埋废墟。曾经的河流、湖泊,成为冰层下凝固的化石。】
【第30天,永夜冰原形成。地表彻底被数米至数十米厚的冰层与积雪覆盖,形成连绵起伏、反射着微弱星光的白色荒漠。仅存的液态水,只存在于最深的地壳裂隙或火山活动区附近,形成孤岛般的地下热湖,周围凝结着巨大的冰笋和冰幔。大气因极度寒冷而变得异常稠密、沉重。】
【第90天,深海热泉成为孤岛。即使是最深的海洋,表层冰盖也厚达数百米。阳光断绝导致整个海洋生态链彻底崩溃。唯有地壳裂缝喷涌热液形成的“黑烟囱”周围,极端嗜热微生物在高压、黑暗、高温的极端环境中,成为整个星球上仅存的生命绿洲,维系着脆弱而古老的化学合成生态圈。】
【第150天,人类最后的据点陷落。地表城市早已成为冰封的钢铁坟墓。依赖地热或核能的地下堡垒,在资源耗尽、机械故障或绝望蔓延中逐一沉寂。通讯频道里最后的呼喊与祈祷,终被永恒的静电噪音取代。文明的火种在绝对的寒冷与黑暗中,无可挽回地熄灭。】
【.....】
【第283天,人类文明彻底灭绝。】
......
“第12次,太阳熄灭模拟实验结束,本次存活时长为283天。”
当最后一句旁白消散在空气中,全息屏幕上的模拟进程戛然而止,化作无数破碎的冰晶粒子。
会议室陷入死寂,二十余张面孔在应急灯的冷光中凝固成雕塑。
有人喉结滚动,却无人打破这具象化的恐惧。
“还剩多少时间?”
“从今日算起,恰好三百六十五日。”
三百六十五日……
这个数字在众人耳中炸响。
一年,不过是日历撕下三百六十五页的厚度,却足以让模拟数据化作吞噬文明的寒潮...
“怎么办?”
回应的唯有控制台微弱的电流声,这座汇聚人类智慧巅峰的穹顶会议室,此刻静得能听见彼此瞳孔的震颤。
大家都明白,以人类现文明的状态,科技,人文,都不可能应对“太阳熄灭”...
“能逃吗?”
“逃去哪?”
“......”
是啊,这具文明躯体自诞生起便困于“蓝色摇篮”,宇宙的广袤星海中,至今未寻得第二处能承载心跳的土壤。
“那躲入地下?”
“可以,但终归不是长久之计。”
十二次模拟轮回,十二次掘地求生,结局却如出一辙——在幽闭中目睹氧气渐稀,在黑暗中聆听文明脉搏渐弱,不过是将死亡拉长成钝刀割肉的酷刑。
“那....”
问不出了,就连想法都为之停顿。
十分钟的沉默漫过会议室,呼吸声被真空抽离成微不可察的叹息。
“都想想吧,想想吧...”
主位上的他感叹。
“若实在想不出...都回去吧,在这最后的一年里,多陪陪家人...”
放弃,享受当下,未尝不是种选择。
可明明知道,一年后,大家会失去包括家人在内的“一切”。
谁又能对着注定消逝的烛火,真正笑得出来呢?
“我认为...”
终于,漫长的等待后,一人出声。
“我们人类的潜力是无限的,只是留给我们的时间,并不充裕。”
确实,200年的科技爆炸,人类便已经能冲出蓝色摇篮,飞向宇宙。
若时间再多一些,再多一些...该多好啊?
“你的意思是,设法将太阳熄灭给延期?”
被问到,那人轻轻摇头。
“不要做无法实现的梦。”
“那...”
众人面面相觑,皆屏息凝神,静候他继续开口。
“太阳一旦熄灭,对人类而言,影响将是灾难性的...”
“而首当其冲的,便是环境。”
“黑夜,无光,使我们无法看清脚下的路。”
“严寒,冷厉,使我们只能蜷缩在角落中瑟瑟发抖。”
“粮食短缺,其他生物的死去,会造成我们人类的饥荒...”
“但是,只要将这些逐一解决,不就好了?”
异想天开的发言,可在场的各位,却不得不开始思考顾远舟话中的可能性。
刚刚,大家是被巨大的恐惧感冲散了思维,若有方向的话...
没有光亮,我们有夜视仪,能在黑暗中洞察一切。
严寒侵袭,我们有衣物保暖,能生火取暖,或是躲进地下避寒。
食物短缺,以当下的保鲜技术,足以让食物历经三十余载,依旧新鲜可食……
细细想来,这似乎也并非全然不可能之事?
“但是……”
又有一人站了出来,提出质疑。
“人类的身体太过孱弱,到那时,说不定我们连空气都难以适应?”
外部装备的作用,终究是有限的,它不可能全方位地替代一切……
而他嘴角轻扬,显然心中早有盘算。
“历经千万年的漫长时光,才演化出了如今的人类。”
“而人类所拥有的,可不只是智慧,自身的潜力,至今仍如深邃的宝藏,等待挖掘。”
“倘若接下来这一年,我们集中精力,专注于研究能够加速人类进化的科技。让人类的身体得到强化,足以适应无光的环境、极寒的气候,甚至空气中潜藏的有毒物质……”
“如此一来,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