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文脉铸魂计划” 让同学们在多元文化的浪潮中坚定了本土文化自信,新的成长课题又悄然浮现。林小羽在 “晴雨信箱” 中发现,许多信件透露出少年们对自我价值的困惑:“每天重复上课、写作业,感觉生活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能为社会做些什么”“总觉得个人的力量太渺小,改变不了什么”…… 字里行间,满是青春在寻找意义路上的彷徨,这些迷茫如同迷雾,笼罩着少年们探索社会价值的方向。
早春的清晨,薄雾弥漫在生物园的草木间。林小羽、陈雨欣、李诗涵和王浩围坐在凉亭里,石桌上的信件被晨露沾湿了边角。“高二的哲轩在信里说,他成绩不错,但总觉得生活缺了点什么,找不到奋斗的目标。” 林小羽语气凝重,“我们不仅要关注同学们的内心世界,更要带大家走出校园,在服务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价值。”
陈雨欣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眼神满是思索:“我社区有位独居老人,儿女常年不在身边,生活很孤单,如果我们能去陪伴,或许能让他们开心些。” 李诗涵咬着嘴唇,眼神坚定:“志愿服务不只是帮助他人,更是一场自我成长的旅程。” 王浩猛地一拍桌子,惊飞了树枝上的小鸟:“那就让我们开启一场‘愿途生晖计划’,带大家在奉献中发光发热!”
经过十周的周密筹划与多方联络,“愿途生晖计划” 正式启动。林小羽决定联合社区服务中心、公益组织开展 “责任与成长” 主题分享会,并设立 “志愿实践站”,为同学们提供志愿服务对接与指导;陈雨欣负责策划 “温暖社区行” 活动,组织同学们走进社区,关爱特殊群体;李诗涵着手组织 “乡村振兴小课堂”,利用周末时间为乡村儿童授课;王浩则发起 “城市文明共建” 行动,带领同学们参与城市环境维护与文明宣传。
计划推行初期,林小羽遭遇了积极性不足的难题。许多同学认为 “志愿服务又累又耽误学习,没什么意义”,对 “志愿实践站” 兴趣寥寥。她没有气馁,制作了一部名为《微光成炬》的纪实短片。短片记录了不同志愿者的故事:大学生用专业知识帮助山区孩子打开科学世界的大门;上班族利用业余时间为流浪动物搭建庇护所;退休教师义务为社区老人开办书法班。当这部短片在校园播放时,屏幕里志愿者们温暖的笑容、服务对象感激的泪水,让不少同学内心触动,开始主动咨询志愿服务相关事宜。
陈雨欣在策划 “温暖社区行” 活动时,面临着服务对象需求对接和安全保障的挑战。她带领团队走访社区,详细记录独居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的需求:有的老人希望有人陪他们聊天解闷,有的残障儿童需要辅导基础课程。同时,她制定了严格的志愿者培训制度,包括沟通技巧、急救知识培训,还为每位志愿者购买保险,确保活动安全有序开展。为了让服务更贴心,她设计了 “心愿认领卡”,让志愿者根据服务对象的心愿提供个性化帮助。
李诗涵组织的 “乡村振兴小课堂” 困难重重。第一次去乡村授课时,由于缺乏教学经验,面对调皮的孩子们,志愿者们手忙脚乱,课堂秩序混乱;准备的教学内容也因不符合孩子们的实际需求,难以激发兴趣。她意识到,必须优化教学方案。于是邀请优秀乡村教师开展教学培训,分享与乡村儿童沟通和授课的经验;组织志愿者根据乡村孩子的特点,重新设计趣味课程,将知识融入游戏、故事中。此外,她还建立了 “课程反馈机制”,根据孩子们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王浩的 “城市文明共建” 行动在开展初期遭遇了误解。当同学们在街头进行文明劝导时,有人觉得他们多管闲事;清理城市小广告时,还遭到个别商家的不满。王浩没有退缩,他带领团队制作了精美的文明宣传手册,用生动的漫画和温馨的话语宣传文明理念;主动与商家沟通,说明活动的意义,争取理解与支持。为了提高市民参与度,他设计了 “文明积分” 活动,市民参与文明行为可获得积分,兑换生活用品。
“责任与成长” 主题分享会上,礼堂座无虚席。社区服务中心负责人分享了志愿服务对社区建设的重要性:“每一份微小的付出,都能让社区变得更温暖。” 公益组织代表讲述了志愿者们改变他人命运的感人故事:“一个简单的辅导,可能点亮一个孩子的未来;一次耐心的倾听,或许能驱散老人心中的孤独。” 一位志愿者的话引发全场共鸣:“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我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原来我也能成为照亮别人的光。”
“温暖社区行” 活动中,同学们用行动传递着温暖。在独居老人家中,志愿者们帮老人打扫房间、陪他们下棋聊天,听老人讲述过去的故事;为残障儿童辅导功课的志愿者,用耐心和爱心打开孩子们的心扉。一位老人拉着志愿者的手感动地说:“你们来了,家里就有了人气,我这心里啊,暖和!”
“乡村振兴小课堂” 逐渐步入正轨。志愿者们带来的趣味科学实验,让乡村孩子们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生动的绘本故事课,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在结课仪式上,孩子们用稚嫩的双手为志愿者们送上自己画的感谢卡,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 “谢谢老师,你们下次还来吗”。
“城市文明共建” 行动让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街道上的小广告不见了,路口的交通秩序更加井然,越来越多的市民主动参与到文明行动中。一位参与活动的同学感慨道:“原来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我们的城市可以变得这么美好,我为自己的付出感到骄傲。”
在 “愿途生晖计划” 总结大会上,林小羽看着舞台上分享志愿服务经历的同学们,眼中闪烁着欣慰的泪光:“志愿服务的道路,是付出之路,更是成长之路。愿我们都能成为社会的守护者,在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让每一份善意都能化作温暖的光芒,照亮他人,也照亮自己的人生。”
夜晚,林小羽在日记本上写道:“这次计划,不仅让同学们在志愿服务中找到了自身价值,也让我明白,社会责任不是沉重的负担,而是成长的阶梯。‘青春小卫士’的使命,就是引导更多年轻的心,踏上奉献的道路,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收获成长与幸福,让志愿精神在青春的岁月里熠熠生辉。” 窗外,月光如水,洒在充满爱与温暖的城市,那些曾在迷茫中徘徊的少年,正带着奉献的热情,继续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坚定前行,让希望的光芒,照亮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