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站在仓库门口,手里拎着一卷印得花花绿绿的宣传册。风不大,但吹得纸边哗啦作响,像在催他快点翻页。
厂里临时腾出的车间已经布置成了发布会现场,叉车把几个旧货架拼成展台,地上铺了块从仓库角落拖出来的红地毯——说是“地毯”,其实是块破破烂烂的红色帆布,边角都卷了毛边。
“刘师傅,这灯泡咱们换不换?”小王举着个灯泡站在梯子上,语气像是在问要不要拆炸弹。
“能亮就行。”刘好仃抬头看了看,“关键是人得来。”
“客户名单你不是都发出去了?”
“发是发了。”刘好仃摸了摸口袋里的那张纸条,上面密密麻麻写着十多个名字,“可来不来,还得看运气。”
“咱这个新品,真有那么神?”
刘好仃笑了笑:“不神,但我们做得比他们用心。”
这句话说完,他自己也愣了一下。好像这话不是说给小王听的,更像是说给自己听的。
宣传册被风吹得哗啦响,他赶紧夹紧了些,往车间里面走。
发布会在下午两点开始,现在才早上九点,时间看着多,其实一眨眼就没了。
“印刷厂那边怎么说?”他一边走一边问。
“加急赶出来了,不过字体有点模糊,尤其是第三页。”
“第三页是产品参数,重点数据标出来就行。”
“行,我再去校对一遍。”
刘好仃点了点头,走到白板前,上面还留着上次开会写的关键词:节能、装饰、定制、隔热。
如今这些词都变成了实实在在的产品型号,编号整齐地列在展台上。
他伸手擦了擦白板,动作有些慢,像是舍不得抹掉那些字。
“刘师傅!”阿辉从外面冲进来,头发都被风吹乱了,“来了!来了两个客户!”
“哪个客户?”
“就是之前那个……姓林的老板,还有个女的,说是他们的采购负责人。”
“好家伙,大阵仗。”
“要不要先安排他们在休息区坐会儿?”
“先让他们看看样品。”
阿辉应了一声,转身跑了出去。
刘好仃深吸一口气,走到展台前,拿起一块玻璃样板。
阳光从铁皮屋顶的缝隙照下来,在玻璃表面折射出一道七彩光晕,像是某种信号,又像是命运的预兆。
“你们说,这块玻璃,能不能照亮咱们的新路?”他低声问自己。
没人回答,只有远处传来的机器轰鸣声,像是老厂在为他们鼓掌。
发布会开始了。
到场的客户比预期多了一些,十几个人坐在临时搬来的塑料椅上,有人低头翻宣传册,有人四处打量场地。
刘好仃站在讲台边,手里拿着话筒,声音稳稳地响起:
“各位朋友,感谢大家能在百忙之中来到这里。我们是一家普通的玻璃厂,没有华丽的背景,也没有炫目的口号。我们只做一件事——做出更适合客户需求的玻璃。”
底下有人点头,有人记录。
“这款新产品,是我们根据市场调研和客户反馈,反复打磨出来的成果。它透光性好,隔热性能强,还能根据客户要求进行尺寸和颜色定制。”
他举起手中的样板,阳光透过玻璃,在墙上投下一片清晰的光影。
“它不贵,但它值。”
台下安静了几秒,然后爆发出掌声。
虽然不算热烈,但足以让刘好仃心里一暖。
发布会结束后,几个客户留下来继续了解产品细节,有人当场表达了试用意愿。
“刘师傅,”一位中年女士递来名片,“我们公司最近正好有个新项目,可以考虑用你们这批样品。”
“谢谢信任。”刘好仃接过名片,认真地看了一眼,“我们会尽快安排送样。”
“另外,”她顿了顿,“你们有没有考虑过线上销售渠道?现在很多客户都在网上下单。”
刘好仃点点头,在笔记本边缘记下了“线上销售”四个字。
等客户陆续离开后,他靠在墙边,长舒了一口气。
小王凑过来:“怎么样?”
“开了个好头。”
“接下来呢?”
“下一步,收集反馈,优化产品。”
正说着,一阵风从门口吹进来,一张纸飘落在讲台上。
刘好仃弯腰捡起一看,正是那张写着潜在客户名单的纸条。
“看来,这场戏还没结束。”他笑了笑,把纸条折好,放进衣兜。
几天后,第一批试用客户的反馈陆续传来。
大部分评价都不错,唯有一家提出了新的需求。
“希望产品能适配更小空间。”这是那位客户在会议最后随口提的一句。
刘好仃把这句话写在笔记本角落,想着或许是个新方向。
广告上线那天,团队熬了个通宵改文案。
原本用了“绝对隔热”、“百分百节能”的说法,结果审核没通过,理由是涉嫌夸大宣传。
“改成‘高效隔热’、‘显着节能’试试。”刘好仃指着屏幕说。
修改后的版本顺利通过,广告如期上线。
视频结尾加了一句新话:“我们只为更好而生。”
这句话是刘好仃提的,他说:“咱们做不了最好,但可以一直追求更好。”
广告上线后,反响不错,有客户留言询问购买渠道,也有同行私信想了解合作方式。
这一切,像是春天的第一缕阳光,不刺眼,却足够温暖。
傍晚时分,刘好仃站在厂区门口,望着天边最后一抹晚霞。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小王发来的消息:“有个客户说想订一批货,数量不小。”
他看了眼消息,嘴角微微扬起。
“通知大家,今晚加班。”他回了一条。
身后,厂房的灯光一盏接一盏亮了起来,像星星落在了人间。
他转过身,朝车间走去。
“明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