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稷闻言急忙解释:“皇祖母莫要误解,孙儿怎会不知母后的为人?只是不知为何,总觉坐立不安。”
皇太后身旁的绿柳笑着说道:“王爷这是对林姑娘太过挂念,才会如此焦虑。”
楚稷无奈只得落座,疑惑地问:
“我记得四位皇兄选王妃时,二皇兄似乎淘汰了许多人选。”
皇太后摇头道:“不仅你二皇兄,其他四位皇兄选妃的最后一轮同样经过多次筛选。
不过那时你还年幼,自然不记得。”
话毕,绿柳在一旁补充道:“王爷,最后一关并非看相貌,而是考察仪态与品性。
每位姑娘背后都有细心太 ** 察细微之处。”
“看姑娘喝茶,手腕和手指最是讲究,外翻显富贵,内凹则示贫寒。
手指修长象征聪慧,手掌厚实代表福泽深厚。
至于用餐时碗与嘴的相对位置,以及脖颈是否纤长,都是评判出身的重要标准,一眼便能分辨高下。”
“即便这些条件都符合了,还得看生辰八字,以及祖坟风水……”
楚稷听后大吃一惊,他从未在意过这些细节,虽然明白选王妃有许多规矩,却没想到竟如此复杂。
皇太后在一旁微笑道:“你尽管放心,玉儿既是内定的王妃人选,即便没有内定,有我这几日教导,也足以应对。”
话音未落,外头内侍的声音响起:“启禀皇太后,长秋宫传来消息,目前评价最高的候选人是户部左侍郎林如海之女林黛玉。
皇后娘娘请求皇太后的懿旨,若无异议,便可将林姑娘的生辰八字送往养心殿。”
皇太后看着喜悦的楚稷,点头应允道:“准了!”
慈宁宫偏殿中,黛玉满脸绯红,万万没想到皇太后召见自己,竟会见到楚稷也在场。
如今选妃之事尘埃落定,她的生辰八字已送至养心殿。
虽仍需履行一些程序,但结果已毫无悬念。
毕竟上次戴权前往时,林家祖坟便已被仔细查看……
况且,坐于龙椅之上的人,又有几个真信八字之说?
楚稷笑盈盈地道:“刚才我在此等候时,心中忐忑,唯恐生变。
现在好了,一切妥当!林妹妹,自今日起,你便是我的妻子了。”
黛玉窘迫万分,轻啐道:“啐,还早呢!”
“怎会早?选妃之事已定,从今起你就是我的未婚妻,再过一两年,我们……”
楚稷话未说完,黛玉害羞地转身欲走。
然而此事终究难以启齿,加之她本就脸皮薄,此刻更是羞得无地自容。
楚稷急忙拦住,低声劝慰道:
“怪我,林妹妹别生气,我是太过高兴了。”
黛玉低头,脸红得厉害,手里帕子被她绞得紧紧的。
她明白皇太后为何派宫中嬷嬷到家中教导自己,皆因母亲离世,若无人指点,难免遭受非议。
然而宫里来的嬷嬷不同于外面聘请的,她们是奉旨前往林家的。
因此所授规矩全按宫中礼制,现在已经开始讲解那张什么图了……
如今楚稷又提及妻子之事,黛玉虽单纯,却也不免多想了。
“你别再说这些话了,否则我就不理你了……”
看着满脸羞意的黛玉,楚稷笑着点头。
他很欣慰黛玉的身体逐渐康复,性格也这般开朗。
他一直觉得,若非身体缘故,单凭黛玉家世,当荣国府主母绰绰有余。
可笑有人竟说黛玉家世不如薛家……
楚稷摇摇头,驱散心中杂念,笑道:
“林妹妹要好生调养身子,虽太医调理不错,但元气终究有所损耗。
好好将身体养好,以后我带你四处游玩。”
黛玉轻咬嘴唇,白了他一眼,似嗔似喜。
她怎会不知楚稷说调养是何意?
这真是单纯为了游玩吗?
有时她觉得楚稷比自己更懂自己,或许知己也难及此。
渐渐地,她也觉得自己了解楚稷了,可他们见面次数本就不多,每次相处时间也不长。
她只能将此归为缘分,二人注定的良缘!
楚稷低声说道:
“林妹妹今日回家后好好休息,过几日我会去府上看你。”
黛玉有些惊讶,掩住口小声问:
“你,你要去我家?”
“啊,怎么,不愿意我去?”
“胡说!我是担心你身份去我家会被误解。”
楚稷一笑,打趣道:
“林妹妹肯为我考虑,实在令我感动!”
“啐,又胡言乱语了,莫非你也像宝玉那样疯魔了?”
黛玉用绢帕遮住半边脸,只露出笑意盈盈的双眼。
她待在贾府的日子屈指可数,仅见过宝玉一面,几乎没什么印象。
因此称呼宝玉为“宝兄弟”
,与宝钗一样,只是出于礼貌的泛称。
如今别说她、宝钗和湘云了,就算是宝玉,与三春姐妹见面都难得!
楚稷轻笑一声,低声说道:
“无妨,父皇准许我和岳父大人多接触,不必担心有人闲话。”
“哎呀!”
黛玉羞得转身逃走,一句“岳父大人”
让她再也掩饰不住内心的娇羞。
楚稷并未追赶,毕竟黛玉年幼,需要时间适应。
不像尤二姐和尤三姐,早已被他 ** 得服服帖帖,适应力极强。
楚稷稍作等待后走出偏殿,只见皇太后笑意盈盈地说:
“你又说了什么话,把玉儿羞成这样……算了,我已让绿柳送她出宫了。”
楚稷在一旁为皇太后捶肩,笑道:
“皇祖母,我多么规矩的人,怎会说些羞人的话?都是林妹妹脸皮薄罢了,与我无干!”
皇太后闻言大笑,低声说道:
“国舅想见你,但他身份特殊,不便直接上门。”
商国舅是锦衣府的两位同知之一,正三品的 ** !锦衣府分南北两司,北司专司监察百官及抄家灭门,南司则负责调查锦衣府内部事务和勾结官员的问题,商国舅主管南司。
然而他的官职是太上皇赐予的,因为他曾三次倾尽家财进贡宫中,其中两次助雍和帝渡过难关。
太上皇与雍和帝对这位国舅颇为喜爱,给他官职不过是为了让他有官身。
他本人更热衷于经商致富,家中子女也无人从政。
楚稷听明白了状况,笑着提议道:“这事简单,明天我去工部谈生意时,可以让国舅爷一同前来,岂不是正好?”
“皇祖母帮我和国舅爷打个招呼,这次的生意规模庞大,需要朝廷和皇家银行的支持。
但也需要资金投入,记得带上足够的银票。”
皇太后惊讶地回应:“就是你们冶造局做的那些东西?这真是件好事!看来皇爷爷和父皇都认可你了,让你开始接触朝臣。”
楚稷点头微笑,皇太后叹息道:“国舅只爱赚钱,你跟着他,也要看着他点。
明白吗?”
楚稷心领神会地笑道:“皇祖母放心,将来我还会带您出宫游玩呢!到时候也让国舅爷带着家人一起同行。”
“好孩子,没白疼你一场。”
工部,作为六部中人数最多的部门,占地也最广。
院中,众人围着机器,不断发出惊叹声。
“哇!成衣监最好的工人用旧式织机居然不如从未使用过织机的主事?这差距也太大了!”
“这有什么奇怪的,这新织机可是十六线锭的,速度是旧机的八倍!”
“冶造局的人脑袋是怎么长的?想出这么厉害的东西?这下高端丝绸的价格怕是要降了。”
“未必,肃王殿下说过,有些东西工业无法改变,该是奢侈品的始终是奢侈品。”
“没错,不然皇家银行靠什么盈利?听说最近鸿胪寺和皇家银行接待了不少海外商人,都在谈贸易事宜。”
屋内,
贾政喜形于色地向工部尚书崔文介绍:“尚书大人,这是最新的织机,效率提升了上百倍!”
崔文点头,他已经接到雍和帝旨意,知晓合作建厂之事。
贾政身形略显消瘦,却精神矍铄,他指着形态各异的水泥制品说道:“水泥技术如今已相当成熟,各地都能建厂,就地取材烧制后用于铺路、修桥、水利修缮等。”
崔文瞥了一眼悠然喝茶的楚稷,叹道:“肃王殿下,您总得给个态度吧?合作建厂对工部利弊如何?您可是工部知政啊,工部若受损,您也不好交代。”
楚稷嘴角微抽,无奈道:“父皇已说明此事,以您的才智,难道看不出建厂对工部的好处吗?”
崔文摊手:“陛下只说要合作建厂,让吏部户部协助,在民生稳定的地区尽快建水泥厂和纺织厂,并吸纳流民。
但具体如何操作、地方官府与乡绅的问题、吏部户部能帮到什么程度、招多少流民、建多少厂,陛下并未细说。”
楚稷心中一暖,这是父皇给他的机会!即便他一直在努力证明自己,父皇始终对他极为宽容。
老大楚秀的兵铸局毫无进展,这也与父皇的支持不足有关。
楚稷放下茶杯站起:“崔尚书,此事不必太过复杂。
水泥厂和纺织厂只是试点,也是先行军。
无论地方乡绅或官府如何,这厂必须建。
至于是与官府合作,还是与世家合作,可视情况而定。
与官府合作为上下级关系;与世家合作则更简单,工部主导,世家不过是挂名分红的。”
水泥厂与纺织厂招募流民及本地百姓为工人,一是利用闲散劳动力,二是为民众提供赚钱途径。